钱风华,莽 靖,何金婷,安治国,徐忠信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
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医疗实践、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方法的建立,可为医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向临床医生转变的关键过渡时期。近年来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卫生服务模式转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患者更加注重自己权益的维护,不愿意配合实习医生对自己病情的检查和治疗,使学生在临床实践和考核中陷入没有操作实体对象的尴尬局面。特别是在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及考核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理论较为抽象,专业性强,既往的解剖挂图加标本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完成基础理论向临床技能的衔接与训练,加之临床实习中学生动手机会日益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1]。
模拟医学教学使用仿真病人和临床情景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2],与传统医学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我院在近年临床教学中,基于模拟医学的理念,以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依托,以模拟病例为基础,结合标准化病人、simMan综合模拟人以及脊柱注射模拟模型,构建了一套可应用于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及多站式考核的教学系统,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真实病人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缓解了因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造成临床实习生动手机会减少的矛盾,对于学生理解基本理论,训练、考核并最终掌握临床实践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模拟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标准化病人(SP)、simMan及腰椎穿刺模型3部分在实践教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教学大纲为依托,将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标准化模拟,设计要求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体现神经病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从而在临床实践教学及OSCE考核中得以应用。
1.1 临床实践技能教学 目前学院的临床教学仍保留一定的传统教学空间,给学生指定责任教师,实行临床实习导师制[3]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病房及门诊工作,并负责管理4-6张床位的医疗任务。在此基础上,在临床技能培训方面,主要在临床实践技能中心完成。作为学院临床实践技能中心的一部分,神经病学模拟教学平台主要包括SP、simMan及腰椎穿刺模型3部分。教师作为教学中的指导者,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采用分组教学及导师制,合理设计模拟教学程序。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模拟教学中,首先由sp模拟突发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尼格氏征等症状和体征,接着在simMan上进行模拟患者高颅压后生命体征的测量,最后进行模拟腰椎穿刺术,在穿刺过程中进一步应用高颅压及血性脑脊液模型加强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在脑梗死(脑栓塞)病例的模拟教学中,充分利用simMan模型,将在SP不能模拟的心脏改变和偏瘫体征,如房颤或心律失常、病理反射等引入模拟病例,是同学真正体会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体征。
1.2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多站考核也被称为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是一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对临床医学进行临床能力考核的一种方法[4]。学院于2009年率先对2005级本科毕业实习考试引入了多站式考核方法,并在2010年对七年制、本科生进行的考核中予以完善。神经病学考核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神经病学的临床实践考核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病史采集,教师设计病例,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常见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学生对 sp完成。(2)体格检查,学生对上述疾病对SP及simMan进行体格检查。(3)病例分析,要求考生在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给出初步诊断,并完成首次病程的书写。(4)临床基本操作及技能主要考核腰椎穿刺术,要求考生针对模型按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对于OSCE考核的每一个考核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书写规范和腰椎穿刺评分要点,均设计了可考查临床思维考核路径以及具体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具有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模拟医学作为传统医学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及替代手段,目前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认可,因此,构建以计算机、模拟病人、模型人及声像教具等设备为基础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及考试,对于学生理解基本理论,训练、考核并最终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5、6]。
在神经病学实践教学方面,由于模拟教学平台的建立,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了从临床思维到实践技能、操作技能的全面系统掌握的真正目的,近年来学院在不断完善临床技能教学中心及OSCE考核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临床技能教学中心培训后,学生明显反映动手机会增多,对临床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认识及掌握更加深刻,学院在吉林大学举办的首届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参赛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包括腰椎穿刺在内的多项技能操作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同时获得代表吉林大学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的资格,并在全国19所高校参加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目前,学院“OSCE多站式“考试系统已初具规模,但尚存在标准化病人培训方案及数量不足等问题,尚需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通过对参加OSCE多站式考生的回访,一致反映“多站式”考核方式能更好的调动同学学习热情,对于临床技能考核较为客观,评分体系公正、公平、公开,为同学将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和毕业后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李力威,张立莉.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3):118.
[2]李玉杰,韩建民,肖海鹏.正确应用仿真病人进行模拟医学教育[J].2010,(3):51.
[3]钱风华,谷树严,汪 丽.本科生临床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9):1275.
[4]陈小音,李 耘,邹和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式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71.
[5]王 岩,刘 蓉,陈 晏.计算机模拟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7,(1):57.
[6]刘 晋,叶 舟,袁 慧.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创建与应用[J].现代医院,200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