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妊娠期贫血属于高危妊娠范畴,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浆的增加明显多于血细胞,致使血液被稀释,因此,其贫血的诊断标准与正常人贫血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若红细胞低于3.5×109/L、血红蛋白低于100 g/L、血细胞比容低于0.30时,可诊断为贫血。妊娠期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约占50%。贫血严重者易危及母儿生命。通过临床在孕期的干预措施使其发生降低,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定期监测血常规及全血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加强母儿监护,观察宫内胎儿发育情况。
根据贫血程度,选用铁剂治疗。一般从妊娠20周以后开始补充铁剂,这样可明显改善铁缺乏情况,达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目的。血红蛋白在3.7 mmol/L(60 g/L)以上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口服补铁为主的方法,常选用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为了促进铁剂吸收,口服补铁时应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稀盐酸。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要使患者了解铁剂的作用、副反应以及用药途径,取得患者的配合。服用期间避免进食影响铁剂吸收的食物和药物,有些食物和药物可影响铁剂的吸收,如食物中的苹果和浓茶;药物中的氢氧化铝、四环素、土霉素、磷酸盐、钙盐和鞣酸等。这是因为上述食物和药物可与铁剂形成络合物,使铁离子发生沉淀,从肠道排出增多,从消化道吸收减少,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其次,餐后服用铁剂好。这是因为铁剂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恶心、呕吐(或欲呕)等不良反应。而饭后口服铁剂,可避免铁剂直接与胃黏膜接触,从而减少铁剂对胃黏膜的不良刺激。需要提醒的是,口服铁剂后患者可出现排黑便症状,但这种黑便并非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黑便,停药后可消失,故患者不必惊慌。
3.1 孕期膳食要合理 孕早期膳食应清淡、易消化;孕中期膳食要荤素兼备、粗细搭配;孕晚期膳食要保证质量、品种齐全。孕妇应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叶酸、维生素B12及铁丰富的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脏、血液、红色肌肉及红色骨髓,芝麻、黄豆、木耳、紫菜、虾子、瘦肉、豆类等。
3.2 补充叶酸 它是复合维生素的一种,是构成红血球的成分之一。含叶酸丰富的食物有豆类。动物内脏、蔬菜、水果等。从怀孕前3个月开始口服叶酸,开始0.5~1.0 mg口服,1次/d。妊娠后5 mg/次,1次/d,连续8~12周。
3.3 维生素C的补充 在铁的运送和吸收中,它起着重要作用。它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如橘子、柠檬、柚子、枣、西红柿、各种绿色蔬菜等。对孕妇推荐的维生素C供给量由非孕妇的60 mg/d增加至80 mg/d。
向患者讲解缺铁性贫血对母婴的危害。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腹泻、慢性出血性疾病等,纠正孕前期贫血。向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的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作用,让其纠正偏食习惯,进食含铁量较多的食物。向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讲明药物名称、用药目的、剂量、方法、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