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隆
连翘内消丸制备及临床应用
金云隆
目的介绍连翘内消丸的制备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45例,对照组9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145例,对照组9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2.76%和87.62%。结论 按照组方制备连翘内消丸方法合理可行,应用于乳腺疾病的临床研究疗效确切,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纯中药复方制剂。
连翘;当归;乳腺;疾病;临床应用
乳腺疾病让女性痛苦不堪,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就可能发生病变,随时导致生命危险,目前临床以西药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严重而难以长期应用[1]。连翘内消丸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是我院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用于治疗乳腺增生良好效果,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1 处方 海藻400 g,香附子300 g,青皮200 g,当归400 g,炒山药300 g,炒赤勺 300 g,连翘 600 g,炒莪术 200 g,昆布400 g,土鳖虫60 g,浙贝母300 g,姜半夏300 g,桂枝 200 g,陈皮 200 g,水蛭 60 g,炒三棱 200 g。
1.2 制备工艺 首先将浙贝母、海藻、昆布、香附、炒赤勺、炒山药、姜半夏、、桂枝青皮、陈皮等10味中药加水适量,煎煮3次,第1次2 h,第2次1 h、第3次0.5 h,合并3次所得的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然后再将当土鳖虫、炒莪术、归、水蛭、连翘、炒三棱等7味药粉碎成细粉,并将细粉倒入稠膏中混合均匀,在60℃以下以水泛丸,进行干燥,制成水丸约25000粒,即得。
2.1 一般资料 选择就诊于某院的的乳腺增生女性患者240例,年龄在20~28岁之间的24例,29~47岁之间的196例,48~56岁之间的20例,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未育42例,已育198例。病情长短在4~7个月的75例,在7~12月的129例,在1~3年的25例,病程>3年的10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的为87例,中度的为113例,重度的为40例。
2.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45例,对照组95例,治疗组给予连翘内消丸服用,20~30粒/次,3次/d,温水送服;经期停服,在治疗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乳腺增生药物。对照组给予孕乳康,4~6粒/次,3次/d,饭后温水送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其症状和体征变化,包括乳房疼痛、局部包块、情绪变化、伴随月经周期改变、经量及性质的变化。
2.3 疗效判断 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
3.1 疗效比较 连翘内消丸治疗乳腺疾病,总有效率与孕乳康胶囊[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要高于孕乳康胶囊。在总有效的125名患者中,起效时间<30 d的105例,30~60 d起效的18例,>60 d的2例。半年疗效随访,实访104例,失访41例,93例未复发,复发11例,复发率为11%,在复发11例中,7例病情同前,4例病情减轻。
连翘内消丸在临床观察治疗过程中,140例未出现毒副反应,只有5例在服药过程中稍有不适其中3例在服药第天出现大便偏溏,坚持服药,未影响治疗;另2例服药后出现轻度恶心,改为餐后半小时服药消失,亦未停药。分析原因,可能因药物性味寒凉和患者体质偏于虚寒有关。血、尿、大便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表明该药安全无毒副作用[3]。处方中土鳖虫,水蛭,咸能软坚、性善走窜,有消肿排脓、通络散风、通经下乳之效,两者合用可解毒通络,消肿散结。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浙贝、秦皮疏风散结排脓,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山药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功。关于乳腺疾病,目前国内外对发病机理和诊断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就治疗而言,仍无突破性进展。根据十多年临床治疗方案中的有效方剂,经多次调整、试用,结合中药制剂制备、丸剂生产工艺与应用疗效上的区别,调整筛选最佳配方、工艺流程和剂型规格研制成丸剂,暂定名为连翘内消丸。经千余例患者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疗效。实践结果证明本品对瘀血及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有明确疗效,对各种原因所致的乳腺炎症具有①改善临床症状;②消积止痛;③消肿散结;④最可贵的在于可有效减轻激素、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无激素停药后出现的依赖及反跳现象等一系列副作用[4]。本品具有温通经脉,消积化滞,疏肝破气,散瘀止痛的功效。作用持续稳定,疗效确切。其远期疗效与短期疗效,经药理、毒理等系统研究和广泛临床验证,毒副作用小。研究表明,连翘内消丸的研制为乳腺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纯中药复方制剂。
[1]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005:附录 VIB,VID,IA.
[2]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4-893.
[3]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1.
[4] 陆德铭,何清湖,主编.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42.
450007郑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