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萍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留置针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广义的静脉留置针包括:PICC(经外周静脉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CVC(锁骨下静脉置管)等;狭义的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但又增加了静脉感染及静脉炎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1]。因此安全留置是避免增加患者痛苦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现报告静脉留置针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
1 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技术
2 操作前的准备
操作环境清洁、空气净化、温湿度适宜。操作人员操作前的正确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感染,可于操作前用肥皂水洗手或用抗菌剂消毒水消毒双手。
3 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以及会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应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2]。
4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尽量选择在上肢静脉输液。
5置管期间的护理
①置管后及在输液过程中应湿热敷穿刺侧肢体3~5 d,20 min/次,4~5次/d,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并覆盖好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更换输液管1次/d,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一次。PICC(经外周静脉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每周更换透明敷料一次,冲管一次。CVC(锁骨下静脉置管)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冲管2次;BD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时间以3~5 d为宜。同时注意进行皮肤消毒时,由穿刺点向外做环形消毒,范围要大于10公分,并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具体流程;先乙醇溶液消毒3遍,再活力碘消毒4遍,待干。注意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如发现穿刺点有渗血渗液时或贴膜松动应立即重新消毒更换贴膜;②封管液的剂量不能少于10 ml,太少不能冲散局部血管内药液,因滞留的药液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可引起局部疼痛变硬而引起静脉炎。封管液注入速度不可过快,因用力过猛使血管局部压力增加,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而导致静脉炎[3];③每次输液前用碘敷棉签消毒肝素帽2次;④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对于输液量大及药物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的远离关节的血管进行留置[4];⑤留置期间尽可能避免沐浴,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的发生,应局部用50%硫酸鎂湿敷,严重者行物理治疗,静脉输入抗生素等方法预防感染的发生。
[1]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720.
[2]刘秋秋,张小琼,李希.术中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5,21(2):51-52.
[3]姚春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改进.护理研究,2008,22(6B):1530-1531.
[4]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