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玲伶, 雷音, 王春莲
小儿肺炎归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小儿发育。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见不发热而咳喘重者。中药外敷治疗肺炎喘嗽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疾病疗程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加中药外敷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以进一步观察中药外敷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疗效。现将2009-11/2010-12对50例患儿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09-11/2010-1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儿科住院的小儿肺炎患儿1 223例,筛选病例10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岁,平均(2.51±0.3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 26例,女24例;年龄1~5岁,平均(2.87±0.54)岁。两组患儿病程3~30 d,平均(15.32±2.82)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诊疗规范》[1]中小儿肺炎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儿科学会制定的《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2]中小儿肺炎喘嗽诊断标准及分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小儿肺炎诊断标准者;(2)年龄≥1岁且≤5岁者;(3)监护人知情同意,并能够配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小儿肺炎重症及有并发症者;(2)伴有原发性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4)不能坚持外敷药物治疗者;(4)已经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观察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注射用炎琥宁(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15 m 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陕西华信药业有限公司)50~100 mg/kg,每日3~4次静脉滴注。连续10~12 d。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外敷法,外敷药物组成:丹参、大黄、川芎、延胡索、冰片,按 3∶2∶2∶2∶1比例,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背部肩胛间区及肺部听诊湿啰音密集处或X线检查改变明显处,厚度约0.3 cm,外用塑料薄膜及热毛巾包好,1~2岁每次30 min,~3岁每次1 h,~5岁每次2 h,用温湿纱布擦拭干净,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观察时点用药前(基线点)及疗程内咳嗽、咯痰、体温等症状体征,每日观察记录1次,观察7~10 d。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级评分标准[3]。(1)临床痊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消失或偶有咳嗽,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评分比值下降≥95%。(2)显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评分比值下降≥70%且<95%。(3)有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好转,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评分比值下降≥30%且<70%。(4)无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评分比值下降<30%。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n(%),n=50]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主要症状及体征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变化( x±s,n=50)
表2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显著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中医理论认为外邪袭肺,肺热熏蒸,灼津为痰,痰阻气道,气机不利,肺气郁闭则血流失畅而致瘀,痰瘀内阻,气道狭涩不畅,肺失宣降,咳喘等症由之而生;痰本于津,瘀本于血,津血同源,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祛瘀血,则痰水自消,故提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化瘀开肺为原则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肺炎喘嗽。中药外敷处方组成:丹参、生大黄、川芎、延胡索、冰片。方中丹参苦寒降泄,为活血化瘀要药,广泛用于各种瘀血证。《本草汇言》:“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瘀血得除,外邪得出,痰浊遂消。方中大黄性凉,能入气分,兼入血分,有宣畅气机、活血化瘀之力,能入胸肺,通腑泻痰,使邪去肺宁。丹参、大黄为伍,以行活血化瘀,通腑开肺之效。延胡索:功善活血、行气,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川芎:辛散温通,走而不守,能上行颠顶,下走血海,为“血中之气药”,在活血剂中使用可增强散血行气之功。故以川芎、延胡索与丹参合用,以共奏行气活血之效。方中冰片为引经药。现代研究:本品局部外用能刺激感觉神经,有抑菌抗炎作用。冰片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中药外敷法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具有以下优点:(1)既有药物作用[4],又有穴位刺激作用[5],通过经络传导而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作用以治疗疾病。(2)中药外敷是一种经皮给药[6]的方法,不经过消化道,避免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破坏,而且它缓慢向血液循环释放,避免了血液浓度的峰谷变化和肝脏的首过效应。经皮给药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第三代给药方法。中药外敷治疗具有无痛苦,副反应小,时间短,患儿容易配合等优点。应用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陈吉庆,吴生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0.
[2] 中华中医药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3):1-3.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2.
[4] 陶翠玲,赵桂芝,王晓慧.浅谈穴位贴敷给药法[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2):3.
[5] 何兴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探析[J].江西中医药,1999,30(6):36.
[6] 叶建红.中医外治法机理的理论模型[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15(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