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6例疗效观察

2011-02-09 08:47秦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西医粪便次数

秦艳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率仅低于呼吸道感染。于秋末初春阶段发病者,称为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1],使肠绒毛破坏,钠、水吸收减少,导致腹泻,尤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甚至脱水或酸中毒等严重后果。笔者对2009-09/2010-11就诊的72例秋季腹泻患儿,分别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9/2010-11泰州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秋季腹泻患儿72例,采用区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3个月至8岁,平均(2.3±0.5)岁;病程1~14 d,平均(3.1±0.5)d;每日腹泻 4~20次,平均 10.5次;轻度脱水18例,中度脱水 15例,重度脱水3例;体温37.5~39.0℃者13例,腹泻水样便15例,伴呕吐12例,腹胀 21例,抽搐 3例。对照组男 20例,女 16例,年龄4个月至 8.2岁,平均(2.1±0.6)岁;病程1~14 d,平均(3.0±0.8)d;每日腹泻 4~20次,平均11.0次;轻度脱水20例,中度脱水12例,重度脱水4例;体温37.5~39.0 ℃者12例,腹泻水样便16例,伴呕吐11例,腹胀 19例,抽搐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第7版中秋季腹泻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泄泻诊断及分型标准。脾虚型泄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指纹淡。

1.3 纳入标准 (1)年龄<8岁,病程≤2周;(2)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3)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治疗药物。1.4 排除标准 (1)患有阿米巴痢疾、伤寒等疾病;(2)正在使用其他临床试验药物者;(3)在疗程中发生重大意外需治疗者;(4)合并重大心、脑、肺、肾、血液病等器质性疾病者;(5)高热,中、重度脱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西医治疗方法相同,根据脱水情况必要时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伴发烧、呕吐、抽搐等者相应予以退热、抗感染、止吐及镇静、补钙等对症治疗,两组患儿均同时服用乳酸菌素片及蒙脱石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基本方:葛根、党参、炒白术、炒苍术、车前子(包煎)、茯苓、炒山药、乌梅各6 g,炙甘草3 g。呕吐者加半夏、藿香各3 g;腹胀者加砂仁3 g,陈皮6 g;厌食者加焦三仙各10 g,鸡内金6 g;久泻不止者加肉豆蔻3 g,诃子6 g。水煎浓缩至150 m L,1岁以内患儿量酌减,日内频服,不计次数,以药尽为度,疗程1~5 d。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1.6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4]。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36]

2.2 两组主要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n=36)

观察组在粪便性状、大便次数、发热、粪便化验4项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小儿体质柔弱,“其肉脆,血少,气弱”,以脾气未健,其运不全为基本内容,脾常不足状态即为上述特点在小儿脾胃系统的集中反映。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小儿脏腑柔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脾为湿土之脏,喜燥而恶湿,其得阳始运,遇湿则困,中医认为“无湿不作泻”“凡泻皆湿”“泻者水湿所为也”。又因小儿脾阳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调护失宜,喂养失当,皆能损伤脾胃。

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单用西医疗法,疗效甚差,陈光等[5]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中医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法取得较好疗效。而笔者通过以蒙脱石散及其他对症处理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复方,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止泻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总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复方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为法,可兼收脾运复健,湿化气畅之效。方中葛根生津止渴,升脾胃之阳气;茯苓利尿渗湿,健脾止泻;白术健脾燥湿;车前子利尿止泻,利水道而分清浊,小便利则泻止;乌梅与党参、炙甘草合用,酸甘化阴,且有收敛止泻作用,对食物过敏所致的腹泻,效果尤佳;半夏降逆和胃止呕;焦三仙消食和中;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本研究中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万岭,于学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3):3149-3150.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0-129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4] 陈永红,王镭,王云亭.儿科疾病与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47-49.

[5] 陈光,陈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8,14(1):77-79.

猜你喜欢
西医粪便次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