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研究现状

2011-02-09 19:52张程张博黄伟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3期

张程, 张博, 黄伟, 王雪峰

小儿厌食是儿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等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对小儿健康状态及智力的发展均有影响[1]。本病在城市儿童中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儿童,无明显季节性[2]。现代医学治疗疗效不明显,而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且疗效较佳,尤其中医捏脊法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3]。中医捏脊法是将手法的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人体脊背部经穴,通过经络沟通表里、联系内外之作用,调整脏腑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将近11年来运用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文献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发表年限在2000-01-01/2010-12-31(共11年);(2)运用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类、名家经验或个案分析;(3)汉语类文献。

1.2 文献排除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文献被排除:(1)原始文献设计不严谨,前后明显矛盾;(2)一稿多投或同一研究单位某一研究成果重复报道者;(3)临床动物实验类、综述类、科普类、护理类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1.3.1 文献库 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1.3.2 检索关键词 中文检索词式:“捏脊”且“儿”且“厌食”。

1.3.3 原文获取途径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以上述关键词获取题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获取电子全文。

2 结果

本次初检得到相关文献60篇,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文献40篇,对纳入文献综合提炼,从厌食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操作时间、疗程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

2.1 文献中小儿厌食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2篇,《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小儿厌食症诊断、疗效标准》各1篇,6篇文章通过临床症状自拟西医诊断标准,其余文献中未提及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3篇,江育仁主编《中医儿科学》3篇,《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篇,《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及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各1篇,余18篇未提及中医诊断标准。

2.2 疗法应用 文献整理中发现,捏脊疗法不仅可单独使用,还可同时配合其他疗法。单纯运用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者8篇,配合贴敷、针刺等外治法16篇(配合针刺四缝穴 9篇),配合药物内治法9篇,内外合治7篇。

2.3 时间与疗程 仅有2篇文献中提及捏脊操作时间,均以10m in为标准;36篇均采用捏脊遍数确定操作时间;2篇未提及操作时间。1次捏脊一般捏3~10遍不等,以患儿的耐受程度为准,但由于捏脊法刺激较强,多以捏脊7次为1个疗程。

2.4 疗效比较 不同治疗方法文献疗效统计,单纯捏脊法有效率为95.91%,外治法配合捏脊法96.19%,内治法配合捏脊法96.35%,内、外治法同用配合捏脊法93.88%。捏脊法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纯运用捏脊法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厌食中医病名归属“恶食”“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等病[4]。小儿厌食属脾胃疾病,而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对营养物质的摄取也较成人多,加之小儿脏腑娇嫩,故小儿脾胃功能相对不足,即“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饥饱失常则更易损伤脾胃,导致脾气虚弱,运化无力,食量减少,发为厌食;加之现代社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过食肥甘厚味等均可导致胃阴亏虚,胃失濡养而发为厌食。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调整饮食,合理喂养,补充多种消化酶、维生素、微量元素,改善营养等对症处理[5]。捏脊法是通过捏提人体背部正中的督脉和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现代研究认为捏脊可刺激脊神经根,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恢复协调,有促进胃肠血液、淋巴循环,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6]。

从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小儿厌食的西医诊断标准较为零散,多参照各版本西医诊断书籍或临床症状自拟诊断标准;而中医诊断标准较为统一,多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书为准。本病属脾胃疾病,患儿厌恶进食的同时,亦可伴有厌药物等症,增加了饮食调整及口服药物治疗的难度,而捏脊法通过直接刺激皮肤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了药由口入的难点,因此显示出独特的治疗优势。文献中亦发现捏脊法在治疗小儿厌食中疗效明显,但单纯运用捏脊法治疗本病不及配合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配合的内治药物多由健脾和胃中药组成,外治法多为针刺四缝穴或药物贴敷治疗。针刺四缝能促进胃的受纳功能从而调整脾胃,药物贴敷可将药效透皮直达体内,故在临床中较单纯捏脊法疗效更佳。文献中多未明确提出捏脊操作时间及疗程与疗效存在相关性,仅以患儿的耐受程度为准,临床医生可灵活掌控操作时间,以取得更好疗效。

[1] 吴红莲.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J].甘肃中医.2010,2(7):43.

[2] 张霞,熊小丽,陈静.捏脊加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3):201-202.

[3] 牛彩琴,张团笑,张新平.中医药配合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251-252.

[4] 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99-302.

[5] 郭饮源.针灸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 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7):142.

[6] 楚永清.针刺四缝穴等治疗小儿厌食症 6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2007,11(10):90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