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洛美沙星胶囊致过敏样反应

2011-02-09 18:27贾立华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北京0007解放军307医院药学部北京0007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1年5期
关键词:光敏喹诺酮类药物

刘 娜,贾立华,潘 欣(.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北京 0007;.解放军307医院药学部,北京 000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1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咳痰,曾口服复方甘草片,症状无明显改善。于2011年4月6日来我院就诊,给予口服盐酸洛美沙星胶囊(西南合成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504),9∶00口服2粒(0.4 g),10∶30患者出现头晕、偏头痛、心慌、心律不齐,BP 98/60 mm Hg(1 mm Hg = 0.133 kPa),氧饱和度正常,手抖、周身无力、嘴唇及双手双下肢麻木,继而出现胸闷、颜面轻度水肿、口唇及双手轻度紫绀、四肢冰冷。立即给予吸氧,口服异丙嗪片2.5 mg,肌注地塞米松5 mg,静脉输液约20 min后,心慌、胸闷症状缓解,但麻木症状持续约3 h,约16∶00出现四肢关节疼痛。4月7日8∶00出现颜面部发热红斑,直至16∶00仍有双膝关节肩关节疼痛,但疼痛症状较前一天明显减轻。所有症状于4月7日20∶00完全缓解。

2 讨论

患者体健,无既往病史与药物过敏史,曾服用氧氟沙星制剂,未发现过敏反应。此次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盐酸洛美沙星胶囊0.4 g,服药后约1.5 h出现多系统不良反应,与服药时间具有合理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洛美沙星引发药物毒性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轻者出现皮肤症状,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1],亦可见跟腱损伤[2]。该患者用药后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皮肤附件和骨骼肌肉系统损伤,虽然均为已知药品不良反应,但同时出现的严重过敏样反应较罕见。经停药和抗过敏治疗后约36 h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

洛美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其结构中含有氟原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较好的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抑制神经递质GABA。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使中枢兴奋性增高而出现头痛、失眠、眩晕、视觉异常,严重神经毒性可致忧郁症和癫痫等;光毒性可见颜面潮红、局部红肿、全身或四肢奇痒,严重的出现红斑到大疱疹[3];此外,稳定性试验证实,盐酸洛美沙星在pH值5.08~9.04缓冲溶液中最不稳定,使用时应适当调节pH值,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盐酸洛美沙星引起的另一种常见不良反应是平滑肌痉挛所致的呼吸困难、腹痛、肠痉挛、肠鸣音亢进等呼吸或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可见胸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下降[5]。由于患者无喹诺酮类或其他药物过敏史,首次服用盐酸洛美沙星,故不排除药物本身或其他药物相关成分过敏的可能性,并且从服药时间为上午9∶00,怀疑产生光毒性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洛美沙星母核结构中8位被氟原子取代,所以其所致光敏反应在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常见[6],且发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高,甚至无阳光照射也可发生,此类药物可诱导单纯态氧和原子团,引起严重的组织损害。临床常表现为从中度的红斑到严重的大疱疹,也可引起低血压、休克、哮喘、呼吸暂停、喉痉挛和表皮坏死溶解等严重的光敏反应[7-8]。通过体外实验证实,喹诺酮类药物对神经系统损害可能是由于拮抗脑内7-氨基丁酸受体,对抗其抑制作用而出现兴奋症状。而对软骨毒性的机制可能通过一个镁原子结合DNA回旋酶复合物,发生螯合反应造成局部镁离子缺乏,阻碍了镁离子依赖的整合素与细胞基质的信号转导,导致细胞基质的退变,损伤软骨细胞[9]。实验资料说明,喹诺酮类药物的软骨毒性与药物的镁螯合物特性相关,其引起软骨损伤可通过补充镁和(或)维生素E而减少。本品引起严重肢端疼痛的机制可能与其影响内分泌及代谢有关[10]。

为减少光敏反应的发生,在盐酸洛美沙星用药期间,应避免患者暴露在直接或间接的阳光及紫外线下,或在晚上服用。当使用注射用盐酸洛美沙星时应注意控制pH值,以减少光解产物,一旦发生光敏反应,应中断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鉴于其对肌肉骨骼系统有影响,可引起腿痉挛、关节痛等,有此类疾病者应慎用本药,对于静脉给药患者还应监测肝、肾功能。

[1] 赵亚凝,龚金花.洛美沙星胶囊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4):1948.

[2] 李斯达,邱文斌.洛美沙星致跟腱损伤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1):35.

[3] 程术芹,王甫玲.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少见不良反应[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147-148.

[4] 王荭晖,张傲林.盐酸洛美沙星胶囊引起的光敏反应2例[J].安徽医药,2009,13(1):112.

[5] 范瑞娟,管英杰.洛美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72-173.

[6] Renau TE, Gage Jw, Dever JA,et al.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quinolone agents against mycobacteria∶effect of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at the 8 position[J].Antimicrobial Agents Chemotherapy, 1996, 40∶2363-2368.

[7] 王慧媛,陈晓红,赵志刚.洛美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事,2011,25(6):620-622.

[8] 靳爱娟,靳福荣,牟志宏.洛美沙星致中毒性大疱型表皮松解症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2):124.

[9] 黄玫,曲晶.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217-218.

[10] 李中文,王金山,李盛仙.洛美沙星致严重肢痛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5(2):125.

猜你喜欢
光敏喹诺酮类药物
光敏色素A参与苜蓿秋眠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光固化3D打印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
Fe修饰石墨烯的结构及其析氢性能调控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鸣律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