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体会

2011-02-09 17:58张保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7期
关键词:弥漫性脑电图脑炎

张保霞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南阳 473002

我院自2010-01~2011-04收治10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对诊断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毒性脑炎患者102例,男59例,女43例,年龄3个月~14岁;其中3个月~1岁19例(18、6%),>1~8岁75例(73、5%),为发病最多年龄段,>8~14岁8例(7.8%);102例均做脑脊液腰穿检查,21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50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

1.2 主要临床表现 体征:发热、头痛、呕吐54例,抽搐、精神改变40例,偏瘫10例,病理征阳性40例,颈强直8例;症状:发热95例,抽搐20例,头痛45例,精神异常40例,肢体轻瘫1例,脑膜刺激征5例。

1.3 脑电图检查 102例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正常14例(13.7%),轻度异常52例(51.0%),中度异常20例(19.6%),重度异常16例(15.7%),异常率86.3%。患者主要呈弥漫性异常92例(90.2%),少部分呈局限性异常10例(9.8%)。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波,一部分颞叶、额叶出现波幅较高的周期性慢波和棘波;治疗后复查脑电图,52例轻度异常恢复正常。12例中度转为轻度异常,6例中度异常转为正常。11例重度异常转变为中度异常,2例重度异常转为轻度异常。异常程度减轻者83例(28.4%),恢复正常者58例(65.9%),5例(5.7%)无变化,总有效率94.3%。

1.4 脑脊液检查 102例患者外观检查均为清澈透明,颅内压增高56例(54.9%),颅内压正常46例(45.1%)。蛋白含量升高38例(37.3%),正常25例(24.5%)。白细胞计数以未分叶增多为主,早期可以分叶为主,增高者67例(65.7%),增高范围(0.010~0.570)×109/L,平均增高0.32×109/L,正常45例(34.3%)。所有病例糖及氯化物指标均正常。结核杆菌检测阴性,脑脊液查隐球菌阴性。脑脊液检查正常者22例(21.6%)。

1.5 头颅CT及M RI检查 21例行脑CT检查者,10例(47.6%)异常,多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灶。50例颅M RI检查,23例(45.0%)正常,27例(55.0%)颅内呈现多发异常信号;其中5例CT检查正常,而M RI检查异常。

1.6 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抗炎、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所有病人均应用给予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程1~4周,重症者加用地塞米松0.3~0.5 mg/kg短期治疗,并给予神经营养剂、退热、止抽搐、补液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102例出院时症状基本消失,2例(2.0%)患者遗留肢体活动障碍,1例(1.0%)患者遗留癫发作,痊愈99例(97.0%)。

3 讨论

我国对于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及脑电图等。病毒性脑炎主要临床表现:(1)感染症状,如发热等。(2)与中枢神经系统无关的原发部位体征。(3)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颈强直等。(4)弥漫性脑或局灶性表现,可呈精神异常、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偏瘫、抽搐等。本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精神异常等,与以往的临床报道一致[1]。

脑电图检查是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患者脑电波一般呈弥漫性高中幅慢波异常,同时伴不同程度的局灶性异常,脑电波的异常程度与患者神经系统主要症状的变化呈正相关[2],因此脑电图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评估均有重要参考价值。通常情况下,脑电图改变与病毒对机体影响如病情变化和临床症状之间为平行关系[3-4],且脑电图检查敏感性高、无创伤、费用低。本组脑电图异常率86.3%。患者大部分为呈弥漫性异常(90.2%),少部分呈局限性异常(9.8%)。

脑脊液检查也是病毒性脑炎诊断的主要依据。脑脊液变化主要为颅内压升高、蛋白轻度增高或正常、白细胞数一定程度增高,同时糖和氯化物指标基本正常,可作为病毒性脑炎的一项指标。但脑脊液检查正常时,也可出现病毒性脑炎[5-6]。本组也出现此种现象,21.6%的患者为脑脊液检查正常,同时本组资料提示,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异常为压力、白细胞数、蛋白轻中度升高,与文献[7]报道一致。

抗病毒是病毒性脑炎治疗的关键,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为无环鸟苷类,能有效抑制病毒细胞内DNA复制及合成作用,从而阻断DNA复制,此类药物分子量小,脂溶性高,可通过血脑屏障,对骨髓抑制及机体的毒性等不良反应较小,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糖皮质激素目前也常应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因子,减轻水肿,稳定溶酶体系统而防止产生有害物质。

目前免疫学方法检测病毒抗体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还是主要依赖于临床,根据临床症状、脑电图、脑脊液等进行诊断。治疗上,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1] 王薇.病毒性脑炎6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 475.

[2] 姜凤英,薛一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和脑电图评估[J].北京医学,2000,22(4):208-210.

[3] 郝一斌.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对预后的判断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15-116.

[4] 张萍,李克权,马金兰,等.200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1,23(4):229.

[5] Weber-Donat G,Teriitehau C,Blot RM,et al.Herpes encephalitis[J].Rev Prat,2009,59(5):613.

[6] 刘艳,吴娟.儿童病毒性脑炎22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 606-6 607.

[7] Big C,Reineck LA,A ronoff DM.Viral infec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 stem:a case-based review[J].Clin Med Res,2009,7(4):142-146.

猜你喜欢
弥漫性脑电图脑炎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