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多区型高校资产管理模式探索

2011-02-09 11:26
终身教育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资产学校管理

吕 赟

一校多区型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符合国情的一种办学形式。一校多区给高校管理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特别在资产管理方面,必然要进行内涵和外延的革新,方能适应高校的发展。

一、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缺陷

1.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突出

在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以及处置等环节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资产流失现象。比如,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中,或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或者在过程中暗箱操作,因此,就容易发生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资源浪费。在淘汰设备的过程中资产评估值或过低或未经评估。其次,由于各高校创收政策的底线比较模糊,因此就会造成各个校区都会想方设法地利用学校资源来发挥这种难得的产业优势,其收入很可能就会被视为单位集体所拥有,从而造成学校资源流失,学校可能只会得到部分租金、折旧费或者补偿款。再者,在面向全社会自主办学之后,高校逐步发展成为法人实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之下,高校以资金、技术、设备以及房产出资的形式来对外投资或者兴办产业。如果这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而停业,那么学校就无法收回固定资产,或者使得这些资产逐步私有化。这些现象会进一步加剧高校固定资产的流失以及高校资源的浪费。

2.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清晰

在一校多区的形态下,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不健全,或仍旧使用落后、陈旧的管理制度。同时,有些设备处于交叉盲点,其管理权限不清晰。另外,由于“多头管、都不管”使得物资在使用以及管理上存在职责不明确的情况。如果发生问题,就会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的情况。所以这种部门间缺乏沟通、职责不明确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重使用、轻管理”的观念都会造成学校固定资产的浪费,资产的使用寿命的缩短。

3.高校资产管理机构专职人员素质偏低

在高校的校区机构设置上,通常采用一个部门负责多项职能的精简形式,因此,导致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被纳入后勤部门或者综合部门。在一校多区型资产管理模式中,机构过于精简,专职人员的编制也相对偏少,有的甚至被纳入了非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之内,因此出现了重此轻彼的现象。另外,专职人员的编制与高校的发展规模也不相适应。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学历层次不高,再加上平时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管理水平的完善及提高。

4.资产的使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在一校多区型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且对资产的管理意识也相对单薄,这就容易造成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其主要表现在:(1)在涉及接受捐赠、合作办学或者无偿拨款等固定资产时,由于价值不确定,就会造成部分的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或者账物不符。(2)学校各部门会利用一些硬件条件广开财源,这些资产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固定资产账外循环,浪费严重。(3)在学校基建方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由于验收、移交以及工程的决算审核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样就容易造成学校资产不能入账或不能及时入账,产生未入账的资产已经开始维修,甚至会造成账外资产。

5.固定资产产权不明确、责任主体缺位

近年来,在一校多区型高校资产管理模式中固定资产的产权不明确、责任主体缺位的现象较为严重,资产的增值保值功能不断弱化。目前,部分高校正在不断增强创收意识,高校内部各部门想方设法使用学校的资源来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作用,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学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淡薄的产权意识使得某些高校开始将目光投向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不断将其作为学校的产业进行投资。然而,兴办这些经济实体的时候,却没有真正对资产的情况进行评估,也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批,这样就容易导致投资后的资产产权关系不明确,使得高校固定资产不断流失。尤其是当后勤部门、服务中心以及校办企业,在扶持这些部门发展的时候,便不自觉地出现了固定资产隐性流失或者产权模糊的现象。

二、完善一校多区型高校资产管理的途径与模式

1.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网络化,提高管理水平

一校多区型的高校固定资产规模较大,而且资产分散在多个校区。面对这种情形,如果仍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法,就会很难适应目前管理的要求。因此,在一校多区型高校资产管理模式中要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以实现网络上报和实时查询,同时还能够解决相关仪器设备的数据收集等问题,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

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资产数据的修改、输入以及上报申请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运用网络平台,努力实现高校资产的进一步整合以及优化配置,从而使得高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上能够实现信息化、现代化,显现高效率的积极发展态势。

2.大力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专职人员建设

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资产的现有规模、分布情况以及相应的结构和分配情况来配备相应的资产管理专职人员。在进行人员配备时,要注意全面考察他们的业务及思想素质等基本素质。另外,还应该根据院系所占高校固定资产的份额、数量为各部门配备兼职或者专职的“资产管理员”,弥补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的缺陷。

3.加强相关领导,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是资产管理的生命线。在一校多区型高校管理模式之下,各高校要积极健全相关的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并且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因此,就必须建立起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各个校区之间成立资产管理的分支机构,从而形成资产的分类管理模式。同时,要理顺机构、部门间的职权与责任权限,建立起一个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在对固定资产的计划、使用、维修以及验收和保管等环节上也要建立起相应的规范以及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固定资产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在对设备的配置、大型贵重仪器的购置等问题上,都要尽可能地进行缜密调查研究。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真正做到固定资产使用规范,使资产利用有章可循。

4.创新观念,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在一校多区型的高校资产管理模式下,要不断创新观念,积极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注重效率与整体性原则,通过资产的预算管理防止发生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做到物尽所用,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创新制度,财务和资产管理相结合,建立起科学的高校资产预算制度。

5.改变核算方法

针对在传统的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应该使用新的核算方法适时核算高校的固定资产。首先,在核算固定资产方面,应该参照企业的相关方法,适时对高校固定资产的转移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核算,从而能够真实反映出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其次,在高校购入固定资产时,应该首先填写资产的验收单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从而能保证账物相符。

当前,一校多区型高校资产管理模式,对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注重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相关财政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因此,各高校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并且从体制改革入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以构建起高校资产管理的创新模式,从而使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用好现有的国有资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高校现有资产的有效合理配置,提高高校资产的利用率,做好教育教学的物质保障,更好地促进高校自身发展。

[1] 胡慧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8-41.

[2] 王春雷.构建科学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J].事业财会,2005(4):64-66.

[3] 廖鹏.“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4-35.

[4] 黄杨.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40-40.

[5] 祁守成.浅议新时期高校财会队伍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8):74-76.

[6] 翟天任,魏春红.谈加强“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7):59-60.

[7] 张金标,孙小龙.多校区办学视野下的高校纪检监察工作[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2-84.

猜你喜欢
资产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