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考察为视角

2011-02-09 10:19朱耀斌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朱耀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系,湖南娄底417000)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是由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环境、新情况和新问题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历史特性,显现出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历史路径。本文拟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考察为视角,对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作一番浅述。

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各种时代条件的不同,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1]新时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扬弃”的辩证眼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与发展上显示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一直以探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模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为新目标,这一目标超越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传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探索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新时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主要目标。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党坚持既“破”又“立”的方针,既要拨乱反正,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和信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进程中,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结构呈现出主流、非主流、反主流价值观三元并立的状况。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传统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反思、对渐进改革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不断超越和对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转轨惨痛教训的有益借鉴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撑,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扬民族自豪感和时代改革精神,不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基础,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得到蓬勃发展,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尽管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过来自“右”的影响和“左”的干扰,但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所认同,在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价值格局中,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以最大限度地达成社会共识。这种价值体系的转换既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深刻改革,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风格与时代特征。

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一定发展阶段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探索水平,也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水平渐次提高的发展脉络,符合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从历史进程来看,改革开放前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上显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以整体主义为符号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政治化倾向,个体利益完全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这种计划体制安排所造成的价值观遮掩和取消了个体利益追求的权利,形成了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如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为纲”、“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经济领域上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文化领域大搞专制,限制了文化的发展。这种主流价值观完全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在确定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时,高度概括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取向是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任务更加明确,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具体建设目标,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996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更为完整的表述,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清晰地勾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逻辑结构,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图谱。党的十七大更加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提高到社会主义文化自觉的高度。[2]从这一进程来看,我党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断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建设路径,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这表明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了前后贯通、渐次提升的历史特点,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高度统一。

二、渐进性与突变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相当长时期的改革实践积累,又需要大胆的理论创新勇气,体现了渐进性与突变性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不断改革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和传统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重要历史节骨点上不断推陈出新,大胆开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与运行模式。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关系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与改革。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主线,在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下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关系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始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把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与倡导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始终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思想战线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继承与发扬社会主义价值中的优秀传统,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错误价值观念,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正是在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了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不断深入提供了理论指南与价值导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循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理性而逐步前行。20世纪80年代初,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和“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塑造市场利益主体,也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抑制金钱至上和道德滑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任务。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为1992年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准备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此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渐变中也经历着突变,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革“老祖宗不能丢”,为全国人民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打破了西方国家“西化”中国的“后殖民主义”政治幻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强调“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对于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从“双百方针”、“三不主义”、“和而不同”再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渐进式的演变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发展路径。[3]

三、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先进性要求只有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才会有普遍而坚实的群众基础;普遍性的要求只有同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才会有正确而坚定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转型期各社会阶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一命题体现了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价值规范向价值示范、价值评判向价值实现的转化,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作为全体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价值追求上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取向,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和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但以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尤其要注意体现不同主体的价值需求与层次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阶层分化愈益明显,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分配方式并存的多样化结构状况,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实践应该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只有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各价值主体的价值诉求,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针对现阶段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实际,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公平正义成为人民群众的真正价值追求,才能促进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针对体制内改革的不同对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广大职工,应要求他们树立主人翁思想,热爱集体,服从大局,遵守纪律,诚实劳动,提高技能,恪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好职工。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则应要求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奋力开拓,廉洁奉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江泽民在1994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注意区分层次,针对不同特点,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行为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4]655199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在各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的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为群众作出表率。”可以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和各级领导干部言行表现。”[5]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鲜明地体现了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发挥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格局不断得到调整,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形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社会成为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趋增强,多元价值取向使人们选择的空间得到扩展以至诱发社会价值的分化与裂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走向大众化。实践证明,只有按照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

[1]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的历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伍义林.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文化自觉:兼析社会转型期价值更新的基本态势[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

[3]张理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6).

[4]中共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