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彬
(琼州学院体育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群体合作学习亦是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篮球的教学特点,研究将群体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篮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集体意识、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考证,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助力,对于丰富和发展篮球教学模式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1.1 专家访谈法就教学实验的设计,测试指标的选取琼州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海南省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部分专家、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为研究开阔了思路,并就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
1.2 问卷调查法针对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拟定两份相关调查问卷,并提请相关专家审阅、分析,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制定出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并请10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评定,检验结果为效度较高。群体凝聚力调查采用俞克纯的群体凝聚力问卷调查表。
1.3 实验法根据群体合作学习的理论,实验班采用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力图在体育院系篮球教学中构建有普及性意义的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从琼州学院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随机抽取2个自然班,共48名男生,随机确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把这两个班作为本次实验的测试对象。
2.1 实验的设计
2.1.1 教学目标的设计1)运动参与目标:根据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在改善、创新、丰富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篮球课堂的态度与行为,并通过相应科学的方法参与篮球学习;
2)运动技能目标:学生获得篮球运动基础知识,并通过群体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篮球课堂,会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训练方法,灵活应用篮球运动技能,篮球的基本功底、协调能力等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3)身体健康目标:学生通过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的篮球学习,能形成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发展自我体能,具备良好的健康篮球意识,懂得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了解篮球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篮球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篮球这一运动来调节自我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成为全方位的体育人才。
2.1.2 教学实施程序的设计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学科的一般操作模式,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虽然有一定相同之处,但具体操作各有不同。研究结合体育院系篮球教学的学科特点,把群体合作学习运用于体育院系篮球教学中,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引入阶段→转移阶段→组织阶段→转入阶段→深入阶段→巩固阶段→监评阶段→总评阶段。
2.1.3 评价方式的设计个人成绩的评价采用“三维评价”,即把学生的课程成绩分成三个轴。即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轴,兴趣、态度轴,合作轴。这里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轴是我们以往的一维评价形式,占个人成绩的50%(教师评价为主)。兴趣、态度轴表示学生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占个人成绩的20%(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合作轴表示学生在群体合作学习中合作技巧和能力,占个人成绩的30%(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2 实验的实施1)实验前的基础性测试和问卷调查。实验前对两个自然班进行篮球基本技术、基础理论水平测试及学习兴趣、态度和群体凝聚力调查。2)教学活动的实施。实验班采用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为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投篮、传切战术。3)教学实验过程中的检测、反馈与补救。每周教学结束后进行组内测试及小组合作状况的调查,对各个小组进行评定,小组分数最高的给予奖励,对具备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予以表扬,针对教学实验中出现的负面效应进行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4)教学实验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基本测试(测试内容为: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传球、单手原地投篮、三步上篮),学习兴趣、态度、群体凝聚力的调查以及实验班对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调查。
3.1 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掌握的影响为了了解实施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干预后对学生基本技术的影响,对两班学生进行了基本技术的测试。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由表可知:对照班在在实验后低手上篮和投篮技术有显著性差异,传切技术由于实验时不可控因素太多,实验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1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基本技术测试结果
表2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后基本技术测试结果
3.2 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影响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理论知识是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群体合作学习体现在教学效果上的特征之一就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促进技术技能的习得。因此,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表3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理论知识测试结果
表4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后理论知识测试结果
由于小组间的讨论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表3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两个班在实验前的理论测试平均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实验后的结果统计(表4)显示,实验后两班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差异达显著性水平。
3.3 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的影响体育兴趣、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它调节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的选择和行为反应,对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把学习兴趣、态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测试指标,其测试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学习兴趣、态度调查结果
表6 实验班、对照班试验后学习兴趣、态度调查结果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未实施教学干预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态度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见表6);实验以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见表7)。由此可见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篮球学习兴趣、态度的影响优于传统的个体竞争性教学模式。
3.4 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弱的群体,内部关系紧张、相互排斥。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和谐,若加以实施积极的诱导能较大的提高其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中把群体凝聚力作为重要的测试指标,其测试结果如下:
表7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群体凝聚力调查结果
表8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后群体凝聚力调查结果
由实验结果可知(见表7),实验前两班的群体凝聚力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实施教学的干预后,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的群体凝聚力比较显示(见表8),差异达显著性水平,由此可见群体合作模式对团队的群体凝聚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5 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院系篮球教学中的评价以上几种方式是对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客观上的评价,当然主观上的评价也应该成为参考的要素之一,为了了解实施群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干预后,学生对自我在合作技能,分析问题能力,人际关系,专项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认可度以及他们对该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态度,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表9 实验后实验组对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的评价
从表10中可以看出8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合作技能、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或改善,在采用群体合作学习教学的班级里学生的合作技巧与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明显改善。
4.1 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篮球教学,进行对比试验以后表明:实验组合对照组之间的技术水平、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和态度群体凝聚力进行对比统计后发现p<0.05,表明该教学模式对篮球教学的各个层面确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4.2 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强调合作与竞争并重,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特色,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良好氛围,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师生关系的建立,优化了教学过程,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教学交往的充分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成绩的同时,篮球专项技术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3 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比传统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形成良好的训练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更加端正的学习态度,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学能力及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谢军奎.篮球教学模式的变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8(33):145—146.
[2]郝海涛.篮球小群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施方法[J].科技文汇,2008(10):203.
[3]夏思鸿.健美操小群体教学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2006(5):92—93.
[4]王海霞.“小群体”教学模式浅探[J].江苏教育,2002:29—30.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37.
[6]陈定华.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小群体”教学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254—255.
[7]张辉明.篮球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22-123.
[8]李长志.“竞争合作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10-12.
[9]杭兰平,郑莉莉,杭孝平.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