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珍 李亚真 蔡建鹰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对我校中医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促进中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路径,以推动高等中医教育的进一步改革。
1.研究工具
采用彭美慈等(2004)修改CCTDI后所制定的适于本土文化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量表(CTDI—CV)。测量批判性思维7个方面的特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测量表有70个项目,采用6分制Likert量表格式。分数经统计分析后,40分或以上表明在某特质有较强表现;总分280或以上,表明有正性的批判性思维能力。CTDI—CV的a值0.90,特质的a值为0.54~0.77,显示颇高的内部一致性。本研究经检验,其a值(信度系数)为0.751。
2.研究对象
对我校七年制中医学、中医学、中医学 (临床心理学方向)、七年中医骨伤、中西医临床骨伤、中西医临床医学等6个专业的781名本科生进行测查,其中男生348名、女生433名,来自城市的152名、农村的629名,年级、专业及人数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自然情况表
1.总体情况
表2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总体状况
40分或以上表明在某特质有较强表现;总分280或以上,表明有正性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由表2看出,我校大学生在分析能力、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上有较强表现,但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和批判自信方面较弱,总体表明有负性的批判性思维,即总体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弱。
2.人口统计学差异
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ANOVA检验性别和生源地、年级和专业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
(1)性别差异
从表3可知,男女大学生在批判自信方面有显著差异,男生的批判自信心高于女生。而在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方面有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要优于男生。
表3 批判性思维及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其显著,p<0.01;“***”表示p<0.001,下同。
(2)生源地差异
从表4可知,大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及各维度上都不存在生源地差异,无论是来自城市或农村即生源地不影响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年级差异
表4 批判性思维及各维度的生源地差异
表5 批判性思维及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表6 批判性思维及各维度的年级多重比较分析(Mean Difference)
(4)专业类型差异
表7 批判性思维及各维度的专业类型差异
表8 批判性思维及各维度的专业类型多重比较分析(Mean Difference)
(5)交互效应
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考察2(性别:男/女)*4 (年级:2007/2008/2009/2010)*6(专业:七年制中医学/中医学/中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七年中医骨伤/中西医临床骨伤/中西医临床医学)*2(生源地:城市/农村)对总体批判性思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只在年级*专业上交互作用显著(F= 1.980,p=.033),表明年级和专业会共同影响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表9 批判性思维总分均值的年级*专业差异
1.总体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弱
研究结果显示我校学生CCTDI总分为274.93分,<280分,总体表明有负性的批判性思维,即总体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弱。分析能力为40.68分,>40分;求知欲为41.21分,>40分;认知成熟度为40.46分,>40分,说明我校中医学生在分析能力、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上有较强表现,但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和批判自信方面得分都<40分,显示较弱。这与他们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及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对批判性思维培养有很多积极影响,但也包含着一些负面的因素,如重经典、重考据,对圣人的古训的灌输,使之带有趋同性特征,社会心理表现出对传统的极端尊重,即:反对思想的多样性,盲目地尊重或推崇某一种观点或理论,排斥其他的观点或理论,这些都会阻碍中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向。
2.不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表5可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和批判自信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及总的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分析(LSD)的结果见表6。表明2010级学生在许多方面及总的批判性思维上高于其他三个年级,2008级学生在许多方面及总的批判性思维上则是低于其他三个年级,而2009级和2007级学生在各方面及总的批判性思维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从2010级~2008级,即从大一到大三呈现批判性思维的下降趋势,而从大三到大四又出现回升。
3.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7和表8看出: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在批判自信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开放思想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分析(LSD)则发现,在批判自信心方面,中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专业学生低于其他专业类型学生(七年制中医学学生除外);在开放思想方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低于七年制中医学、中医学和中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三个专业的学生。此外,也发现了七年中医骨伤专业学生的认知成熟度要低于其他专业类型学生,中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专业学生的系统化能力较弱,七年中医骨伤和中西医临床骨伤专业学生在寻找真相方面要低于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中西医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要低于七年制中医学和七年中医骨伤专业学生。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医专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水平偏低,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中医专业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1.中医专业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是其批判性思维偏低的内因
主要表现在:知识面狭窄,医学学科和人文等学科之间缺乏整合,不善于迁移相关学科的知识;思维方式单一,考虑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缺乏自信,害怕失败,怀有从众心理,盲目追从权威;拿来主义思想严重,甚至生搬硬套,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怀疑精神;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求稳趋同”、不敢冒险的心理和我国现行体制缺乏有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使得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听话”的习惯,不敢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缺乏应有的创造力。
2.在学习中继承的思维定势限制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矛盾,中医专业大学生并没有完全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中医专业的学生在传统医学课程的学习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下,难免减少了其他人文艺术和科技创新的教育与培养,而且传统医学教育注重识记,对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发重视不够,从而容易形成继承的思维定势,限制了中医专业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开发培养。
3.人文教育比较缺乏是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偏低的重要原因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语),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来源。而目前,中医专业学生的活动大多是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展开,基本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的发挥。
加强中医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迫在眉睫,随着社会、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培养出一代具有批判性精神的高素质医疗团队。“文献报道,批判性思维能力越强,其对临床信息的评估、收集和分析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批判性思维作为培养人才一大重要目标,使其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最大潜能为患者服务。”[3]
[1] 彭美慈,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的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
[2] 刘素珍,等.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5):53-54
[3] 杨坤.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