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50例

2011-02-03 04:41陈江朱黎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期
关键词:少阴麻黄附子

陈江 朱黎明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50例

陈江 朱黎明

作者从2002年开始,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按《实用内科学》所定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作出诊断[1],并选择心功能Ⅲ级-Ⅳ级(NYHA分级法)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1~89岁,平均69.0岁;病程10~40年,平均26年;心功能Ⅲ级21例,Ⅳ级9例;心律失常22例,肺性脑病5例。治疗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9~90岁,平均69.6岁;病程12~37年,平均25.5年;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22例;心律失常29例,肺性脑病6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基本治疗:卧床、吸氧、限盐、间断口服利尿剂、ACEI制剂(卡托普利12.5 mg,2次/d口服)。心率过快(>125次/min)者,临时静脉注射西地兰0.2~0.4 mg。治疗组同时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制附子20 g、麻黄6 g、干姜 10 g、黄芪20 g、白术12 g、茯苓20 g、猪苓 30 g、防己 20 g、泽泻 20 g、丹参 12 g、川芎 12 g、当归10 g、葶苈子30 g。痰多者加半夏10 g、杏仁10 g;口舌干燥,少苔者加熟地15 g、沙参15 g、麦冬15 g。文火水煎2次,取汁200m l,2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地高辛0.125mg,1次/d口服;有12例加用非洋地黄类药物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心功能[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射血分数(EF)、左心室终末舒张容积(LVEDV)]。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能达到心衰完全缓解标准,或心功能改善二级以上者;有效:能达到部分缓解标准,或心功能改善一级,症状和体征减轻,但仍有若干心衰的症状;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一级,或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死亡者。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50例,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30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见表1。两组5项心功能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CI、EF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均<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CO(L/min) SV(ml) CI EF(%) LVEDV(cm3)治疗组 治前 50 3.28±1.16 44.60±4.22 1.51±0.46 41.89±5.79 77.42±7.50治后 5.52±1.10**△ 64.82±3.70**△ 2.49±0.55**△ 62.33±3.86*△ 39.88±8.61*△对照组 治前 30 3.38±1.12 45.61±3.27 1.76±0.47 42.30±5.57 79.32±9.20治后 4.04±1.19** 58.90±4.52** 2.20±0.41* 56.76±4.51* 53.72±11.5*

2.4 对心律失常的疗效 治疗组50例中29例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以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多见,经治疗后15例心律失常消失。对照组心律失常增加5例,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3例、黄绿视3例、经停用地高辛、补钾等治疗后好转。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使一些患者病情得以缓解。但是肺心病并心衰患者大多年老体弱,病情反复发作,由于心肌缺氧、肺部感染、内环境失调等因素,用洋地黄及利尿剂疗效较差,且易导致低血钾、低血镁,从而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又因长期服用洋地黄制剂,容易蓄积中毒。本病一般属于中医学“喘证”、“肺胀”、“痰饮”范畴。多是由于长期慢性咳喘气逆,反复发作,以致引起五脏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敷布障碍。其病因与外感六淫、痰湿、水饮、瘀血息息相关。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本病的特点。本虚是肺、脾、肾、心俱虚,标实为水饮、痰浊、气滞、血瘀。“心主血脉”,为“阳中之太阳”,心阳可资脾之运化、肾之气化,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中心。肺朝百脉而助心行血,肺病日久,气虚则无推动血行致心血瘀阳,出现心悸、胸闷、紫绀、舌暗、;心血瘀阻又可使水道壅滞而发生水肿。故心力衰竭又不仅局限于心,多是肺、心、脾、肾多脏同病,如心脾两虚、心肾两虚。《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苦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作者根据本病阳气衰竭的病理特点,以补阳益气为主要治法选择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西药用于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疗效较满意。方中黄芪、白术具有补肺健脾益气之功效;制附子、干姜味辛大温,能入肾温阳,以固元阳;桂枝辛、甘、温,归肺、心、膀胱经,可温经通脉,通阳化气;茯苓、猪苓、防己、泽泻、葶苈子能化痰蠲饮利水消肿;丹参、当归可行气活血;南沙参、麦冬味甘、性微寒,具有养阴清肺、清心除烦的功效。诸药配伍,切中其病因病机,共奏补肺健脾纳肾、温阳利水化瘀疗效。另外,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克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对那些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来说,显现出一定优势。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74-982.

[2]陈国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中国杜区医生,2002,18(20):20-21.

471002 洛阳市机车医院

猜你喜欢
少阴麻黄附子
论少阴“三急下”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