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旗
自拟祛风化痰醒脑汤对急慢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邓红旗
脑卒中,中医又名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㖞斜,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西医相当于急性脑血管病范围,包括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等。目的探索中医药对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为脑卒中患者找到一条良好治疗途径。方法 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进行探索,并制订治疗方案。结果对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固定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自拟祛风化痰醒脑汤治疗。结论自拟祛风化痰醒脑汤对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疗效。通过对抗脑血肿、对抗脑水肿、对抗脑组织变性坏死、改善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和减小后遗症。
祛风化痰醒脑汤;脑卒中
急慢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卒中,临床表现以突然昏倒(或不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困难为主要特征。严重的可昏迷,抽搐,甚至丧命。中风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组成现今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是属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所谓“三高”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困难较多,而治疗药物和方法却较少,严重影响健康和寿命。我科重点对三年以来的211例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本科协定中药处方祛风化痰醒脑汤,利用CT或MRI检查结果,与证候的得分均值等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结果提示:采用祛风化痰醒脑汤治疗的中风患者,CT检查结果与中风证候的得分均值高于对照组(P<0.001)。
1.1 一般资料 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间连续住院、有明确病灶的急慢性脑卒中患者,除外入院时昏迷、痴呆者共211例(男113例,女98例);平均年龄63岁(36~85岁);本组211例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患者均符合文献[2]的标准及其他有关文献[1]制订的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标准,缺血性卒中82例,出血性卒中18例;病灶部位:双侧27%,右侧37%,左侧31%,脑桥小脑5%。入院时距发病平均为41 h(2~70 h),平均住院25 d(10~44 d)。最后随访距发病时间平均68 d(45~98 d)。合并高血压者占66%,合并心脏病者占39%,合并糖尿病者占17%。发病前生活完全自理。入院后神经科常规检查和治疗。
1.2 方法 21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103例:两组均用川芎嗪1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5 d为1疗程。并常规应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应用、神经保护、调控血压血糖、控制脑水肿、并发症及合并症处理等。治疗组同时应用科室协定处方:祛风化痰醒脑汤,天麻15 g,生赭石(先煎)30 g,钩藤(后下)20 g,远志15 g,大贝母12 g,怀牛膝15 g,生牡蛎(先煎)30 g,橘红10 g,胆南星10 g,竹茹15 g,石菖蒲各10 g,酸枣仁15 g,白芥子6 g,川楝子12 g,全蝎6 g,水煎服或鼻饲。另用竹沥汁60 ml,兑入生姜3~4滴,分2次随汤药服。每日一剂。据病情选加:生大黄,炒枳实、桃仁(打)、全瓜蒌、黄连、竹茹、玄参、生地、石斛、白芍、川芎、水蛭等。
1.3 观察指标 患者患侧肌力恢复级别,麻木疼痛减轻的程度,意识、语言改变情况,CT同时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精神状况、饮食情况以及密切观察血糖以及其他常见并发症。
1.4 “评分标准”[4]采用Fugl-Meyer评价法作为脑卒中后偏瘫的一种综合躯体功能评价法。
见表1。
表1 Fugl-Meyer各项目积分(±s)
表1 Fugl-Meyer各项目积分(±s)
周后治疗组(108例) 34.55±10.36 42.38±10.12 56.14±25.01 76.11±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周后 4周后 6 15.15对照组(103例) 36.01±9.38 39.11±9.05 45.13±10.15 56.21±10.12两组比较P值 P>0.05 P>0.05 P<0.001 P <0.001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脑卒中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本病主要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血内扰清窍(大脑),窍闭神匿。针对以上病机,我们在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治疗疾病过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祛风化痰醒脑汤:其中天麻为君药,消风化痰、清利头目,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痫,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功效。生赭石(先煎)、钩藤(后下)、生牡蛎(先煎)佐天麻熄风宁肝。橘红、胆南星、竹茹、石菖蒲、白芥子化痰醒脑。中医认为,痰浊蒙蔽脑窍是中风患者昏迷的因素。现代研究认为,此类化痰药物含有氨基酸及肽类化合物,另含钙、磷、铝、锌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天南星煎剂给大鼠和家兔腹腔注射,能使其活动减少、安静、翻正反射迟钝。给小鼠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亦有明显的止痛有抗惊厥作用,能显著增加呼吸道黏液分泌,提示其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皂甙有关。这些作用对中风患者发病急性期烦躁,痰多症状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加入川芎、水蛭等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变血液流变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生大黄,炒枳实、黄连通腑泄热,可使秽浊之气及痰浊借肠道而下,促进新陈代谢。排除毒性产物,也降低了颅内压和减轻了脑水肿,改善了脑细胞的缺血和缺氧状态[4]。临床中发现脑卒中病多数有大便秘结,随着腑气通畅,患者神志转清,血压逐渐正常。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保持大便通畅是提高脑卒中疗效的重要保证。更重要的是,本方切中了“中风病”风、火、痰、血的病例机制,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清火化痰醒脑之效。
[1] 扬启东.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3.
[5] 凌方明,陈景亮.祛痰化瘀通腑法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1):51.
471800 河南省新安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