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霞 石 红 胡彩虹 杨丽丽 何继瑞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干部内科,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624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筛查分析
胡晓霞 石 红 胡彩虹 杨丽丽 何继瑞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干部内科,甘肃 兰州 730000)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筛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DM)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HbA1c水平降低后,DM并发症发生危险均显著降低。以HbA1c低于6.5%作为达标标准,我国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仅占25.9%。本文通过测定DM患者HbA1c水平,了解兰州地区DM患者HbA1c的达标率。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624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和)药物治疗。其中男454例、平均年龄(54.09±13.8)岁,女170例,平均年龄(58.14±12.65)岁。
1.2 HbA1c水平 采用德国拜耳+DCA2000仪,由专人测定。
按照 HbA1c<6.5%为达标,达标率为28.83%,按照HbA1c<7.0%为达标,达标率为41.83%。见表1,表2。
表1 HbA1c水平的性别分布(%)
表2 不同年龄段HbA1c水平的性别分布〔(%)〕
HbA1c是指由血红蛋白(Hb)和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的缓慢结合而形成不可逆的一种Hb组分,HbA1c作为血糖变化判较恒定的指标〔1〕,早在2002年,美国DM协会(ADA)已经将其作为DM血糖控制的金标准。ADA指南中将特定的HbA1c值作为靶值来确定DM患者的治疗目标〔2〕。英国DM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表明,T2DM患者HbA1c每降低1.0%,可以使DM相关的终点和死亡减少21%,使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减少14%,使外周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和死亡降低43%,使微血管病变降低37%。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DM患者人数众多,并逐年增加,但是整体血糖达标率很低。
本文筛查分析显示,HbA1c达标率在>50岁组达标率较高,可能与这部分患者大多已经或接近退休,生活比较固定、应酬少、活动量大、对DM危害的认知程度高、自我监控能力强、血糖比较容易控制相关;HbA1c达标率最低的是年龄<30岁组,可能与此组患者中T1DM患者相对较多,胰岛功能差、自我监控能力差,血糖控制欠佳相关;此外与本组样本量少有关。HbAlc在各年份的达标率也有统计学差异,随着DM发病人群的不断增长,DM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通过健康宣教,使DM患者充分认识疾病的危害,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显示,住院DM患者HbA1c达标率低于门诊就诊DM患者,可能的原因:①患者中单纯因血糖增高住院者很少,多数因各种并发症住院,合并并发症的DM患者一般病程长、血糖控制欠佳;②一般住院的DM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如感染等,应急情况下血糖增高也影响HbA1c。
我国DM患者HbA1c平均值为7.7%,HbA1c水平能够达到<6.5%的患者仅占所有DM患者的25.19%,显然病情控制远远不能达到满意程度。对HbA1c控制好的患者,加强宣教工作,保持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治疗方案,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对HbA1c控制良好的患者应积极调整治疗方案,严格控制血糖,尽可能使HbA1c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HbA1c控制差者,尽量平稳控制血糖,配合针对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延缓和减轻各种并发症。
1 Goldstein DE,Little RR,Lorenz RA,et al.Tests of glycemia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7):1761-73.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2001〔J〕.Diabetes Care,2001;24(1):1-133.
R587.1
A
1005-9202(2011)12-2352-01
何继瑞(1964-),男,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胡晓霞(1976-),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
〔2009-12-31收稿 2010-05-14修回〕
(编辑 袁左鸣/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