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满四
(广州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问题分析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王满四
(广州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当前,我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利用外资工作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如江西省赣州市尽管“十一五”时期引进外资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结构欠优,外资项目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外商投资领域集中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在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制造业内部,外商投资集中度低;外资产业与全市总体产业和六大主导产业匹配度尚不十分协调,无法满足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不能充分促进本地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集聚发展,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核心产业群。文章认为,可通过改变重量轻质的引资战略、引进竞争诱导技术、优化外资来源结构、发展本地配套产业、创造吸收外商投资的新优势、完善引进外资机制等加以改善。
赣州市;利用外资;欠发达地区
有关我国利用外资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文献很多,但大多是从整个国家的层面进行分析的。例如,赵晋平、[1]李芸[2]等从地区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大多定位在省一级或大区层面,张曦凤、[3]杨先明[4]等从地级市层面研究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文献尚不多见。目前,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就是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5]欠发达地区面临追赶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但自身基础薄弱,迫切需要采取一些超常规发展的举措。那么,在追赶跨越发展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在利用外资工作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仍然值得特别关注。本文试图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约占江西省的1/4和1/5,是江西省最大的设区市,毗邻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境内资源丰富,相对于中西部及省内其他地区而言,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较强,综合实力在江西省名列第二,但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单位土地面积和人均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十一五”时期,赣州市利用外资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十一五”期间,赣州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的合同外资平均规模只有450万美元,项目履约率为89.7%。2006~2010年,新批合同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项目总数的9.2%。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20世纪,发达国家境外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就达到了600万美元。[6]沿海地区之所以每年都有那么大的引资规模,主要是大项目的支撑,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一个项目的投资就是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投资,迅速形成了围绕大项目生产和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了以主要产品为核心的产业群。目前,赣州市虽然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明星企业,但知名跨国公司很少,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仅有4家到赣州市投资。赣州市缺乏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也没有形成项目群或产业链,不能形成对赣州市和江西省经济的辐射效应。这些在接下来的行业结构分析中可以得到进一步印证。
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但总体而言,赣州市引进的外资项目规模偏小,且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原材料加工工业,投资金额与技术含量极为有限,产业低端化,产业链条短且深度低,配套能力弱,项目单一,基本属于零打碎敲类型,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用溢出效应衡量,它们是非优质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仅仅局限于利用当地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进行产能的低技术扩散转移,并没有带来更有力度的技术升级,也没有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利用外资中技术含量不高,削弱了经济自身的内生增长能力。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体本身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使经济增长表现为内生增长。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培养是影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两个关键变量。赣州市利用外资中技术含量不高,难以通过利用外资来实现培养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的目的。
对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的分析表明(如表1所示),赣州市外资实际投资额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2006~2010年,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为70.0%、70.9%、81.1%、78.8%、71.3%,其中制造业又分别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67.65%、64.06%、80.04%、77.77%、69.96%。这有利于加速赣州市的工业化进程,对于落后地区来说,通过强化工业来实现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型,无疑是合理的。但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需要得到相应发展,尤其对赣州市而言,目前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2006~2010年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合计实际利用外资额仅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59%,在科研及技术服务业领域外资尚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外商投资虽然集中于制造业,但在制造业内部,却分散于纺织、机械、电子、金属冶炼加工、非金属制品、家具制造、化工、医药、文体用品制造等20多个行业(参见表2)。除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制造业等行业所占比重较高外,其他行业所占比重都很低。据统计,到2010年底,在赣州市引进的所有目前正常运作的外资企业中,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仅占6.7%,93%以上的企业为生产普通加工产品的企业或出口加工型企业。如上所述,这20多个行业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项目,产业低端化,产业链条短,深度低,配套能力弱,项目单一,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核心产业群。
产业匹配度指外商投资产业与本地所有产业的适配程度,这里我们用某地某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占该地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除以该地同一行业产值占该地全部产业产值的比重来计量。根据经济发展的共生机制及相关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地某一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吸引相关产业的外资企业来此集聚。同样,外资企业进入后,也会带动本地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前者如上海,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吸引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使上海金融业进一步实现繁荣,内外资金融机构都分享到了其中的好处;后者如东莞和昆山,外资电子企业的进入使东莞和昆山当地电子企业得到了大发展,两地经济都创造了奇迹,而外资企业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尽管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外资和本地产业最终总会走向相互匹配,但如果政府能够进行适当干预,可更好地加快匹配进程,从而加速外资引进与地方经济发展,昆山的经验就是有力证明。[7]
表1 赣州市分行业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单位:万美元、%
根据前述原理和经验,我们可以如此推断:匹配度数据越是接近于100%,越是说明外资企业与本地产业实现了协调发展;匹配度越是高于100%,越是说明外资企业的引进只是外资自身的孤立发展,没有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本地相关产业配套能力弱小,会限制外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引进;匹配度越是小于100%,越是说明本地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利用外资,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集聚发展。
由表3可知,匹配度高于100%的行业按照匹配度由高到低排列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印刷记录媒介复制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等。这些行业的外资对本地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没有很好地实现外资的扩散效应。特别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其匹配度远远高于100%,而根据我们对有关企业的调查,这类企业的上下游产业均在赣州市外,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它们之所以来赣州市投资,主要是看中了赣州市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如果这些成本上升,这些企业将再一次转移,而由于本地相关产业发展不足,将再次造成本地相关产业的空洞化。
表2 赣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在制造业内部分行业构成单位:%
相反,匹配度小于100%行业按照匹配度由低到高排列为: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等等。这些行业的本地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需要利用外资的先进技术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在赣州市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产品层次低,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特别需要引进先进技术,这些行业与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的合作力度仍然十分不够。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行业利用外资与现有行业的匹配度接近于100%,较好地实现了利用外资与本地产业的互动发展,将来会进一步形成发展优势,但这些产业层次仍然较低,目前也大多被确定为赣州市的主导产业。
再进一步,从赣州市实际利用外资与六大主导产业的行业匹配度来看(见表4),总体来说,匹配度为65.95%,说明六大主导产业外资引进程度仍然不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自身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引进外商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需要在保障经济安全和对战略性资源进行控制的前提下,发挥好利用外资的正面作用。而电子电器工业、轻纺工业则本地配套产业发展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外资的带动作用,难以保障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赣州市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但仍然面临结构欠优、质量不能满足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问题。这是我国各地在利用外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十二五”期间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为此,必须改变重量轻质的引资战略,通过竞争来诱导技术引进,优化外资来源结构,通过发展本地配套产业,创造吸收外商投资的新优势,同时不断完善引进外资机制。
表3 赣州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的行业构成及利用外资与现有行业的匹配度单位:%
表4 赣州市实际利用外资与六大主导产业的行业匹配度单位:%
[1]赵晋平.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成就与基本经验[J].国际贸易,2008(11):4-8.
[2]李芸.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10(4):45-47.
[3]张曦凤.关于江西利用外资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0(4):126-129.
[4]杨先明.国际直接投资与西部经济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09(3-4):60-64.
[5]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经济增长动能抑或政治晋升比拼——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状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人民论坛,2010(13):3-8.
[6]黄卫东,等.冲破广西利用外资“低水平徘徊”的怪圈[J].广西经济,2005(8):3-6.
[7]安礼伟.外资推动型经济发展与本土企业成长——江苏昆山经验剖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2):52-57.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in FDIs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Take Ganzhou for an Example
WANGMan-si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FDI in most part of China,especially the less developed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In the"Eleventh Five-Year"period,Ganzhou,as a less developed area in China,maintained a rapid growth in introducing FDIs,but still the structure of the FDIs in Ganzhou due to excellent,therefore,the quality of them still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anging patterns of development.Ganzhou's FDIs projects are almost small-scale and low industrial level, as well as low technical content.The FDIs are concentrated in manufacturing,the rat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s too low. However,even with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in which the FDIs are more concentrated,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of the FDIs is low.And,the FDI industries and the overall industries,as well as the six leading industries,is not yet match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Thus the FDIs,which introduced in Ganzhou in the past,have not fully promoted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and clustered development of local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These are the three most common problems,especially in the less developed mid-west area in China.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should change the strategy of FDIs,introduce the competition inducing technology,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capital resources,develop local supporting industries,create the new advantages to attract mor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FDIs.
Ganzhou;FDI;less developed area
F061.5
A
1007-8266(2011)06-0059-05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银行债权监控及其公司治理效应与债权保障效应研究”(项目编号:07GE0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银行债权治理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考虑治理机制间的相关性”(项目编号:10YJA 790187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BJL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满四(1969-),男,湖南省邵阳市人,博士,广州大学商学院教授,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赣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