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川
淮北市降水特征分析
张百川
淮北市地处安徽省北部,总面积2741km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平均地面坡降为1.5/10000。地貌单元以平原为主,其次为低山丘陵和山涧盆地。以寒武和奥陶系地层形成的山丘分两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山地一般高程约200m,最高峰是濉溪县境内的老龙脊,海拔为362m;次高峰是市政府所在地的相山,海拔为342m;山丘区面积128km2,海拔 50~362m;山涧盆地面积230km2,海拔 32~50m;平原广泛分布于区内中南部地区,面积2383km2,海拔高度在22.5~32.0m之间。
淮北市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热多雨、冬寒干燥、春旱多风,冷暖和旱涝的转变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844.3mm,多年平均蒸发量997.5mm(E601),多年平均气温15.0℃,年均日照时数2315.8h,年平均无霜期203d,年均风速3.0m/s,年均相对湿度71%。
选取徐楼闸、马桥、临涣集、白沙集、南坪集、濉溪县、宿县闸7个站1956~2005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这些站点资料系列较长,数据可靠,在区域面上具有代表性,满足分析需要。
根据代表站1956~2005年系列降水资料分析,淮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44.3mm,各代表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22.6~861.2mm之间。淮北市区域不大,各代表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淮北市多年平均面雨量的差异均在2.5%之内,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不是太明显,但也存在着区域中西部降水量相对较小,向东北、东南方向逐渐增加的趋势。
淮北市多年平均降水年内分配特点主要表现为汛期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6%,其余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34.4%。
图1 淮北市1956~2005年年均面雨量月分配比例图
一年四季降水量变化较大。夏季6~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的56.5%;春季3~5月降水量占全年的19.2%;秋季9~11月降水占全年的17.8%;冬季12~2月降水占全年的6.5%。年内最大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27.6%,最小月降水量仅占年总量的1.8%。单站降水量的年内分布不均匀性表现更为突出。淮北市多年平均面雨量月分配比例如图1所示。
淮北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为悬殊。主要表现为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比值较大、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较大等特点。淮北市代表站1956~2005年系列降水量极值比见表1。
由表1可见,在各代表站1956~2005年降水系列中,最大年降水量为濉溪县站1963年的1547.5mm,最小年降水量为马桥站2001年的477.8mm。各代表站年降水量极值比在2.63~3.08之间,极值比的分布特点是东北部和南部大于中西部。CV值在0.220~0.270之间,除濉溪县站CV值较小外,其他代表站CV值均较大,且无明显分布特点,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关系也不明显。
以1956~2005年降水系列为基准,对淮北市各代表站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及距平进行统计,见表2、表3。由表2、表3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淮北市降水总体偏丰,代表站距平值为3.90%~13.6%,徐楼闸站最大,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3.6%,降水量北部大于南部;20世纪60年代除濉溪县站距平值略大外,其他站降水量均值与基准系列均值基本相当;20世纪70年代偏枯,距平值为-1.69%~-4.88%,无明显分布特征;20世纪80年代明显偏枯,距平
表1 淮北市代表站1956~2005年系列降水量极值比统计表
表2 淮北市代表站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及距平统计表
表2 淮北市代表站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及距平统计表值为-3.37%~-7.48%,南部偏枯的程度大于北部;20世纪90年代中北部略微偏枯,其他区域偏丰;21世纪初叶中部偏枯,西南部偏丰,南坪闸站偏丰11.2%。
表3 淮北市不同年代面雨量均值及距平统计表
表4 淮北市各年代不同年型比例表
以P(频率)<15%为丰水年、15%≤P<35%为偏丰年、35%≤P<62.5%平水年、62.5%≤P<85%为偏枯年、P≥85%为枯水年,对各代表雨量站1956~2005年资料系列进行分析,不同年代各年型所占比例见表4。由表4可见,1956~1960年丰、偏丰年型出现的比例稍低,平、偏枯水年型出现的比例略高,没有出现枯水年型;1961~1970年偏丰年型出现的比例稍低,偏枯水年型出现的比例略高,其他年型出现的比例基本相当;1971~1980年出现平水年的比例较高,丰水年比例较低;1981~1990年出现平水、偏枯水年型的比例较高,出现丰、枯水年型的比例较低;1991~2000年丰、偏丰和平水年型出现的比例大体相当,偏枯水年比例略高,枯水年比例较低;2001~2005年出现丰、枯水年型的比例最高,平水年型出现的比例最低,这也说明进入21世纪后极值雨量出现的机率增大,年际变化更为悬殊。
淮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44.3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65.6%,最大月(7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27.6%,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3.08倍;进入21世纪后极值雨量出现机率增大,年际变化更为悬殊。降水量区域分布差异不是很明显。
年代变化体现为:20世纪50年代总体偏丰,20世纪80年代明显偏枯,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叶降水量均值与基准系列均值基本相当。
大气降水是淮北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基本与地区降水一致,降水量的多少及时空分布决定着水资源量的多少及时空分布,因此,探讨淮北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对研究区域水资源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宿州水文水资源局 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