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雄
关于文化定义举不胜数,人类学家克罗伯[1]和克拉洪统计出由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精神病学家以及其他学者自1871年至1951年80年间“文化”定义有164种,大至可分为描述性的定义、规范性的定义、历史性的定义、心理性的定义、结构性的定义和遗传性的定义六种类型。曹锡仁[2]将文化定义分为四类:文化——成果论;文化——能力论;文化——精神论;文化——行为论。胡潇[3]将文化定义分为七类:现象描述性的定义;社会反推性定义;价值认定性定义;结构分析性定义;行为取义性定义;历史探源性定义;主体立意性定义。这些归纳类别虽然不一,大致路向却是相仿的。
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一词是舶来品,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后来引申为文字、科学和美术修养[4]。文化一词歧义诸多,近代给文化一词下出明确定义的首推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5],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据民族志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在国内,《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克罗伯[6]和克拉洪在比较研究了164种六个类型的文化定义后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通过历史衍生和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笔者认为克罗伯和克拉洪给文化下的定义比较形象科学地揭示了文化的内涵,指出文化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并且是可以学习和传播的,提出文化的基本要素中价值的重要性,反映出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一定义已为现代许多东西方学者所接受。其实文化的研究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给出的概念的范畴自然不同,对于文化的分歧主要表现在“狭义”方面的不同。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朱江泳[7]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在一个民族衍变的历史过程中,人们通过社会体育实践创造和保存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体育精神和体育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综合体。古维秋、涂传飞[8]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为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肖宁[9]认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世代相传、以发展自身、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机能为目的的人类社会活动。首先,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归属于体育文化范畴,是体育文化的下位概念;其次,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形成的,随着民族的变化不断变迁;第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传承性的,是世代相传的。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分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国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56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而56个民族的人数是以汉占绝大部分的,因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是以汉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融的文化。
结构研究在文化领域是一种普通采用的方法之一,也是英国人类学的传统,因而对文化的结构研究较早的是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党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10],根据文化的功能,将文化分成四个方面:物质设备、精神、语言、社会组织。其后马林诺夫斯基的弟子、中国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11]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文化结构体系提出文化的结构三层次,即:基本(生物)、派生(社会)、整合(精神)。美籍华人余英时[12]认为,文化变迁可以分为四层:物质层次、制度层次、风俗习惯层次、思想与价值层次。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13]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或技术文化、社群文化或伦理文化、精神文化或表达文化。中国民族学家宋蜀华[14]在研究民族传统文化时将文化分为基础结构和价值结构,其中基础结构又可分为生态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价值结构可分为:物质结构、行为结构、价值观。白晋湘[15]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时提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以上专家分别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研究领域,他们对文化的结构分法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虽有不同,但大同小异,这样为我们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构提供了借鉴。笔者倾向于白晋湘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构的三层分法,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表1 中外不同研究领域专家对文化结构的认识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体系,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身份象征。如何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通过对其的结构研究找到共同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笔者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三部分组成。
首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值文化。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观,体现了我国民族的价值取向,也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的民族意识和心理,因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共同接受并遵从的价值观,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载体,集中地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一个民族所共有的选择标准,就是这一民族的价值观。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探讨文化的概念时,最终把文化看作成套的行为系统,而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16]。可以看出价值文化在文化结构中占据核心位置,是文化核心。价值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价值文化也随着改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文化在经济发展阶段虽然是非主流的,但对一个民族的繁荣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民族价值同样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神支柱。
首先,研究民族精神应了解民族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为这些会直接制约该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以及前景;同时研究民族精神要采取与时代相结合的方法。民族精神由民族传统文化所孕育,是民族文化传统历史积淀的结果。它随着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变化,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特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价值文化是传统与时代性、稳定与变动性相结合的统一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文化,它影响着我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其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是制度文化。制度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没有制度或制度滞后都会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制度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制度建设较为滞后,2006年2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通知》指出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通知》总体目标分两个基本阶段:一是到2010年,初步建立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17]。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10大类,其中有18项属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此外,各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制度与规章。例如:云南省在2000年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贵州省也颁布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此外还有福建省的《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江苏省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等,这些条例都把本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列入保护对象。目前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民众的观念正在经受着市场经济浪潮的涤荡,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脆弱性、易被破坏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等,在这关键时期,制度建设对保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面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时,保护始终应放在第一位,在没有把握或没有足够能力保护时,就不应该进行开发,保护是硬道理,这就需要加快立法、理顺管理体制,争取有力措施遏制破坏,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在保护与开发时制度就会起重要作用。因而制度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力保障。
第三,物质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物质基础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成、生存、生长的空间。恩格斯[18]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阶段,也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因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是在物质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的中国社会属于封闭型的社会环境。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周而复始的自产自销的农业经济,以“耕读传家”为自豪,追求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安宁平和,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自种自食,世代相传;在经济上重农轻商;在伦理上注重人伦关系的和谐,提倡忠诚孝子、上下有别;在信仰上崇拜祖先;在价值形态上尊老爱幼,这样的物质文化决定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质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是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分析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价值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价值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支柱。如果将传统体育文化比作是一个细胞的话,价值文化就是“细胞核”,它能决定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性质、功能;制度文化可被看作是“细胞质”和“细胞膜”,把价值文化这一“细胞核”很好地包裹起来,起到保护作用;而物质文化则可以看作是“细胞”生存的外环境,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中国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
[1] AL Kroeber, Clyde Kluckhohn.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2] 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3.
[3] 胡潇.文化现象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3~6.
[4] (法)维克多·埃尔.文化概念[M].康新文,晓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4.
[5]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
[6]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29~41.
[7] 朱江泳.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西部体育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15~17.
[8] 古维秋,涂传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03~1311.
[9] 肖宁.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35.
[10]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887.4~8.
[11] (英)费孝通.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体会[A].周星,王铭铭.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21~28.
[12] 德波诺.中国与世界第一辑[M].何道宽,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88.
[13] 李亦园.我的人类学观:说文化[A]. 周星,王铭铭.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53~54.
[14] 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43.
[15] 姜玉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J].体育与科学,2004(9):29~31.
[16]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2.
[17] 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N].光明日报,2006- 2- 9(1).
[18] 思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