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维
(南通市丰利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8)
《氧气》教学设计
徐佳维
(南通市丰利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8)
本课题是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教材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材突出了实验环节,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认识过程中的感性材料。
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②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③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③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②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①在实验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②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学生小组讨论,练习巩固。
①实验用品:木炭、硫粉、细铁丝、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坩埚钳、烧杯。
②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
展示一瓶氧气。
实物投影:学生导学案中氧气物理性质的答案。
播放氧气物理性质的短片。
[设计意图:氧气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学生都很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很好的理解,课堂上通过短片能很快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过渡]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学生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提问]把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现象进行比较。
学生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将带火星的木条空气中,没有什么变化,而且火星很快就会熄灭。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看到同样是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大家分析这是为什么呢?(提示学生从氧气的含量考虑)
生:在氧气中由于是纯氧,氧气含量高,所以木条复燃了,而在空气中,氧气只占约21%,氧气含量低,所以只能看到火星,而且很快就会熄灭。
师:通过本实验得知,我们可以将此实验作为检验氧气的实验。
[设计意图: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这个实验没有危险,很简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更好的掌握氧气能助燃的性质和现象。比较在空气中的氧气中的不同现象为下边的实验现象打下伏笔]
[演示实验2-3]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要点并提问:(1)硫的颜色、状态;(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在黑板上书写文字表达式的反应物:
硫+氧气
学生回答:硫必须点燃才能燃烧,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教师补充完文字表达式写明产物并注明条件:
[演示实验2-4]细铁丝的燃烧
[学生观察]
①细铁丝的形态。②铁丝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提问]
①实验中有哪些现象发生。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③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先放一些细沙或放一点水?
学生讨论后回答: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师: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加受热接触面积,集气瓶底部放水或细沙是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
学生板书细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一个同学错了,同学之间帮助修改。
[设计意图:这两个实验反应剧烈,先演示较好。学生注意观察好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对于刚学化学不久的学生来讲不太容易,同学之间修改能帮助记忆]
[过渡]以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学生实验探究]
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①叙述实验现象。
②书写文字表达式。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总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设计思路:这个反应的现象比较明显,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观察比较实验的现象,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加深对氧气含量不同现象不同的体会,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师:以上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
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回答:
①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
②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③生成物都只有一种物质。
④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⑤生成物都是反应前没出现过的,是新物质。
⑥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师:对于上述讨论,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可见大家思维比较活跃,考虑问题比较周全,这正是科学研究所需要的。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像这类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投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投影判断题:
学生回答:
师:除反应5中都有氧气参加,我们把这类反应叫氧化反应
投影氧化反应概念: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强调概念中的“氧”不是“氧气”。
学生阅读课本36页第一段,了解缓慢氧化,并与燃烧形成对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实例分析】
【例1】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氧气具有氧化性
【学生分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答案:A
【例2】四个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分析】此类题型属于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原则是:①找出题目所给物质中有特性的物质,依据其特性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依次鉴别。②现象明显,可信度高。③步骤简捷明了。④操作方便可行。⑤叙述要明朗清晰,按操作——现象——结论的程序论述。本题中,氧气的助燃性是其特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而其中的二氧化碳、氮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二氧化碳的特性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具备这一性质。
答案:分别用燃烧的木条伸入四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氧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氮气;木条燃烧没有明显变化的那瓶气体是空气;向盛有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氮气。
同学们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我们一起来完成尝试练习,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导学案中尝试练习】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_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_________色液体或固化成__________色固体。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活泼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
3.化合反应 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_______是化合反应。
4.根据实验情况,书写文字表达式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6.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C.不易溶于水 D.无色无味
7.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8.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铝箔 D.硫磺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
B.汽油挥发
C.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D.铝箔燃烧
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学生:做完后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能有效地把学生的课堂效率提高,同时能帮助有些同学查漏补缺]
生:课堂小结(学生自由表达所学所感所悟)。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会总结、学会感悟,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课堂小结的做法,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能力,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感悟]
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了解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另外,我们通过具体反应的讨论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
教学设计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细铁丝和木炭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通过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通过阅读,对比了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区别,了解了缓慢氧化。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总结,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实验探究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文字表达式由老师先书写,体现出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书写、订正,能让学生很快掌握写文字表达式的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由学生自己总结,不容易忘。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通过实例总结效果不错。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解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而是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初中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化学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