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药类高校生的人格特征看中医的发展

2011-01-30 10:35韩茹宇杜文东
医学综述 2011年16期
关键词:低分本科生中医药

韩茹宇,杜文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46)

人格是一个有着颇多歧义、颇多界说的概念,我国学者陈仲庚等[1]曾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的形成取决于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在成年早期基本定型,可能会受环境、生活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些许调整,但总体上它可以作为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预测。人格特征是个人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特殊表征,对于特定群体而言,群体中成员的总体特征就是该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殊表征,这一群体特征即是群体成员人格特征所具有的共性,同时,群体特征亦如人格特征一般,可以作为对群体在特定情境中的发展的预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研究收集数据。使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问卷(16PF)分别对某中医药类高校本科生2585名、研究生445名,以及其他学科高校生619名(对照组)作问卷调查(人数为回收有效问卷数)。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医药类高校生的群体人格特征。

1.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用Excel绘制柱形图观察得分趋势。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所得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格因素高分与低分得分比例 16PF中16种人格因素分别为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其结果解释分别用高低分特征来描述,标准分1~3分为低分,8~10分为高分,中间分表示人格特征无特别倾向性。根据各组得分百分比结果(表1)及得分对比图(图1、2)可以看出,中医药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因素的得分趋势基本一致,存在区别于其他类高校生的群体特征,因素F和因素N高分得分比例及因素C、L、O低分得分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因素I、M、O高分得分比例及因素A、B、E、N低分得分比例则低于对照组。单从得分比例只能看出其存在差异,但并不能确定上述各因素间确实存在群体差异,这就需要进一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图1 三组被试16种人格因素得分高分对比图

图2 三组被试16种人格因素得分低分对比图

2.2 中医药类高校生与对照组人格特征的比较鉴于对照组取样为其他类学科的研究生,因此本项比较使用中医药类研究生的数据。结果显示(表2)两组被试得分比较有七项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有六项有显著性差异,这七项分别是因素B、F、L、N、O、Q2、Q4。中医药类高校生在聪慧性、兴奋性、世故性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而在怀疑性、忧郁性、独立性、紧张性方面得分则低于对照组。

2.3 中医药类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人格特征比较 根据表3所示,两个被试组分别在因素C、L、N、Q1、Q2、Q3、Q4七项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生在稳定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方面得分高于本科生,而在怀疑性、实验性、紧张性方面得分低于本科生。

表1 各组16PF高、低分得分比例 (%)

表2 中医药类高校生与对照组的16PF比较

表3 中医药类本科生与研究生的16PF比较

2.4 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中医药类高校生具有以下群体人格特征,即因素B、F、N高分及因素L、O、Q2低分的特征。人格特征对于个人而言并不存在好坏之分,对于团体而言如果只是作为客观特征描述也无优劣之异,但如果是作为对该团体发展趋势的预测因素而言,团体特征就存在积极特点与消极特点的不同。具体的行为表现上,在积极方面,该群体成员具有相对较高的抽象思考能力,对事物的看法理智客观,能冷静地分析一切,心态平和,易于与人相处,随遇而安。这些特点皆是身为医者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有益于其当下课业的学习以及日后的职业发展。但同时也不可忽视消极的方面,即易于随众附和,为取得群体内的认同而常常放弃个人主见,这一点在本科生中表现尤为明显;此外,该群体还存在过于保守、服膺传统的倾向,通常无条件地接受社会中相沿已久而有权威的见解,研究生在这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

在16PF测试结果的实际应用中有对行为指向的预测,常用到的预测项目有四项,包括Y1(心理健康因素)、Y2(专业成就因素)、Y3(创造能力因素)、Y4(环境适应因素),中医药类高校生在心理健康因素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其他专业高校生,但是其在Y3、Y4两项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即该群体的创造能力和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较薄弱。这一结果与上述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是想照应的。

3 中医药类高校生的群体特征对中医发展前景的影响

关于中医发展前景的讨论由来已久,无论是呼吁制约和取缔还是号召科学发展,各方皆论证充分。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和西医医疗技术不断改良的大环境下,要促进中医健康良性发展,有人提出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中医的疗效[2];有人在充分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的思想指导下提出“新中医学”的发展路径,既要坚持中医的主体性和传统特色,又要借鉴西医发展路径的经验[3];还有人强调要走出“科学主义”阴影,在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前提下开展多学科研究,同时要鼓励求新求异思维[4]。不能说这些发展思路或建议无效,从某些方面来看说得上是论述缜密、考虑周全,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促进学科发展的操作主体,整体框架和操作流程再完美,如果操作主体本身能力不足,就无法推动方案的顺利实施。科学发展观也要求要以人为本。因此就需要对推动中医发展的主体的基本素质进行考量。

根据上述研究所得中医药类高校生的群体人格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方面,中医药类高校生的群体人格特征表现在大多数方面都与中医的专业特性相符。中医药专业的学习对耐心和悟性的要求较高,还要有整体思变能力和对传统认知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前述数据分析结果与这几点要求是相符合的。因此,可以说中医药类高校生(至少是数据所涉及的群体)具有继承中医文化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特质。

另一方面,竞争力及批判思维的缺乏和创造能力的不足会对其自身及中医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目前中医的发展状况并不顺畅,究其原因并不能单纯将影响因素归结到西医的制约和患者对中医的接受度上。中医药工作者自身的对待本学科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本研究所涉及的样本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范围广度上都无法代表中医药工作者全体,但是大致也可管窥一二。正如前文所述,从群体特质来看,中医药类高校生具备继承中医文化的基本素养,但是基于保守观念和创造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该群体发扬中医文化的能力稍嫌不足。推之中医药工作者整体,也存在同样的状况。中医药事业的积极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继承者,而是传承者。

此外,从中医药类高校生群体内部的人格特征比较中可以看出,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人生阅历的增加,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情感表达更加稳定,处理问题更加冷静,独立性也有所提高,这些都是进步性的改变,但同时,研究生对问题的判断力也更加局限,更倾向于直接接受结论而不是批判性地思考其可接受性。从这些转变中可以看出,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及范围内是可以改变的,学校教育在其中会起到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譬如,本研究中所示研究生实验性降低一项,研究生在该项上的得分不仅低于本科生,而且还低于全国成人常模,目前的教育模式(至少是中医学的教育模式)在这一点上的作用无疑是消极的。因此,改变教育方式或可避免消极作用的产生,从而促使学科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1]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

[2] 石鹤峰,赵明刚.“中医发展”之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71-72.

[3] 张天奉,李秋梅.关于中医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江苏中医药,2010,42(4):3-5.

[4] 朱少均.简论中医现代发展的路径[J].中医学报,2010,25(6): 1099-1101.

猜你喜欢
低分本科生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加氢装置低分气脱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低分剧成了大众的“情绪容器”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