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的临床观察

2011-01-29 08:01潘海燕杨发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针药风团荨麻疹

潘海燕 ,杨发均 ,黄 洁

(1.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重庆 4054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的临床观察

潘海燕1,杨发均1,黄 洁2*

(1.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重庆 4054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每组20例。针药组采用针刺配合消风散(加味)内服,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中药组采用消风散(加味)内服,10 d为1个疗程。结果 在临床总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在瘙痒症候疗效方面,针药组显著优于中药组(P<0.01);在皮损症候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在临床症候积分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针刺组(P<0.05),显著优于中药组(P<0.01)。结论 针药结合是治疗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较好的治疗方法。

急性荨麻疹;针刺疗法;消风散;风热犯表证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1],约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急性荨麻疹[2],是皮肤科多发病[3]。病程小于6周(含6周)的为急性荨麻疹,病情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的为慢性荨麻疹[4]108。急性荨麻疹起病急,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生活质量。笔者自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针药组:男6例,女14例;年龄19~57 岁,平均(33.75±12.72)岁;病程 2~40 d。针刺组:男 5 例,女 15 例;年龄 19~60 岁,平均(34.35±12.07)岁;病程 1~38 d。 中药组:男 6 例,女 14 例;年龄 19~56 岁,平均(32.90±9.51)岁;病程 1~39 d。 3 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各组症状评分表(n=20,,分)

表1 治疗前各组症状评分表(n=20,,分)

组 别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瘙痒程度2.45±0.69 2.50±0.51 2.45±0.60风团数量2.35±0.75 2.20±0.62 2.30±0.73风团频率1.75±0.79 1.90±0.79 2.15±0.59风团时间1.95±0.69 2.00±0.56 2.15±0.37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皮肤性病学》[4]108-109的急性荨麻疹诊断标准;(2)符合《针灸治疗学》[5]的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年龄在18~65岁;(4)纳入前2周内未服用长效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激素,近1周内未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过皮质类固醇制剂者;(5)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妊娠妇女;(2)合并有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患、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病、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由输血反应、输液反应引起者或使用血清制剂者;(4)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过敏性休克症状、全身中毒症状患者。

1.3 治疗方法

(1)针药组:取穴为大椎、膈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阴陵泉。以上穴位除大椎外均选用双侧。以上诸穴针刺得气后,施行捻转泻法(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10次),留针 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并同时配合消风散(加味)内服,基础方药组成:荆芥 15 g,防风 15 g,牛蒡子 10 g,蝉蜕10 g,苍术 15 g,苦参 15 g,木通10 g,知母10 g,生石膏 20 g,当归 10 g,生地 15 g,胡麻仁15 g,甘草5 g。随症加味:伴痒甚者加白蒺藜l5 g;伴胸憋闷者加徐长卿10 g;伴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15 g。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2)针刺组:针刺选穴和操作方法同针药组。(3)中药组:方药组成和服药方法同针药组。3组疗程均为10 d,治疗结束后第2天评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观察荨麻疹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发作频率、风团持续时间。

1.4.2 评分标准 瘙痒程度:0分为无痒感;1分为痒感很轻,不引起烦恼;2分为痒感令人烦恼、但可耐受,不影响作息;3分为痒重,难以忍受或影响作息。风团数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1~6个;2分为风团7~12个;3分为风团超过12个。风团发作频率:0分为无风团;1分为每日发作1~2次;2分为每日发作3~5次;3分为每日发作多于5次。风团持续时间:0分为无风团;1分为持续时间不足1 h;2分为持续时间大于1 h,不足12 h;3分为持续时间大于12 h。

1.4.3 疗效判定标准 (1)瘙痒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差判定;(2)皮损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风团数量、风团发作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的总评分差判定;(3)临床证候积分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总积分差判定;(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瘙痒消失,皮损完全消退,即得分值为0分,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皮损明显消退,疗效指数≥60%。有效:痒感有所减轻,皮损有所消退,疗效指数≥30%。无效:痒感同治疗前或更甚,皮损消退不及30%或加重,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各指标积分-治疗后各指标积分)/治疗前各指标积分×100%。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3组计量资料均不满足正态性与方差齐性,采用近似F检验:Tambane’s T2方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总疗效比较

在临床学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中药组,而与针刺组无差异,针刺组与中药组疗效无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临床总疗效比较 (n=20,例)

2.2 瘙痒症状疗效比较

在瘙痒症状疗效方面,针药组显著优于中药组,针药组与针刺组疗效无差异,针刺组与中药组疗效无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瘙痒症状疗效比较 (n=20,,分)

表3 两组瘙痒症状疗效比较 (n=20,,分)

注:与中药组比较◆P<0.01。

组 别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治疗前评分2.45±0.59 2.50±0.51 2.45±0.60治疗后评分0.50±0.21 0.90±0.35 1.15±0.38差值1.95±0.60◆1.60±0.60 1.30±0.57

2.3 皮损症状疗效比较

在皮损症状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针刺组与中药组疗效无差异。结果见表4。

表4 皮损症状疗效比较 (n=20,,分)

表4 皮损症状疗效比较 (n=20,,分)

注:与针刺组、中药组比较◆P<0.05。

组 别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治疗前评分6.05±1.85 6.10±1.59 6.60±1.23治疗后评分1.45±1.67 2.70±2.54 3.15±2.37差值4.60±0.99◆3.40±1.57 3.45±1.67

2.4 临床症候积分疗效比较

在临床症候积分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针刺组,显著优于中药组,针刺组与中药组疗效无差异。结果见表5。

表5 临床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n=20,,分)

表5 临床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n=20,,分)

注:与针刺组比较◇P<0.05;与中药组比较◆P<0.01。

组 别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治疗前积分8.50±2.35 8.60±1.90 9.05±1.64治疗后积分1.95±0.68 3.60±1.33 4.30±3.23差值6.55±1.32◇◆5.00±2.05 4.75±2.07

3 讨论

从脏腑经络辨证对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进行探讨,《灵枢·海论》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藏府,外络于支节”,脏腑与经络密切相关,两者是一个整体,而且荨麻疹发病在皮肤,皮部是经络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荨麻疹这种皮肤病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病症病位在皮,属表证,皮毛由肺所主,大肠与肺相表里,肺经属阴经为里,大肠经属阳经为表,本研究选用大肠经之原穴合谷,合穴曲池,达到通利肺气,疏风清热,解表散邪之功。荨麻疹表现为风团,是一局限性、暂时性皮肤水肿,具有明显湿邪特征。脾为生化之源,具有把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若脾之运化功能失常,则会湿邪内生,令肌肤腠理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因而致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研究选用脾经合穴阴陵泉排渗脾湿、通经活络。《妇人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本研究选用与血分病相关的血海、膈俞、三阴交穴达到养血活血、润燥止痒的目的。督脉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交会穴,能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因此诸穴合用可以起到疏风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作用,故能有效的治疗风热犯表证之急性荨麻疹。

研究表明[7]针刺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和调节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等途径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可使抗体提早产生,含量增加,并使其在血液中的维持时间延长,从而调整机体免疫网络平衡,增强和健全T、B细胞的吞噬能力。针刺可抑制炎症细胞的游出,降低炎症灶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水肿,促进细胞的修复。此外,针刺的信号传入中枢后可激活对针刺镇痛有加强作用的5-羟色胺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它们可抑制和阻断痛觉信号的传递,且针刺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故针刺可以达到选择性镇痛止痒的目的,避免了内服药的副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8],T 辅助细胞亚群(Th1/Th2)功能失衡与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并有研究表明[9]消风散能促进急性荨麻疹患者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使Th1/Th2比值升高,提示消风散可调节Th1/Th2平衡,具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而使邪祛、疹退、奇痒止。

本观察中针药组在皮损症状疗效和临床症候积分疗效方面都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在瘙痒症状疗效和临床疗效方面都优于中药组。且显效率为85%,有效率为100%。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病人容易接受,无副作用,是临床治疗急性荨麻疹风热犯表证的较佳治疗方法。

[1]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

[2]刘丽芳,贺菊乔.皮肤性病诊疗手册[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6.

[3]张玉环,林文森.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7.

[4]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8-109.

[5]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6.

[7]李连生,白俊昆.皮肤病针灸疗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38.

[8]吴伊旋,沈惠风.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136-137.

[9]董佩晶,郑 亮,周小勇,等.消风散治疗荨麻疹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4):269-270.

(本文编辑 徐爱良)

Clinical stud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drugs on acute urticaria of wind-heat external syndrome

PAN Hai-yan,YANG Fa-jun,HUANG Jie
(Chongqing Kaixian People's Hospital,Kaixian,Chongqing 405400,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drugs on acute urticaria of wind-heat external syndrome.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cute urticaria of wind-heat external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with Chinese drugs group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oral Xiaofeng powder,acupuncture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drugs group treated with oral Xiaofeng powder,20 patients per group,10 days per course.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in acupuncture-Chines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hinese drugs group(P<0.017),removing pruritus efficacy was also better(P<0.01);the lesions symptom efficacy in acupuncture-drugs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acupuncture group and Chinese drugs group(P<0.05);clinical symptom scores in acupuncture-drugs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acupuncture group(P<0.05),and Chinese drugs group(P<0.01).Conclusion Th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drugs is a better theraoy for acute urticaria of wind-heat external syndrome.

acute urticaria;acupuncture therapy;Xiaofeng powder;wind-heat external syndrome

*黄 洁,女,副主任医师,E-mail:phyalh20@163.com。

R246.1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1.01.022.070.04

2010-11-09

潘海燕(1985-),女,重庆开县人,硕士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针药风团荨麻疹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4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