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凌 张永峰 宁夏中卫市第三人民医院 755000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快速、敏感的β-HCG放射免疫连续测定和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的确诊率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未破裂的异位妊娠得以药物治疗。我院对确诊异位妊娠,无内出血征象,包块直径<5cm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米非司酮及口服中药、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M TX)肌注保守杀胚治疗两种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 5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73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9.4±5.2)岁。其中停经35~52d者22例,其他无停经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且流血量少于月经量。B超检查包块直径<3cm者62例,3~5cm者11例,无内出血征象。
伴腹痛50例,占68%;不规则阴道流血者 51例,占 70%;二次异位妊娠者3例。将73例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口服中药、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肌注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中药、米非司酮治疗。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停经史及腹痛、下腹坠胀、阴道持续及反复流血(少于月经量)史。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无妊娠迹象,附件区见包块,血、尿HCG实验阳性即可确诊异位妊娠。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宫外孕Ⅰ、Ⅱ号方)、米非司酮联合M TX治疗。米非司酮150mg(6片)空腹顿服,服后2h进食,1次/d,连续 3d,共450mg。M TX于米非司酮给药第3天行双臀深部同时注射,每侧给25mg加注射用水10ml,只1次结束。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米非司酮治疗,服用方法同对照组。用药前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测。如血生化检查正常后给药,2组患者用药杀胚均经患者选择或同意。
1.4 疗效判断 2组均于给药后1周行血、尿HCG检测及B超检查,以后 1次/周,查至尿妊娠实验阴性、血β-HCG降至正常为止。盆腔包块减小50%以上,临床症状消失,即治愈。如给药5周后血HCG仍高于正常值,可考虑异位妊娠持续状态[1]或与妊娠有关的其他疾病之诊断,宜采取进一步的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1 2组用药后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1。
2.2 2组治疗结果比较 对照组 20例治愈,治愈率60.6%,13例无效,治疗1~2周后包块最大,有内出血征象者改行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治愈,治愈率达85.0%,6例无效者系包块直径达4~5cm,血HCG下降缓慢,年龄超过35岁,妊娠时间较长,改行手术治疗后治愈。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2组用药后各项指标比较〔n(%)〕
单用中药、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近年来报道的比较多,但只是对病灶小,β-HCG水平低、发病时间早的患者效果好,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故近5年来我院采用中药、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扩展治疗指征,使其治愈率达 85.0%,但比国外的96.7%低,这可能与用药剂量较少有关[2]。中医学认为,异位妊娠属于少腹血淤之实证,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淤为主。中药蜈蚣、天花粉有杀胚作用,阻止滋养细胞及胚胎的生长;丹参、赤芍、桃仁、制没药以活血化淤消症;三棱、莪术等可软坚散结,消除包块[3]。米非司酮因与孕激素有相似的结构,从而竞争孕激素受体(PR),使患者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妊娠的胚胎组织得不到孕激素的有效支持,故而“枯萎”。甲氨蝶呤属抗代谢药物,是叶酸的拮抗剂,干扰DNA的合成,滋养细胞对其敏感,适用于异位妊娠后胚胎停止发育者。二者配伍治疗异位妊娠可减少或避免单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第2疗程的治疗。二者可起协同作用,联用起效快,一般在2~4周有 HCG下降,最快者4d即下降,HCG完全正常在7d左右,可减少输卵管破裂的危险性。目前主张,其治疗指征可以放宽,可以用于有心管搏动或β-HCG大于2 000IU/L的患者。联合用药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经济、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4-113.
2 欧俊,吴效科,周珊英.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309-312.
3 孙慧婧,张显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25例疗效观察〔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1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