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生 张会芝 王静
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典型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分析
■刘春生1张会芝2王静3
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采用任务导向法是高职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任务导向法中的综合实训项目源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工作岗位,本文分析了典型工作任务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典型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建设的整体思路以及长期规划。
典型岗位;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关联原则
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来说,基于典型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活动。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是必须的,但重建适应安全防范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是艰巨而复杂的,需要对原课程体系进行解构,重构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搭建新的建设基础与运行平台。为构建适应安防技术职业能力需要的新课程体系,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指导下,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支撑,以专业团队为主导,在安防技术专业的典型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为满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安防技术实训基地的训练项目应来自实际的安防工作一线,但又不是所有来自一线的产品都可以作为训练项目,而是要从安防实际工作中选取那些典型的、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项目。通过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的示范建设实践,我们认为,以来自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实训项目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项目,应成为安防专业实训基地训练项目的主体。
综合实训项目的设置应遵循“关联原则”进行整体设计。按照综合实训的设计思路,一般每学期原则上设置一项。各项综合实训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小(综合)到大(综合)、由一种类型到另一种类型”的关联原则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主要应将本学期和之前掌握的各项能力和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训练,而针对学生还未掌握的能力和未学习到的知识,可以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得到有效掌握。
综合实训项目源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实训内容选取的过程,应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典型企业技术主管与技术骨干,通过共同研讨,针对专业(群)所面向职业技术领域或岗位群,筛选出符合教学目标和关联原则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在实训过程中应形成成果。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的训练,职业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综合实训的教学设计和训练体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清晰的技术路径和教学实施途径。安防专业实训课程应制定项目任务书、课程教学标准、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学习手册。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清楚实训对象的真实工作路径,通过亲身体验项目工作的完整过程,对今后岗位工作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等都有清晰的把握。
建立配套的“综合实训项目资源积累与分享学习系统”。面向各专业(群)的综合实训课程,将项目训练形成的完整工作过程资料动态和实时地进入系统内,供后续学生在综合实训课程项目学习中分享。
就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来说,典型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建设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安防技术相关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思想,该专业课程需按照安全防范工作的基本顺序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我们与伟之杰等安保公司、中国安防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专家就教学课程的设置,内容的选择,实训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研讨,全面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确定了安全保卫岗位所需的防卫、安防技术设备操作、紧急事件的控制与现场保护、消防器材操作等职业核心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安防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学院进行职业领域(岗位)典型化工作任务的研究。包括:到行业企业生产与工作岗位调研;开展国内外课程的学习、访问、研究。大面积的面向安全防范市场需求的课程建设调研。今年以来,学院安全防范系组织教师参加合作企业的培训、到企业学生实习岗位进行实践共80多人次,还派出了10名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的挂职锻炼,使广大教师的双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邀请不同方面课程建设专家进行讲座与交流,初步形成了学校课程建设思路:依据、导向、解构、重构,即依据职业能力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解构原有课程体系,重构新的课程体系。
其次,制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路线图。“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实践中“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科学理念与建设实践。鉴于职业岗位任务各异、专业类别不同,学校形成的课程建设路线图的主旨:原则一致,路径不同,要求统一,特色各异。由此形成了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工作任务情境的课程方案,项目开发类型的课程方案。
再次,选定新的课程建设试点专业。以安防专业为首的重点专业首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重点专业及辐射的专业群在调研相对应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基础上,将其工作过程详细分解,并按照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理论知识、专项技能与拓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设计。之后,依据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形成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新课程教学形式以教学做一体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征和运行方式。作为保障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生产实训基地和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伴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进程逐步深化。
最后,实现课程与职业证书的融通。安全防范系将“双证书”作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通行要件”,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调整,将双证书制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全力推进,逐步深化。按照“职业分析—职业岗位—任务领域—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导向”开发课程,将保安员职业资格、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职业资格标准和安防系统安装维护员职业资格标准的部分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建立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1+3”课程体系。“1”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能力模块,其中坚持军训1个月的制度,将国防教育、军事训练、专业建设、能力培养、品德养成有机整合在一起。“3”是指安全保卫职业的三大主要职业能力模块: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围绕五个核心技能,重点建设《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紧急救助与现场保护》、《安保人力防范实务》、《安保防卫术》、《消防安全实务》五门优质核心课程。目前,《安全防范技术应用》、《安保防卫术》已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立项建设,其中《安保防卫术》已被学院推荐参加司法部精品课评选。通过以上努力,我们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 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安防技术专业典型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建设的探索实践,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在面向市场化、集约化、柔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将会愈发显示出其“工学结合”的强大优势,而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与行业企业、与职业岗位等方面的融通将会更加通畅。这种融通将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卢兵.抓住核心内涵 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2.027
作者:刘春生,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讲师;张会芝,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副教授;王静,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副教授。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