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玲
(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广东中山 528415)
下肢DVT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加而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剖宫产的早期护理措施,以减小其术后的发病率变得尤为重要。现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采取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DVT发生的情况报道如下。
本组资料共计790例,均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年龄22~41岁,平均(26.8±3.1)岁;初产妇447例,经产妇3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5例(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95例(常规护理)。2组在年龄、孕周及产次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组产妇围手术期均采用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包括:(1)体位护理:完成手术2h后,产妇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可在床上做伸屈踝关节活动、主动或被动的活动足趾,此外,为了保障产妇的下肢回流不受影响,要避免身体的下肢,尤其是腓肠肌以及腘窝处受压。2h后在床上活动身体,做翻身活动,注意要先把膝关节缓慢的弯曲,然后主动背屈伸行踝关节做双足的内收外展活动。在术后的18~24h,护士拔出导尿管后,产妇可在家属或护士的帮助下及时离床活动[1]。(2)心理护理:要对剖宫产术后引起的DVT提高警惕性,为了使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恐惧感消除,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医护人员要把引发DVT的原因、防止措施详细的介绍给产妇及家属,使产妇及家属认识到DVT的一系列知识。(3)饮食指导:手术6h后,可以进食流质饮食;有大肠排气后,饮食方面要注意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和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多饮水,每日2500mL以上,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为使大便通畅,要做到杜绝生硬食物,并且避免烟酒以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对2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1。
表1 2组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例(%)]
在术后护理10d内,2组的下肢肿胀及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下肢DVT的发生在目前已经被认为是产妇在剖宫产术后主要并发症,其引发的原因主要包括:妊娠子宫压迫了髂静脉和下腔静脉,导致血流不顺畅,血回流受阻,使下肢血栓的发生率增加;由于剖宫产术中腰以下被麻醉,所以身体下肢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导致其外周的静脉扩张,血回流减慢;妊娠期产妇的凝血因子如血浆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纤溶活性处于低落状态,血液的状态处于高凝[2];由于术后早期的活动较少,在卧床休息时,降低了静脉血流驱动能力,使血流轴向运动变慢,造成血流在回流时速度缓慢,从而增加了下肢静脉的内血栓形成。
剖宫产术后,临床要高度警惕DVT的患者,加强早期干预措施,本研究结果证明,早期护理干预的加强,可对剖宫产术后所引发的下肢DVT的形成明显降低。本研究所使用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在于心理护理,就是为了使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里消除而使用的心理干预措施,使其不合理的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使用各项防治DVT护理的有效方法措施。同时,为了消除产妇对术后伤口的疼痛,并担心由于活动而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的顾虑,在手术后,医护人员要把早期预防活动的重要性讲解给产妇。
对产妇在心里上、饮食上予以指导;并指导多做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以免下肢长期受压;且避免长期在下肢输液;同时注意肢端保暖。密切观察肢端温度变化,尤其是小腿的周围皮温的变化以及小腿是否有肿胀的情况,必要时,要对下肢进行造影检查或深静脉彩超,以尽早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前期征兆,这对防治下肢DVT的形成具有极大的辅助意义。
[1]王桂珍.剖官产术106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116~117.
[2]梁美萍,胡秀英,袁远程,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4):1404~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