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们试图了解企业使用转基因原料的初衷以及转基因产品的销售情况,但是,所有联系的生产企业都婉拒了我们的采访。原因是什么?
转基因食品也是食品,转基因产品上市之后还没有任何损害消费者健康的事件发生,为何大家不敢面对转基因食品?拒绝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在顾虑什么?消费者在恐惧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国批准的商业化转基因农作物有19种,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有12种,分别是大豆(7例)、玉米(30例)、棉花(28例)、油菜(12例)、番茄(9例)、西葫芦(2个)、甜瓜(1个)、番木瓜(2个)、甜菜(2个)、亚麻(1个)、马铃薯(3个)、甜椒(1个)。不过,其中多数并未出现在市场上,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食用转基因食品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转基因食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态、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无论是什么样的食品,凡是涉及到“转基因”三个字,企业都避而不谈,消费者则心有余悸。
市场上有种很有趣的现象,即使是同一企业生产的两款同类产品,一种用传统原料,一种用转基因原料,在其标签的标示上,传统产品会用大大的字体标示“本产品使用非转基因原料”,而转基因产品标签则会在角落中用小小的字标示“本产品使用转基因原料”,如果不是国家对标签的标识有规定,我们连那角落中小小的标识也不会看到。现在,从产品的标示到广告宣传,企业总会打出“天然”、“非转基因”等概念。不清楚这样的宣传出于什么目的?是否会令销量提升还是只是给消费者吃颗“定心丸”?转基因食品怎么了?
转基因的原理,多数消费者不懂。转基因的危害,很多消费者不清楚。为什么会有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心理呢?宣传,宣传,还是宣传。
网络、媒体中充斥着“转基因危害论”,企业宣传非转基因的天然安全性,反方面不是可以理解为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吗?
但是,转基因食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严重下滑,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用有限的土地养育无限的人口,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要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
增产、高效、控制人口、规划土地……基因工程最终会是解决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质量的重要途径。
厂家在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时,采取了明显的差别对待。这种标识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会误导消费者。
转基因通俗点讲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基因的作用,实现效用最大化。转基因生物和常规品种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对某种形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状。
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比如: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虽然转基因食品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它的优势表现的越来越显著。在美国得到普遍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中色氨酸含量提高了20%,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无法自己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一般植物性食品中色氨酸含量很低甚至没有,只有靠动物性食品中获取,转基因玉米的出现,对素食主义者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喜讯。同时,转基因油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增,对心血管有利;转基因工程牛奶,增加乳铁蛋白和抗病因子的含量,降低脂肪含量,更易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
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有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转基因食品并不是由我国最先研制并推广应用的,属于生物工程“舶来品”。曾有位食品专家谈到过,虽然自己不是专门研究转基因食品的,没有发言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因为我国对食品技术的引进有着严格的审核程序,而且对新的技术、新的科技的引进一般都抱有保守的态度,即不会因为尝试新鲜事物而至国民的身体健康于不顾。
不得不承认,转基因生物技术还属于新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对其存在的争议还会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而不断激烈,这是任何一种新生物诞生必将经历的过程。但是,我国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作为消费者,我想,确实无须恐惧和盲从,只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转基因食品,必定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