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红
(泰安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泰安 2710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具有潜在恶性的间叶源性肿瘤[1]。对其不能以简单的良恶性划分,而应进行侵袭危险性分级,对所有未发生远处转移的间质瘤均应切除[2]。因此,GIST的早期诊断及其侵袭危险性分级对该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起源层次、体积大小、边界、周围淋巴结等,目前成为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由于超声内镜应用于临床实践时间短,尤其GIST是一种特殊的胃肠道肿瘤,因此超声内镜对GIST的诊断价值还需大量的临床病例来验证。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于济南军区总医院超声内镜检查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的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89例,年龄在15~81岁之间,平均年龄(50.2±4.7)岁。
1.2.1仪器和检查方法
应用Olympus GF-UE260超声内镜进行检查。主要采用水囊法结合浸泡法。患者先行常规胃镜检查以了解胃内大致情况,同时尽可能吸净胃内粘液和食物残渣。超声内镜检查时,先向胃内注脱气水 250~500 ml,注水填充水囊,采用注水法和水囊法进行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病变形状、大小、回声特征、层次、边界、有无断裂征及周围淋巴结等并记录。根据病变情况,择期住院治疗,部分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或尼龙绳圈套切除,部分行手术切除,均送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1.2.2诊断标准
胃间质瘤超声内镜诊断标准参考消化超声内镜学[6]。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超声内镜诊断标准及病理侵袭危险性参考标准为Fletcher标准[7]。
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统计数据用相对数表示,对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分级超声内镜与病理判断结果行Kappa分析。Kappa值判断标准:Kappa≥0.75两者一致性较好;0.75>Kappa≥0.4两者一致性一般;Kappa<0.4两者一致性较差。
超声内镜诊断为胃间质瘤的患者186例中,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18例,诊断符合率为63.4%(118/186)。其中不符合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者65例(34.9%),神经鞘瘤3例(1.6%)。
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的118例患者超声内镜下病变位于粘膜肌层43例(36.4%),粘膜下层6例(5.1%),固有肌层69例(58.5%)。
118例胃间质瘤患者超声内镜下病变均呈不均匀低回声,在低回声中夹杂高回声影,部分瘤体中可见液化形成的无回声区。
对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分级超声内镜与病理判断结果相符110例,符合率为93.2%(110/118),采用Kappa评价方法进行一致性分析,得出K值为1.000 ,具体见表1。
表1 侵袭危险性分级超声内镜与病理判断结果比较
注:K=1.000,P=0.000。
胃肠间质瘤是一类特殊的,通常CD117、CD34免疫表型阳性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间质瘤具有非定向分化和潜在恶性的特点,不能以简单的良恶性划分,而应进行侵袭危险性分级,所有的未转移间质瘤均应该行切除手术[2]。研究[8]证实,影响胃间质瘤侵袭危险程度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大小和核分裂相计数,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胃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及其侵袭危险性分级对该病的早期治疗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内镜是将普通内窥镜与超声探头结合起来,可精确地探查肿瘤的起源层次、体积大小、边界、周围淋巴结及回声特点等,且其操作简单、无创 ,因此,可以提高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手术探查的比例[9]。利用超声内镜的优势,可以对胃间质瘤进行超声内镜下侵袭危险性分级,其评分标准为[7]: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计1分,不规律形计2分;最大直径<2 cm计1分,大于计2分;无溃疡计1分,有溃疡计2分;回声均匀计1分,不均匀计2分;内部回声呈无点状高回声和(或)无囊性变计1分,有则计2分;边界清楚计1分,模糊计2分;无断裂征计1分,有计2分。根据以上7项总分判断侵袭危险性分级:7~8分为极低度侵袭危险性,9~10分为低度侵袭危险性,11~12分为中度侵袭危险性,13~14分为高度侵袭危险性。由于胃间质瘤是一种特殊的胃肠道肿瘤,目前关于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的研究还较少,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验来验证。
本研究对186例超声内镜诊断为胃间质瘤的患者,行相应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18例,诊断符合率为63.4%。这与以往文献报道的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不相符,且多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占34.9%。对被确诊为胃间质瘤者超声内镜下的表现进行分析,发现超声内镜下病变均呈不均匀低回声,在低回声中夹杂高回声影。病变位于粘膜肌层43例(36.4%),粘膜下层6例(5.1%),固有肌层69例(58.5%),以固有肌层最多见。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分级与病理分级判断结果相符110例,符合率为93.2%(K=1.000),证明两者对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分级判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我们的研究表明,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率还有待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和提高,提示临床操作医师应与胃平滑肌瘤相鉴别,建议可以结合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等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侵袭危险性分级是比较准确的,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保证。
[1] 朱雄增, 吴秉铨, 郑杰, 等. 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共识意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0):704-707.
[2] Furukawa T, Watanabe M, Ozawa S, et al. Development of endoscopic surgeryfor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digestive and other diseases[J]. Keio J Med, 2001, 50:167-174.
[3] 彭贵勇,李向红. 超声内镜对21例上消化道壁外压迫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讨[J].重庆医学,2002,31(2),115-116.
[4] Elisabetta B, Michele DS, Sandro R, et al. Endo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submucos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lesions and large fold gastropathies by catheter ultrasound probe[J]. Gastrointestional Endoscopy, 1999,49(2):184-191.
[5] 金震东,许国铭,邹晓平, 等. 微超声探头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1):42-43.
[6] 金振东, 李兆申. 消化超声内镜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
[7] Fletcher CD, Berman JJ, Corless C, et 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omal tumors:a consensus approach[J].Hum Pathol, 2002, 33: 459-465.
[8] Joensuu H.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J]. Human Pathology, 2008, 39(10):1411-1419.
[9] Aydin A, Tekin F, Günar F, et al.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 Turk J Gastroenterol, 2004 , 15 (4) : 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