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喜 高建鲁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2.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医院眼科,山东 聊城 252000)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以视神经青光眼特征性损害伴有不可逆性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科疾病。青光眼的致盲率已居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是青光眼中较为常见类型[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OAG患者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2]。目前认为POAG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阴性及多基因多因子参与[3]。2010~2011年,我们调查了鲁西北地区一POAG家系资料并分析其遗传方式,为进一步致病基因的鉴定研究打下基础。
1.1研究对象 山东省聊城市一个POAG家系,可追踪到4代共有16人,男11人,女5人。
1.2方法 该家系调查和基因连锁分析定位、致病基因检测研究经泰山医学院聊城临床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及遗传学研究原则,家系成员签订了青光眼家系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及致病基因筛查的知情同意书。调查分现场检查和医院门诊检查两部分。收集、查阅既往病历,现场检查首先记录信息,已故者信息通过询问其他家系成员获取。检查包括视力、眼压(schiotz眼压计)、裂隙灯眼前节检查、前房角镜、裂隙灯前置镜(90D)眼底检查等,可疑青光眼者在我院门诊完善眼科全面检查,包括视力、Goldmann眼压、24小时眼压曲线、饮水试验、前房角镜、眼底照相、Humprey视野分析仪检查、HRT-Ⅱ等。
1.3POAG诊断标准 (1)有青光眼性视盘损害和(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2)青光眼性视野缺损;(3)前房角开放,具有以上3项并排除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仅眼压大于21 mmHg或青光眼激发试验(如饮水试验和暗室俯卧试验)阳性应诊为可疑[4]。分析该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规律及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绘制出家系图谱,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其遗传方式。
2.1临床资料特点
2.1.1先证者 任×,家系编号为Ⅲ2,男,26岁。6年前双眼虹视伴有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测量眼压约40 mmHg,确诊为双眼POAG,给予双眼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双眼压失控,分别于5年前、3年前2次行双眼小梁切除术,因术后眼压继续升高,左眼于2年前降至无光感。2010年10月患者使用布林佐胺(商品规格5 ml:50 mg),噻吗洛尔滴眼液(商品规格5 ml:25 mg)滴双眼治疗,双眼眼压仍为30 mmHg,Humprey视野分析仪检查示:右眼管状视野。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无光感;眼压:右眼:30 mmHg,左眼35 mmHg;右眼球结膜充血,滤过泡扁平,角膜清晰,前方深,虹膜可见3处周切口,瞳孔圆,直径约为5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视盘边界清,视乳头颜色较淡,C∕D=0.9;左眼结膜无充血,滤过泡扁平,角膜清晰,前方深,虹膜可见3处周切口,瞳孔欠圆,对光发射消失,晶状体、玻璃体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视盘边界清,视网膜颜色苍白,C∕D=1.0。房角镜检查示:静态下双眼房角为宽角,无明显色素沉着,虹膜周切口附近有周边前粘连,小梁切口不明显。诊断为双眼青少年型POAG,双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入我院后择期行右眼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眼压正常。
2.1.2先证者之母 蔡×,家系编号为Ⅱ2,女,54岁。40年前左眼出现虹视伴视力下降,就诊于青岛某医院,确诊为双眼POAG,行双眼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双眼压逐渐失控、视力下降,分别于20年前、10年前两次又行双眼小梁切除术。2010年3月来我院,诊为双眼青少年型POAG,双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再次给予右眼小梁切除联合MMC术,术后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内,定期门诊复查。2010年11月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无光感,眼压:右眼23 mmHg,左眼31 mmHg,右眼球结膜无充血,球结膜滤过泡扁平,角膜透明,前方深度可,虹膜可见4处全层周切口,瞳孔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玻璃体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可见视盘边界清晰,视网膜颜色苍白,C∕D=0.9;左眼虹膜可见3处全层周切口,瞳孔闭锁,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中度混浊,玻璃体、眼底均无法窥入。Humprey视野分析仪检查示右眼管状视野。2011年2月复查:患者述眼部轻度肿胀,右眼Goldmman眼压30 mmHg,医师嘱用两种降眼压滴眼液滴眼治疗(5 ml:25 mg噻吗洛尔,5 ml:50 mg布林佐胺),眼压仍未控制正常范围内,半月后门诊行右眼选择性小梁激光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SLT),术后仍用(5 ml:25 mg)噻吗洛尔滴眼液,术后眼压控制尚可,4个月后再次出现眼压升高伴视力下降,于2011年6月9日在我院行右眼睫状体光凝术。
2.2POAG家系中患者的表型 该家系16人确诊POAG患者7人,其中男5人,女2人。发病年龄8~21岁(平均为14.57岁),7例POAG患者临床资料略。Ⅱ5右眼压为22 mmHg,建议应用5 ml:50 mg布林佐胺滴眼液点右眼;Ⅲ1、Ⅲ2眼压处于稳定状态,Ⅲ6双眼应用用前列素类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由2011年1月1日10:00am双眼眼压右眼31 mmHg,左眼26 mmHg下降为2011年10月4日10:00am双眼眼压右眼12.3 mmHg,左眼12 mmHg,眼压降低幅度达50%以上。
2.3遗传学特征 该家系的遗传特点:①3代中均有患此病者,无隔代遗传现象;②此病与性别无关,男女均有发病者;③均与正常人结婚,无近亲婚配现象;④无患病子女与正常人婚配,其后代未见患有此病者(图1)。
图1 鲁西北地区一青少年型POAG家系图谱
该POAG家系发病者具有家族聚集性,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性。患者确诊年龄8~21岁(平均为14.57岁),应诊断为青少年型POAG[5]。确诊时患者视野多为中晚期青光眼性改变,并且术后眼压控制不佳,部分患者需多次手术治疗,最终导致单眼或双眼眼盲。我们调查该家系成员Ⅲ6结果示:眼压:右眼31 mmHg,左眼26 mmHg;Humprey视野:右眼生理性盲点扩大,左眼阀值增高;HRT-Ⅱ示:右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0.129 mm,左眼为0.173 mm,均小于正常值(0.18~0.31 mm),故诊断为青少年型POAG,目前应用前列素类滴眼液药物,降压幅度达到50%以上,达到目标眼压要求。目前已确定了MYOC/TIGR、OPTN、WDR36为POAG的致病基因,并提示基因变异及遗传在家族聚集青光眼中发挥着极其关键作用[3],但POAG致病基因具有明显的区域及种族差异。基于我国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化造成POAG患者地域分布广泛,定位该家系POAG患者突变的致病基因,对进一步完善POAG的致病基因理论及阐明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课题组下一步将明确该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点及是否存在其他环境致病因素等,并对携带致病基因的后代进行紧密追踪,早期诊断,早期药物治疗,产前诊断是该家系疾病预防的工作重点。
[1] Quigley HA,Broman AT.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 in 2010 and 2020[J]. Br J Ophthalmology,2006,90(3):262-267.
[2] Weih LM,Nanian M,McCarty CA,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open angle glaucoma:results from the visual impairment project[J].Br J Ophthalmology,2001,108(11):1966-1972.
[3] Allingham RR,Liu Y,Rhee DJ. The genetics of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A review[J].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2009,88(4):837-844.
[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初步建议[J].中华眼科杂志,1987,23(6):127.
[5] Wiggs JL,Damji KF,Haines JL,et al.The distinction between juvenile and adult-onset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J]. Am J Hum Genet,1996,58(1):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