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研究*

2011-01-24 06:07牛冲槐
关键词:泰尔市域集中度

牛冲槐,张 帆,李 烁

(太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引言

科技型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知识存量,在知识和技术的创造、传播、应用及发展中,能够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力资源群体。其有序流动或迁移会产生区域集聚现象,进而导致其地区分布形成差异。这种分布差异会在局部形成增长极,使得科技型人才对集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

造成科技型人才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引致性动因[1]。一般来说,科技型人才为追寻发达地区的资源集聚效应及其积累所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增,会纷纷流入发达地区;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是影响科技型人才集中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也会对科技型人才的流动与聚集产生影响[2]。二是驱致性动因。科技型人才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考虑自身价值的实现,比如个人成就感、组织认同感和留居的心理舒适度等。如果组织内部人才冲突较大,或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期望值相差较远,科技型人才就会产生“离开”倾向,其分布状况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科技型人才的地区分布状况及其差异的文献不多,主要集中在对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结构特点的研究[3-5],省市单元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6],以及科技型人才分布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7-9],具体到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有关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的分布状况也不是很明确,有待进一步测度与分析。因此,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山西省地级市的科技型人才空间分布差异,并探讨其差异原因。

(二)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科技型人才主要是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类群体统计口径也更宽泛。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对象,并按地理区域将其划分为三个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大同、朔州和忻州)、山西中部地区(太原、阳泉、吕梁和晋中)和山西南部地区(长治、临汾、晋城和运城)。选取其1999-2009年的相关数据,吕梁的数据2003年之前按吕梁地区计,2003年改市后以吕梁市计。所选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2000-2010》、《山西省科技统计年鉴2000-2010》。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法(Theil Index)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科技型人才区域分布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了较为全面地反映山西省科技型人才的区域差异,本文拟对泰尔指数进行多层次分解并加以数学形变[6,10-11],最终设置三个相关的泰尔指数。

(1)

(2)

(3)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p=Twr+Tbr.

(4)

其中,Yij和Nij分别表征i地区j市的科技型人才数量和年末从业人员数,Yi和Ni分别表征i地区的科技型人才数量和年末从业人员数,Y和N分别表征所有市域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数量和年末从业人员数。Yij/Nij与Yi/Ni都是科技型人才占比,在泰尔熵指数的计算过程中,实际上对科技型人才占比差距进行了加权处理,科技型人才占比是反映科技型人才集中度的指标。

(三)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区域总体差异

为了反映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的总体差异,本文构建了一个地区内科技型人才集中度公式:

Tj=ln(Yj)×ln(Yj/Nj).

(5)

其中,Tj表示j市科技型人才集中度,Yj和Nj分别表征j市的科技型人才数量和年末从业人员数。在此基础上将1999年和2009年山西省地级市的科技型人才集中度给与层次聚类,将科技型人才集中度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继而得出两个年度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层次图,如图1与图2所示。

图1 1999年山西地级市科技型人才集中度聚类

图2 2009年山西地级市科技型人才集中度聚类

(四)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区域差异分解

根据公式(1)~(5)可将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的地区差异转化为市域差异、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市域差异是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差异之和,而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差异对市域差异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用贡献度表示,即二者各自与市域差异的比值,所得结果见表1。

表1 山西省科技型人才集中度地区泰尔指数及其对市域差异贡献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山西省统计年鉴》、《山西省科技统计年鉴》。

1.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市域差异

由图3可以看出,1999-2003年,市域泰尔指数迅速减小,2003-2005年,泰尔指数有所回升,其后呈逐年缩小趋势,2009年到达最低。说明1999年至2009年间,山西省11个地级市间的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在逐年缩小。而相比于地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与市域差异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地区内差异是造成市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图3 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市域、地带间及地带内差异趋势

2.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地区内差异

地带内差异是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由图3可以看出,地带内差异主要是由山西中部地区内部差异造成的。山西北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山西南部最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三大地区内差异变化看,山西中部除2000年、2003年和2005年波动外,其内部差异呈逐年小幅减少趋势,并且在2003年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保

持较大内部差异;山西北部地区可以分为急剧减小、小幅增长及快速减小三个阶段,1999-2002年内部差异减小了2/3,在2002-2004年内部差异小幅增长,2004-2009年快速减小。山西南部地区内部差异虽然绝对值很小,但变化波动较大,其中1999-2001年表现为小幅波动,2002年和2004年出现两个波谷,2004-2006年大幅上升,2006-2009年匀速增加,显示出山西南部地区存在复杂的内部差异变动。

(五)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区域差异原因分析

由于山西省地市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大同小异,以及科技型人才的个人价值实现与其心理舒适程度很难量化,因此本文主要从城市发展水平定量分析山西省地级市的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原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比对(先将数据做标准化处理),选取了四个影响地区科技型人才分布状况的指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1),科技财政拨款(X2),百万人中拥有国际互联网人数(X3)和十万人中高校在校生数(X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上述指标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为了尽量避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两两加入变量、多次回归的方法验证指标的回归系数。结果发现,国际互联网拥有人数的影响程度在减小,科技财政拨款和高校在校生数是影响科技型人才分布的主要因素,见表2。

表2 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六)结论及展望

1.1999年以来,山西省科技型人才总数在不断增加,但其地级市间的相对差异却在逐年缩小,尤其是2004年后呈现稳定下滑趋势。太原始终是山西科技型人才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处在第二层次的大同市与太原差距变化不大,而以忻州、朔州为代表的处于第三、第四层次的城市,其科技型人才集中水平发展较快,使得第三、第四层次间的差距缩小,说明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的特点是:以太原、大同为“领头羊”,其他城市呈现逐渐追赶趋势。

2.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主要由地区内差异造成的,2001年以后地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一直在72%以上,尤其是中部地区内差异,对市域差异的贡献均在60%以上且有扩大趋势。说明山西中部地区内科技型人才分布很不平衡,太原的科技型人才集中度较高,而晋中市的集中度相对较低。

3.通过对山西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原因的分析发现,科技财政拨款和高校在校生数对科技型人才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大,这两个因素对三大地区间差异解释性较强。而对地区内差异而言,国际互联网拥有人数是解释山西中部地区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的主因;山西北部地区的资源型企业发展规模和政府科技财政拨款政策分别是解释该地区2004年前后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山西南部地区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地区高校在校生数分别是解释本地区2002年前后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的诱因很多,本文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山西省科技型人才分布差异的变动原因。

参考文献:

[1] 牛冲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12):32-35.

[2] 郭丽芳,牛冲槐.三晋文化对山西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09(4):41-44.

[3] 杜宝虎,张兴平.新世纪甘肃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J].软科学,2001(4):29-32.

[4] 邱 红,马利彪.吉林省人才资源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人口学刊,2004,146(4):44-48.

[5] 桂昭明,田辉玉,张文学,等.我国科技人才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点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 (5):55-58.

[6] 张建伟,杜德斌,姜海宁.江苏科技型人才差异动态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3):378-384.

[7] 桂昭明,田辉玉,张文学,等.科技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地理,2001(6):41-42.

[8] Moses O Oketch.Determinants of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African Countries[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6,25(5):554-564.

[9] 姜 玲,梁 涵,刘志春.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5):88-98.

[10] 杨 远,李 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基于泰尔熵指数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9(17):127-128.

[11] 卢晓旭,陆玉麒,尚正永.基于锡尔系数的1998-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5-7.

猜你喜欢
泰尔市域集中度
百忍寺
百忍寺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业务集中度与再保险需求研究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