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药用地衣的种质资源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2011-01-24 07:48王启林房敏峰胡正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年4期
关键词:松萝太白山石蕊

王启林,房敏峰,胡正海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地衣是共生菌(子囊菌或担子菌)与共生藻(蓝藻、绿藻)经过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共生联合形成的一类具有高度遗传稳定性的生物有机体[1]。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全世界已经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属[2],26 000 多种[3]。由于地衣共生的特殊性,其初生代谢产物(多糖类)和次生代谢产物(酚酸类)构成了天然有机化合物独特的类群[4],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抗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5]。秦岭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地衣资源,如红腹石耳、长松萝、金丝带等草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6]。本文通过对太白山药用地衣的种质资源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太白山地衣及制定陕西省中药材标准提供参考。

1 太白山药用地衣种质资源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在陕西省境内西起太白县的嘴头镇,东至周至县的老君岭,南以湑水河在黄柏塬上东西河段为界,北至眉县营头镇,位于东经107°19' ~ 107°58',北纬 33°40' ~ 34°10'[7],海拔3 767 m,为华北、华中和青藏高原植物区系成分交汇地区,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对秦岭地衣的研究早在19世纪就有记述。1894年,Baroni在《Sopraalcuni Licheni della China raccolti nella provincial dello Schen-sittentrionale》一文中,发表了Giraldi于1891-1893年在陕西秦岭所采集的19个种;1902年,Jatta在《LichenICinesiraccolti allo shen-si negil anni 1894-1898 dal rev.Padre Missionario G.Giraldi》中,收载陕西秦岭地衣199 种,其中11 个新种,8 个新变种[8]。

我国学者对太白山地衣的研究是从解放后开始的。赵继鼎等[9]在《中国地衣初编》中记载了太白山地衣23种,其中包括袋衣科4种,梅衣科3种,松萝科3种,娱蛤衣科13种;魏江春在《中国药用地衣》中有35种记述为陕西或秦岭有分布,其中5种明确产地为太白山;王辰磊[10]报道了太白山茶渍属地衣25种,其中19种是首次在陕西发现,包括中国新记录种13个。郭顺香[11]报道了太白山石蕊属地衣31种、树花属地衣9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2个。李莹洁[12]报道了太白山娱蛤衣科地衣6属,38种(中国新记录种2个,陕西秦岭新记录种13种),其中雪花衣属地衣4种,哑铃抱衣属地衣5种,黑娱蛤衣属地衣15种,娱蛤衣属地衣5种,大抱娱蛤衣属地衣8种,黑盘衣属地衣1种。赵俊祯等[13]记述了秦岭地区鸡皮衣科地衣3属23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2个。《陕西中药名录》(张志英编,1989年)收载太白山产药用地衣37种,常用13种。现参考文献[6,14]分述于下:

表1 太白山常用药用地衣资源

1.1 太白茶(别名:太白菜、地茶)

本品为不完全地衣类植物雪地茶Thamnolia subuliformis(Ehrh.)W.Culb.的干燥枝状体。

地衣体枝状,高4~8 cm,粗2~4 mm,稠密丛生;分枝单一或顶端略分叉,弯曲至扭曲,顶端尖锐,呈针状或钩状,基部污黑色,逐渐腐烂;表面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无光泽,光滑,有时带有浅凹陷、纵裂纹或小穿孔。未见子实体。生于3 000 m左右高寒山地草丛中地上。产于陕西、西藏、云南、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具有安神养心,清热解毒等作用。

1.2 红石耳(别名:红腹石耳、黄底石耳、石耳子)

本品为石耳科红腹石耳Umbilicaria hypococcinea(Jatta)Llano的干燥叶状体。

地衣体单叶状,近圆形;裂片边缘撕裂状或稍向上翘起;上表面呈灰褐色或黑褐色,近边缘色较暗无光泽,平滑或有不明显细皱纹,有时中部生有小裂片呈复叶状,中央脐背处稍突起,皱缩;下表面中央附近呈橘红色或锈红色,向边缘变成暗红色或黑紫色,有皱纹或浅凹陷,无假根,少数地衣体上有假根,中央脐呈暗褐色,直径3~5 mm。生于3 000 m以上高山裸岩上。产于秦岭,山西、西藏也有分布。具有健胃、消胀、利水、驱虫等作用。

1.3 黑石耳(别名:黑石耳子、裂叶石耳、白石耳)

本品为石耳科裂叶石耳Umbilicaria tornata(Ach.)Del.的干燥叶状体。

地衣体单叶状,极少呈复叶状聚生,直径3~7 cm,厚约0.5 mm,下表面的中央脐固着于基物上;裂片边缘浅波状或撕裂状,向上稍翘起;上表面呈灰色、铅灰色至褐色,无光泽,被灰色粉霜,有浅凹陷,潮湿后不变成绿色;下表面呈锈红色或深褐色,光滑或稍有皱褶,无假根。生于3 000 m以上低山湿润、河岸溪沟旁的岩石上,分布于陕西、北京、河北、东北、云南、西藏、甘肃。具有健胃、消胀等作用。

1.4 金刷把(别名:松石蕊)

本品为松萝科金刷把Lethariella cladonioides(Nyl.)Krog的干燥枝状体。

地衣体灌丛状,坚硬,直立或倾斜,高5~7 cm,以基部固着于基物上;分支二叉状,稠密从生;主枝长0.4~1 cm,粗约 1.5 mm;次生分支长 1 ~1.5 mm,粗约1 mm,枝顶端渐细,呈尖头或钩状,生有橘黄色粉芽堆或无粉芽;表面呈橙黄色至暗土黄色,基部渐变成污灰色,无光泽,平滑或有网状褶皱和小疣突。生于3 000 m左右针叶树的树干或树枝上以及枯木上。分布于陕西、甘肃、西藏、云南和四川。具有镇静、止痛、消炎等作用。

1.5 头发七(别名:树发、黑丝草)

本品为松萝科树发Alectoria jubata Ach.的干燥丝状体。

地衣体细丝状,较柔软,悬垂,长10~20 cm;近等长重复二叉状分枝;稠密丛生;向基部分枝稠密;枝呈圆柱状;初生分枝较短,次生分枝单一平行延伸,其上生有稀疏的小纤毛;枝顶端逐渐窄细,呈头状,有时扭曲;表面呈棕黄色或褐黑色,向基部渐成黑色,有光泽,无假杯点,有时带有少量的白色粉芽;髓层白色,疏松。生于针叶树的树干或树枝上。分布于陕西、甘肃、云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台湾。具有清热祛风,滋阴补肾等作用。

1.6 金丝带(别名:绿树发,金腰带)

本品为松萝科金丝带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DR.)Krog的干燥丝状体。

地衣体细丝状,较柔软,悬垂,长10~20 cm或超过;分支二叉状或不规则,枝圆柱状或分叉间略扁平,主枝较短,长约2 mm;次生分支分支常一侧单叉或三叉分枝,其上生有稀疏的小纤毛;表面呈赭石黄色或暗黄褐色,基部为污灰色,无光泽,平滑或有细褶皱,无粉芽和裂芽。见于高山上,生于3 000 m左右针叶树的树干或树枝上以及枯木上。分布于陕西、四川。具有祛风活络,补肾壮阳,调经止血等作用。

1.7 天蓬草(别名:长松萝、树衣七、桂枝)

本品为松萝科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 Ach.的干燥丝状体。

地衣体细丝状,柔韧,悬垂,长约20~40 cm,有时可达1 m以上;表面呈海绿色,淡灰绿色至淡黄褐色,无光泽;初生附着器未见,仅见次生附着器;主枝短,长1~1.5 mm,有环裂;主枝以上丝状型分枝;主枝和初生分枝皮层完整;次生分枝等长二叉状,常单一平行延伸,侧枝密生长短不等的小纤毛,平滑,具皮层,单一或分枝;分枝上无乳状突,有环状裂纹或因皮层破裂而成麸屑,粉末附着其上。见于针阔叶树林中,生于树干或树枝上。分布于陕西、西藏、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台湾。具有止血生肌、清热止痛等作用。

1.8 云雾草(别名:环裂松萝)

本品为松萝科环裂茎松萝Usnea diffracta Vain.的干燥丝状体。

地衣体细丝状,悬垂或半直立,长15~30 cm;表面呈淡灰绿色至灰黄绿色,稍具光泽;初生附着器未见,仅见次生附着器;主枝明显,长3~4 mm,粗约2 mm,有裂纹;主枝以上呈重复等长二歧型分枝;次生分枝稠密,枝为圆柱形,常于枝叉间多少扁平;分支上纤毛及窝孔很少,无粉芽,生有明显的横向环状裂纹,裂缘突起,呈白色,裂隙间常露出髓层。见于针阔叶林中,生于树干或树枝上。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西、甘肃、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具有清热泻火,明目退云翳,利尿,强心等作用。

1.9 太白花(别名:岭石蕊、雀儿石蕊)

本品为石蕊科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Opiz.)Pouzaret Vezda的干燥枝状体。

初生地衣体早期消失。果柄主轴不明显,为等长4~5(6)叉广开分支,少数分支为2~3叉;枝腋间有小穿孔;枝顶端呈星状排列的尖头,中央有裂孔;分支圆柱状,常形成稠密的圆形团从,高4~7 cm,直径2.5~4 cm,中空,稍硬而易碎,遇水后迅速膨胀成海绵状;表面呈灰绿色或淡黄绿色,无光泽,平滑。无苦味。生于3 000 m以上高寒山地及针叶林中,生草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云南。具有清肝风,益肺气,治五脏,调经,止血等作用。

1.10 太白鹿角(别名:长柄石蕊、地蓬草、太白针、匙石蕊)

本品为石蕊科细石蕊Cladonia gracilis(Linn.)Willd.的干燥枝状体。

初生地衣体早期消失,果柄圆柱状,较粗壮,中空,高3~10 cm,粗2~5 mm,单一或上部有2~3叉分支,枝顶端呈锥状或很少生有窄杯,有杯时,杯底不穿孔,杯缘上生有钩状小刺或再生新果柄;表面呈橄榄绿色、蓝灰褐色,具皮层,平滑或有龟裂,带有椭圆形小穿孔,近基部处呈污黑色,渐次腐烂。生有稀疏的小鳞叶。生于3 000 m以上高寒山地林中腐殖质土上或草地上以及岩面苔藓层上。分布于陕西、西藏。具有利水、通淋、消肿解毒等作用。

1.11 石蕊(别名:太白树)

本品为石蕊科黑穗石蕊Cladonia amaurocraea(Flk.)Schaer.的干燥枝状体。

初生地衣体早期即消失,果柄主轴明显,为不等长多叉假轴型分支,枝腋间有近圆形小穿孔,枝顶端呈茶褐色,常向同一方向倾斜或下垂,分支圆柱状,粗壮,中空;高3~12 cm或超过,粗1~3 mm,表面呈灰白色或深灰绿色,生长在光照强的地方,常变成污黑色但绝不带黄色色彩,无光泽,有苦味。见于森林中,生于3 000 m以上腐殖质土或沙质土上。

分布于西藏、云南、湖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台湾。具有祛风去湿,镇痛解毒等作用。

1.12 石霜(别名:石花、高山黑红衣)

本品为网衣科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es(Fr.)Kernst.的干燥壳状体。

地衣体壳状,质厚,常隆起,有龟裂,网纹状,网间面细,直径0.5~0.7 mm;上表面呈硫黄色或淡黄绿色,无光泽,周缘无下地衣体,下表面髓层菌丝紧密固着于基物上。生于2 500 m左右高山裸岩。分布于陕西、云南、新疆。具有收敛、止血、止痛等作用。

1.13 老龙皮(别名:肺衣)

本品为牛皮叶科光肺衣Lobaria kurokawae Yoshim.的干燥叶状体。

地衣体大型叶状,平铺基物,宽达18 cm。裂片反复分叉,顶端近截型。上表面浅橄榄色,稍具光泽,有蜂窝状网脊。下表面浅,凸出部分裸露,凹陷中生黑色短绒毛。生于2 000 m左右岩面上或树根草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云南、西藏和台湾。具有健脾,利水,止痒消炎等作用。

2 太白山主要药用地衣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1 太白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太白茶别名雪地茶、太白针,系地茶科地茶属植物。产于秦岭北坡,黑龙江、西藏、云南、甘肃也有分布。太白茶含有酚酸类和多糖类等化学成分。据文献报道[15],已从地茶属植物中分离出雪茶素、地茶酸、羊角衣酸、鳞片衣酸等缩酚酸类化合物。赵颖等[16]从雪地茶中首次分离得到松萝酸。王晓美等[17]对太白茶多糖组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太白茶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聚合而成,其摩尔比为 0.77∶1.00∶0.54∶3.39∶17.03。太白茶味苦、凉,具清热解毒、安神等功效,民间常以水煎服或泡茶饮,治疗咽喉疼痛、腹痛、消化不良、中暑、心中烦躁、阴虚潮热、肺热咳嗽、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症[15]。

2.2 红石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红石耳是石耳科石耳属的一种药用地衣[18]。含有三苔色酸、黑茶渍素、苔色酸、松萝酸等缩酚酸类化合物[8],以及由葡萄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组成的红石耳多糖[19]。陕西太白县、眉县等地民间作为草药治病已经有很长历史。该药性淡、微苦、平,具有健胃、消食、利水、消胀、驱虫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疼、痢疾、小儿疳积、妇女白带异常等症[18]。

2.3 黑石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黑石耳为皮果衣科皮果衣属地衣。孙汉董等[20]从黑石耳丙酮抽提物中得到一个名为庚七醇的化学成分,黑石耳显色反应的结果为皮层 K(-),P(-),含伏米勒醇[8]。靳菊情等[21]研究发现黑石耳多糖是葡聚糖。黑石耳性淡,微苦,平。具有健胃消食,理气止痛等功能。主治消化不良等症[22]。

2.4 金刷把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金刷把是梅衣科金丝属的一类地衣,与金丝带为同一科属地衣。含松萝酸和反丁烯二酸原冰岛衣酸酯等化学成分[23]。张振杰等[24]1986年从金刷把中得到降斑点酸、黑茶渍等化学成分。孙汉董等[20]1990年报道,从金刷把的氯仿和丙酮抽提物中除了得到黑茶渍和降斑点酸外,又分离出了β-苔黑酚酸甲酯、赤星衣酸等物质。丁东宁等[25]对金刷把多糖的研究发现,金刷把多糖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摩尔比为27∶1。贺浪冲等[26]用细胞膜色谱法分析了金刷把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有效成分,表明金刷把乙醚萃取部位是具有细胞毒活性成分的有效部位,对HeLa细胞体外生长有抑制杀伤作用。金刷把性平、味苦。具有镇静、消炎、止痛等功效。主治精神分裂、癫痫、神经衰弱、头晕目眩、跌打损伤等症[23]。

2.5 树发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树发为松萝科树发属地衣。李波等[27]对树发属地衣进行了研究,发现含有黑茶渍素、茶渍酸、降斑点酸、富马原岛衣酸、藻纹苔酸和右旋松萝酸等化学成分。树发性淡,平。能清心明目,补肾阴,除湿热,通淋利尿,消肿。治疗肾虚嬴瘦、遗精盗汗、热淋、头痛头晕、心跳肉颤、目疾、黄水疮、水肿、外伤出血等症[23]。

2.6 云雾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云雾草为松萝科松萝科地衣。含有松萝酸和环萝酸等缩酚酸类成分,属清热药类,能清热泻火,明目,退云翳。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等症[8]。

2.7 太白树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太白树为石蕊科石蕊属地衣,太白树中含有黑茶渍素、反丁烯二酸原冰岛衣酸酯、烟酸等酚羧酸类物质以及果糖、葡萄糖、蔗糖、甘露醇、丙三醇、丁四醇等多糖类物质。太白树性苦、凉,能祛风、镇痛,凉血止血,治疗烦热、口疮、咳血、偏头痛、尿路感染、黄疸、刀伤出血等症[23]。

2.8 太白鹿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太白鹿角为石蕊科石蕊属地衣,与太白树为同科同属地衣,含原冰岛衣酸及及少量的黑茶渍素,太白鹿角性苦、平。能利尿通淋,清热明目,消肿解毒,止血生肌。治疗膀胱炎、小便不利、急性结膜炎、脸缘炎、鼻衄、吐血、黄水疮等[8,23]。

2.9 太白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太白花为石蕊科石蕊属地衣。王晓玲等[22]将太白花进行石油醚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硅胶制备TLC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从太白花的石油醚部分得到松萝酸、去甲环萝酸、珠光酸、漂红梅衣酸、2-羟基-4-甲氧基-6-正戊基苯甲酸和2,4-二羟基-6-正戊基苯甲酸。太白花性淡,平。能健胃、清热、调经、收敛、止血、清肝、明目。治疗头昏眼花、偏头痛、目疾、五脏虚劳、鼻衄、白带、月经不调、高血压等症[23]。

2.10 老龙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老龙皮为牛皮叶科肺衣属地衣。含斑点酸、降斑点酸、伴斑点酸等羧酸类成分。靳菊情等[28]对老龙皮多糖进行了研究,经气相色谱分析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等。老龙皮多糖结构主要以α(1→4)、α(1→6)苷键连接而成的杂多糖。老龙皮性淡、微苦、平。能健脾,利水,祛风,败毒,消炎,止痒。治疗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蛔虫症、腹胀、肾炎水肿、烫火伤、无名肿毒、皮肤痒等症[23]。

2.11 长松萝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长松萝为松萝科松萝属地衣。冯洁等[29]对长松萝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赤星衣酸乙酯,木栓酮,β-香树酯醇,β-谷甾醇,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坝巴酸,泽屋萜,苔色酸乙酯,3β-羟基-粘霉-5-烯,齐墩果酸,松萝酸、苔色酸甲酯和4-甲基-2,6-二羟基苯甲酸。丁东宁等[30]对长松萝多糖进行了研究,经气相色谱鉴定,长松萝多糖是由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聚合而成。长松萝性苦、涩、凉。能舒筋活血,拔毒生肌,驱虫。治疗淋巴腺炎、跌打损伤、刀伤、风湿关节痛等症[23]。

2.12 石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石霜为茶渍科赤星衣属地衣。含有茶渍素等化学成分。石霜性苦、微涩、平。能止血,消炎,镇痛,涩精。治疗外伤出血、烧烫伤、梦遗等症[8,23]。

3 结语

太白山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色调分明的植被垂直景观,完整的温带山地生态系统以及完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使太白山成为生命能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7]。太白山地区药用地衣资源丰富,很多地衣种类如太白茶、金刷把、黑石耳、红石耳、老龙皮、头发七、云雾草、长松萝、树发等在陕西民间广泛药用[6]。地衣多糖类和酚酸类成分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是需要研究开发的新领域。目前对太白山药用地衣的研究工作还不多,因此,对太白山药用地衣的种质资源及药用成分的研究是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1]魏江春.中国药用地衣[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James P W,Hawksworth D L.Ainsworth&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M].Kew:Commonwelth Mycol Inst,1971.

[3]Oxner A N.Handbook of the Lichens of the U.S.S.R.[M].Lierngrad:Press Science,1974.

[4]Huneck S.the Significance of Lichens and Their Metabolites[J].Nat Wissenschaften,1999,86(12):559-570.

[5]牛冬玲,王立松,张颖君,等.地衣次生代谢产物极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1079-1086.

[6]吴金陵.秦岭药用地衣[J].药学学报,1981,3(16):3-161.

[7]庞德谦.秦岭太白山的基本特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2-43.

[8]吴金陵.中国地衣植物图鉴[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9]赵继鼎,徐连旺,孙曾美.中国地衣初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0]王辰磊.秦岭太白山地区茶渍衣属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56.

[11]郭顺香.秦岭太白山地区石蕊属和树花属地衣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53.

[12]李莹洁.秦岭太白山地区娱蛤衣科地衣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15.

[13]赵俊祯,郭守玉,赵遵田.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the lichen family Pertusariaceae from QinLing Mountains[J].菌物学报,2006,25(2):179-183.

[14]张志英.陕西中药名录[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5]姜 北,赵勤实,彭丽艳,等.雪茶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4):525-530.

[16]赵 颖,宋 丹,钟国跃,等.HPLC法测定雪地茶中松萝酸含量[J].中草药,2009,40:282.

[17]王晓美,罗秦英,靳菊情,等.太白茶多糖的组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8,2(13):10.

[18]李世全.秦巴山天然药物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78.

[19]丁东宁,靳菊情,张鸭喜,等.红石耳多糖的研究[J].中草药,1995,26(4):175.

[20]孙汉董,钮芳娣,林中文,等.四种药用地衣的化学成分[J].植物学报,1990,32(10):783-789.

[21]靳菊情,丁东宁,王晓美,等.黑石耳多糖组分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1996,4(11):15.

[22]王晓玲,杨伯伦.太白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4,10(10):1091.

[23]丁恒山.中国药用孢子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8:43.

[24]张振杰,胡洁荃.金刷把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1,12(11):11.

[25]丁东宁,靳菊情,王晓美,等.金刷把多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3,13(4),312-315.

[26]张 博,贺浪冲.用细胞膜色谱法分析金刷把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有效成分[J].现代医药卫生,2006,12(15):2303.

[27]李 波,林中文,孙汉董.四种国产地衣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1):82.

[28]靳菊情,丁东宁,边晓丽,等.老龙皮多糖的研究[J].中药材,1997,7(20):355.

[29]冯 洁,杨秀伟,苏思多,等.长松萝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6):708.

[30]丁东宁,靳菊情,张 莉.长松萝多糖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2,12(4):3.

猜你喜欢
松萝太白山石蕊
太白山琐感
夏日太白山 九岳
天然活性化合物松萝胺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太白山,感受秦岭色彩的“山水油画”
松萝酸活性作用机理及其物种资源研究概况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五环式探究实验教学
pH传感器在测定石蕊和紫甘蓝浸出液酸碱度中的应用
松萝质量标准的研究
第十单元酸和碱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