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疗法对出血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2011-01-23 05:52李翠萍
关键词:出血性神经功能情绪

李翠萍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医学心理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其发生后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导致健全人的肢体功能障碍:偏瘫或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同时又因为治疗费用大、预后差、康复过程慢,容易产生焦抑郁、无用感、失望等低落情绪[1]。而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影响其康复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中证实心理干预在其康复过程的有效性和重要性[2~13],但具体干预方法上尚有分歧,国内尚未有运用催眠疗法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心理干预的报道,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给予催眠疗法,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对象 本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入组标准:(1)首次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经临床颅脑CT/MRI证实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4]。(2)所有患者躯体状况基本稳定后,患者意识清晰,检查合作。排除标准:昏迷、失语、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病情较重不能接受访谈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调查前3个月内应用抗抑郁剂及抗精神病药者。应用抛硬币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催眠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后因催眠组中有11例因各种原因不接受催眠治疗,给予常规处理,归为常规组。年龄41~78岁,平均(64.3±7.21)岁。住院时间13d一106 d,平均住院天数71.5d。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7例,小学23例,初中42例,高中(中专)38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38例,内囊出血31例,脑叶出血19例,小脑出血7例,丘脑出血25例,脑干出血3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卒中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在躯体状况基本稳定1周入组,入组后,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护理[18],即供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或帮助。催眠组除此外再给予催眠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支持性心理护理

1.2.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1]与病人接触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良好心境和良好情绪,给予病人高度的同情心,充分理解病人的心境,以端庄的仪表、温馨的语言、熟练的沟通技巧,主动向病人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及各项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以稳定患者情绪,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1.2.1.2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洁净、通风透气的病房,适宜的光线、温湿度,温度以18℃~22℃,相对湿度以40%~50%为宜,低声响,空气新鲜,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护士应保证病室安静,分别安置轻重患者,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休息。

1.2.1.3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注重沟通技巧主动、耐心、诚恳地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正确疏导,如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思维迟钝、言语减少或缓慢,这时护士要详细了解和观察病人的思想活动和表现,认真倾听和鼓励病人谈论自己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语言和行为上给予支持、鼓励,让病人认识到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战胜疾病的意志不可磨灭,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增强信心,从而促进康复。

1.2.1.4采用关怀、说服、开导、鼓励等方式、方法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善心理焦虑和抑郁状态。耐心对待患者的情绪反复,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努力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和需求,及时鼓励患者,使患者坚定信心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毅力,挖掘最大潜能,积极康复训练。

1.2.2健康教育[16]每周二、四下午由健康教育护士对各病房患者集中进行健康知识讲座,1 h/次。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发展和转归,讲解心理卫生基本知识及情绪调节方法,积极帮助患者挖掘保健的潜力。针对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宣教的内容有所不同,并制订相适应的护理计划及康复锻炼措施。手把手演示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同时给予适当的承诺和安慰,使患者了解和接受尽快从紧张恐惧中解脱出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3催眠组采用每周2次催眠治疗。由取得国际催眠师资格的2名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操作。具体操作过程:(1)治疗在安静、整洁、光线暗淡的催眠治疗室内进行。患者无输液,着宽松病员服,均采取平卧在床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2)用言语诱导病人进入催眠状态(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暗示诱导语,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4)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加入不同的促进康复的诱导语。(5)解除催眠(6)指导病人自我放松,。(7)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1.3评定方法 ①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②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情绪变化[17]。

1.4随访和统计方法 对上述每组的每个患者跟踪随访,在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1周、12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焦虑评定。第12周时进行疗效评定。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催眠组与常规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比较 催眠组在神经功能康复疗效上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比较

组别n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无效zP催眠组492915141常规组712729132-2.350.02

2.2催眠组与常规组在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P=0.59>0.05)。12w时两组相比均比1w时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81P=0.00<0.01),12w时两组相比催眠组比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组别例数Barthel1Barthel2tP催眠组4942.41±10.0563.98±14.27-16.210.00常规组7143.13±9.8052.77±12.99-24.100.00

组别催眠组常规组tPBarthel142.41±10.0543.13±9.80-0.540.59Barthel263.98±14.2752.77±12.99-2.180.03

2.2催眠组与常规组在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比较 治疗前(1w)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12w时两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12w时催眠组与常规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6、7)。

组别nSAS1SAS2tP催眠组4940.12±8.7224.82±5.4318.290.00常规组7138.92±10.1732.52±5.6010.810.00

组别催眠组常规组tSAS140.12±8.7238.92±10.170.490.63SAS224.82±5.4332.52±5.602.420.02

组别nSDS1SDS2tP催眠组490.52±0.090.31±0.0710.090.00常规组710.48±0.090.42±0.078.840.00

组别催眠组常规组tPSDS10.52±0.090.48±0.091.840.07SDS20.31±0.070.42±0.072.090.04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躯体疾病之-,有"非死即残"的说法,常伴有的抑郁或焦虑已成为脑卒中重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1,2,4,6,13],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状态会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并且进一步证实,抑郁和焦虑程度重且缓解慢者,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下,康复时间延长。及时进行心理治疗是治疗卒中后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显示[1~9,12,13,16],采取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分析病因,消除疑虑、提高信心,而且帮助病人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恶劣心境,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干预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而且它已成为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多个研究指出[1~13,15,16]:心理干预能够使脑血管病的致残率下降,90%的患者能日常生活自理,卫生经费下降。但有关具体的心理干预或治疗方法的研究较为笼统或心理治疗方法尚不十分确定。对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已有报道[16,18]。国内尚未见催眠疗法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的报道。催眠疗法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病人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催眠状态下,用温和、简短、明确语言,启发和引导病人发挥自我意识和自身积极性,使其不经过逻辑判断而接受暗示观念。从而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自我意识,改善情绪,使其心身状态达到平衡。本文通过两组对照观察,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催眠疗法,可提高有效治疗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缓解和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为尽可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证实了催眠疗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在脑卒中的心理干预中推广应用。

[1]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7):62.

[2] 褚振海,唐荣华.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5,318~320.

[3] Starkstein ES, Manes F.Neural mechanisms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disinhibition.In:Emotional behavior and its disorders.Gainotti G(editor). Handbooke of neuropsychology[M].2nd edn.Ams-terdam: Elsevier, 2001.263~286.

[4] Aben I,Verhey F,Strik J,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in to the one year cumulative incidenee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and myoeardial infarc-tion[J]. Journal of Neurology & Psychiatry,2003,75(5):581~585.

[5] Gainotti G.Psychological model of post-stroke major depression[J].Author's reply[J].Bf Psychiatry,2000,176(3):295-296.

[6] Wilson BJ,Kirch MV,Algermissen M, et al.How mach depression is there following a stroke?[J].Archives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2002,16(3):25-29.

[7] 俞海泓,张霞萍,徐翔,等.中风后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1):47-48.

[8] 郭亚,王胜利,刘森,等.中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5,26(11)封2-01.

[9] 杨放如.心身放松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05,40(4):49-50.

[10] 苗群,施慎逊,王立伟.功能性影像技术在抑郁症研究中的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57.

[11] 李峰,张冬霞,张贵芳.脑卒中急性期的睡眠障碍36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5):450.

[12] 王艳云,马锐华,王拥军.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76-278.

[13] 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23-24,26.

[14] 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46.

[15] 陈冬素.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10,5(10):113.

[16] 常小满.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45-46.

[17] 王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94,235.

[18] 段俊英.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的疗效与康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09,3,2,(6):49.

猜你喜欢
出血性神经功能情绪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库尔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