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战秋
(山东定陶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山东 菏泽 2741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对应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急性坏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发病1h内死亡率高达50%,AMI早期治疗的关键是冠脉再通再灌注,尽早地疏通梗死的血管,能有效地挽救坏死心肌及患者生命[1]。AMI)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溶栓越早挽救的心肌细胞数就越多,但部份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延误静脉溶栓术的最佳时机导致溶栓失败。为了缩短AMI患者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冠状动脉再灌注,验证院外急救溶栓的可行性、安全性,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院前急救诊断的44例AMI与急症入院后的46例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显示出两种方法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院前急救44例和入院诊断的46 AMI患者,确诊参照AMI诊断标准[2]:①胸痛持续≥0.5h且<12h;②含硝酸甘油不缓解;③心电图呈现急性AMI的表现,相邻2个或更多肢体导联ST段上移>0.1mV或胸导联ST段上移>0.2mV。90例患者分为院前诊断即刻溶栓组和入院溶栓组。院前溶栓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52.6±10.5)岁,接诊时患者平均血压110±35/85±25mmHg,平均心率80±25次/min。梗塞部位:前壁19例,下壁15例,复合型10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例,糖尿病病史10例。入院后溶栓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50.5±11.8)岁,接诊时患者平均血压102±41/75±25mmHg,平均心率(79±20)次/min。梗塞部位:前壁20例,下壁16例,复合型10例,既往有高血压者25例,有糖尿病者9例。开始溶栓距发病时间1~12h,其中≤6h者65例,6~12h者24例。2组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急诊诊断标准:(1)有急性胸痛伴大汗伴淋漓,憋闷感、乏力,有上腹、肩背、左上肢痛等表现;(2)心电图符合AMI的序列演变,动态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弓背上抬。院前溶栓组: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简要询问病史,迅速描记心电图。确诊后于发生现场或救护车上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10%葡萄糖100mL+尿激酶150万U静脉点滴,30min内滴完。急救车中配备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备好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西地兰、多巴胺、等常用急救药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就地复苏,必要时给予除颤治疗和心肺复苏。入院后溶栓组则在病人住院后立即溶栓,方法及步骤同上。两组病人确诊后均立即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嚼服,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同时镇痛、镇静,绝对卧位,高流量吸氧。为稳定情绪,解除焦虑,可以适当注射安定10mg。溶栓后8、12、16、20、24h分别查心肌酶。
1.3观察指标 ①胸痛变化情况,各种出血(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道及脑)并发症可能,再灌注心律失常,生命体征;②溶栓2h内每30min记录1次心电图,以后每日1次;③溶栓后每2h复查CK及CK-MB至24h;④记录患者发病时间,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溶栓时间,并发症及用药情况。
1.4疗效判断标准[3]①溶栓2h内胸痛完全消失或基本缓解;②溶栓治疗2h后心电图抬高显著的导联ST段下降>50%;③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④心肌酶峰值前移,CK前移至16h,CK-MB前移至14h。以上4条标准中符合2条或2条以上者判为再通,但仅有第2项和第3项者除外。
2.1从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开始溶栓时间:院外急救组为(1.40±0.35)h,入院院内溶栓组为(2.51±1.55)h,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血管再通率情况比较 院前溶栓组80.9%(33/42);住院溶栓组70.5%(31/44), (P<0.05),结果见表1。
表12 组溶栓剂冠脉再通情况比较(%)
注:*P<0.05。
2.3溶栓合并症 院前溶栓组1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2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经心肺复苏后溶栓, 2例死于心肌衰竭;入院后溶栓46例,3例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1周后恢复。3例出现急性左心衰,死亡2例。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膜下出血、血栓形成等,使冠脉管腔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如果冠状动脉之间未充分建立侧支循环,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持久缺血,1h以上即致心肌坏死[4]。因此,AMI患者尽早使用静脉溶栓药、完成冠状动脉再灌注至关重要,它能使急性闭塞的冠脉再通,挽救缺血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心肌功能和降低泵衰竭发生率,而且溶栓治疗开始越早越好[5]。从溶栓时间上看[6],1h为黄金时间,2 h为最佳时间,6 h为规定溶栓时间窗,6~12 h为延迟溶栓,超过12 h溶栓则弊大于利。如能在发病6 h内溶栓,可降低病死率30%、1~2 h内溶栓则可降低病死率50%。本研究显示院外急救组为(1.40±0.35)h,入院院内溶栓组为(2.51±1.55) h,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文献报道相似[7,8]。随着时间的延长,梗塞血管再通率下降,说明溶栓应愈早愈好,应尽可能在2h内溶栓。所以我们提倡入院前急救溶栓,让临床医师(包括社区医师,120急救医师,急诊科医师和心内科医师)达成共识,AMI一旦确诊并且没有禁忌症,应争分夺秒,让患者获益。另外,本组显示,院前溶栓组的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再缺血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入院后溶栓组。由此可见院前急救最大限度地缩短AMI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
院前急救是维持病人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缓解病人痛苦、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所以,院前急救应是全方位的,除备好心电监护除颤仪、各种治疗效药物及抢救药品、并积极开展院前溶栓外,医务人员要加强急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接到呼救电话后迅速赶往现场,果断急救,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本组显示院前溶栓病例较病房溶栓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而院前溶栓是安全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抢救过程中要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取得家人配合,避免医疗纠纷。院前急救完成后,要及早入院,运送途中运行迅速且平稳,以防止AMI猝死的发生,切实提高AMI急诊救治水平。
[1] 杨青坡,肖新瑜.急性心肌梗塞院前重组链激酶的溶栓与救治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0,16(10):67-6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 八五国家攻关课题(85-915-01)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对疗效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 1996 , 11(5) :387.
[4] 吴晓.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例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6): 1052-1053.
[5] 孙金菊.基层医院阿斯匹林尿激酶溶栓再联合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100例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0,29(5):527-528.
[6] 李棣华,高晓婷.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10):3598.
[7] 李贵娟.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外抢救治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5):298.
[8] 陈玉林,马刚昀,闫海鹏,等.急性心肌梗塞院前重组链激酶的溶栓与救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3):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