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琴娟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3)
自我管理教育是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1],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不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哮喘的自我管理研究项目均表明,自我管理教育比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更有效[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复发率和病残率很高的精神疾病,常采用药物和心理治疗,但易复发。2008年10月至 2010年8月,本院精神科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20~4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病程15 d~1年;无严重的躯体合并症和乙醇依赖;患者和家属同意接受至少4周的住院治疗;向患者讲明实验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选择符合纳入标准患者93例,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 待患者病情稳定,每周1~2次对患者进行集体授课,主要内容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目前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症状自我监控方法及出院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教育。
1.2.2.1 自我管理教育内容 包括药物自我处置、症状自我监控、回归社会三大技能和基本社交技能。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获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和评价药物作用的正确方法,识别和处置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与医务人员商讨药物的治疗问题。症状自我监控:识别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监控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识别和处置持续症状,拒绝饮酒和吸毒。回归社会技能:出院前制定社会回归计划,应付社区中的压力,制定日常和应急计划表。基本社交技能:与人交流时眼神的接触、姿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说话声音、语言流畅、整体活力水平等。
1.2.2.2 自我管理教育方法 集中4~6例患者进行教育,每次时间90 min,每周进行5次,共4周20次。方法包括:讲课、看录像、提问/回答、角色演练、讨论解决问题、所学技能的实际应用、家庭作业等。开展自我管理教育时,注意以互动的形式进行,及时进行点评和鼓励,新课前对上一课的内容进行强化,角色演练过程中着重对社交技能进行点评和指导,自我管理教育结束时对每例患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量表测评。
1.3 评价指标
1.3.1 精神病病情 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3]进行评定,BPRS共18项目,内容为关心躯体、焦虑、情感交流障碍、概念紊乱、紧张、装相和作态、夸大、心境抑郁、敌对性、猜疑、幻觉、动作迟缓、不合作、不寻常思维内容、情感平淡、兴奋、定向障碍。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现场交谈情况对每项目按0~7级评分,总分18~126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
1.3.2 社会功能 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as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4]评定,SDSS由10项目组成,内容为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按0~2级评分,得分越低,表明社会功能越好。
1.3.3 服药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嘱、指导的服从或遵守[5]。按医嘱服药为服药依从,不按医嘱服药为服药不依从。
1.4 评价方法 由1名精神科医生和1名主管护师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 4周采用 BPRS、SDSS量表进行评价,并记录服药依从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 11.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1 两组干预前后BPRS的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PR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PR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28.96±7.98 26.80±6.41对照组 45 28.51±7.63 31.41±8.53 t值 0.28 2.90 P值 0.780 0.005
2.2 两组干预前SDSS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比较见表2。
表 2 两组干预前 SDSS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比较(±s,分)
表 2 两组干预前 SDSS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比较(±s,分)
项 目 观察组(n=48)对照组(n=45) t值 P值职业和工作 0.58±0.40 0.53±0.27 0.70>0.05婚 姻 职 能 1.91±3.37 1.85±3.60 0.06 >0.05父 母 职 能 1.49±3.30 1.48±3.39 1.44 >0.05社会性退缩 0.40±0.50 0.38±0.52 0.18>0.05家庭外社会功能 0.78±0.56 0.72±0.59 0.50>0.05家庭内活动过少 0.69±0.58 0.71±0.43 0.18>0.05家 庭 职 能 0.31±0.40 0.28±0.37 0.37 >0.05个 人 生活 自理 0.40±0.13 0.40±0.11 0.79>0.05对外界兴趣和关心 0.84±0.48 0.88±0.46 0.41>0.05责任心和计划性 0.57±0.42 0.63±0.47 0.65>0.05总 均 分 8.99±5.36 9.24±6.47 0.20 >0.05
2.3 两组干预后SDSS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S DSS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后S DSS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比较(±s,分)
项 目 观察组(n=48)对照组(n=45) t值 P值职业和工作 0.20±0.40 0.40±0.50 2.00<0.05婚 姻 职 能 1.40±3.19 1.80±3.64 0.57 >0.05父 母 职 能 1.80±3.30 1.28±3.80 1.30 >0.05社会性退缩 0.20±0.30 0.18±0.39 0.41>0.05家庭外社会功能 0.35±0.56 0.62±0.65 2.12<0.05家庭内活动过少 0.48±0.58 0.62±0.65 2.12<0.05家 庭 职 能 0.21±0.41 0.22±0.42 0.16 >0.05个 人生 活 自理 0.02±0.14 0.02±0.15 0.05>0.05对外界兴趣和关心 0.33±0.48 0.62±0.53 2.74<0.01责任心和计划性 0.31±0.47 0.56±0.59 2.20<0.05总 均 分 5.31±5.36 8.00±7.50 2.00 <0.05
2.4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比较(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病程迁延,抗精神病药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但因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病情易复发。许多研究证实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维持治疗和社会功能的康复[6]。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必须开展健康教育以巩固疗效。目前临床健康教育多采用集体授课及床边宣教的方式,患者只是被动接受疾病及药物的相关知识,从而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治疗师(护士)的讲解和与患者之间的讨论、分析和角色扮演,护患两者互动,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用药知识的认识,消除对疾病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了解服药的重要性,掌握自行管理和服药的技能,提高了服药依从性,从而有效减轻了精神分裂症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状况;自我管理教育为患者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患者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功能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既有利于疾病康复,又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表1、3、4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后,BPRS、SD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服药依众性好于对照组。
[1]刘鹏飞,王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社,2001:75-78.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1-93.
[4]吴文源.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6.
[5]江开达,李淑春,罗星光,等.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3):167-170.
[6]何及,路英智,刘同顺.精神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0:6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