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摄影创作的灵感

2011-01-23 08:00陈永平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年6期
关键词:摄影家摄影创作

陈永平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处,贵阳 550004

1 一次影展的感悟

今年年初,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会举办了一次摄影艺术展览,笔者观看后感悟颇深。一家医院,一次展览,一批优秀的作品,使人愉悦、使人感动、使人为之一振。参展的作者范围之广,有医师、护士,也有领导、专家,甚至退休老职工;作品的内容之广,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塞北戈壁到热带雨林,从人物到动物,从风景到建筑,从国内到国外,使人目不暇接,可谓是国家、民族、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缩影。作品代表时代,镜头记录历史,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文明、进步、和谐、发展。虽然不是专业影展,参展者也非专业摄影工作者,摄影器材也非专业的,但作品的水平并不逊色。有的以构图立意取胜,有的以色彩影调夺目,有的以人文自然感人,有的以异国风情抢眼。从技术上看,有的是即兴抓拍,有的是刻意布置,有的是原汁原味,有的是精心加工,有的是传统胶片,更多的是数码技术。但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技术到艺术,都远非一个院校概念所能囊括。他们的思想敏锐、思维活跃,技术娴熟、艺术上乘,但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摄影器材的普及为摄影创作带来的便捷。作为摄影人,也强烈地感受到“反差”是摄影创作的源动力。

2 此“反差”非彼反差

在摄影术语里,“反差”是一个科学概念,即影像或景物中各部分明暗对比的差异程度。但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反差”并非科学意义上的反差,而是人们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的“反差”。这种反差越大,创作的欲望和冲动就越大。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生活,就会慢慢对周围的一切习以为常,缺乏新鲜感,对所接触的人、物、景就会“司空见惯”,也就不会产生创作冲动,即使他是一位艺术家也会感到没有动力,手中的相机当然也不会记录有价值的镜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感觉”,实际上这是一种“审美疲劳”。打破这种“审美疲劳”的方法就是要跳出这个“圈子”,换一换“环境”。所以,常常有一些艺术家,离开了他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刺激一下沉睡的艺术细胞。不一样的山水,不一样的人文,不一样的心情往往能激发作者的创作欲望。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并非专业的作者,并非专业的摄影器材却有很好的作品出现。这使我想起一些从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的画家来到新疆考察、采风。他们被南疆的戈壁、沙漠所震憾,被北疆的森林草原所折服,登高远眺,发出阵阵感慨,情不自禁地用手中的相机、画笔记录下眼前的一幅幅美景。而在这其中,感受最深的则是来自江南的画家,他们以往的作品大多是泽润清秀的南国风景,纤细窈窕的水乡丽人,面对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一天之间,一眼之中可感受四季的温差,可见四季的风景,从而发出啧啧称赞:大美、大美矣!为此,他们记录的照片,画下的速写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有的甚至影响和改变了以往几十年的画风。这种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为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的“反差”并非摄影科学意义的反差,而是创作环境的反差。

3 此“反差”即彼“反差”

笔者偶然出差来到重庆,遐余之际来到“磁器口”,这是一处在原址上改造的仿古街。不宽的街道人头攒动,巴蜀建筑风格迴异,鳞次栉比的阁楼、挑檐,蜿蜒的石板街道和打着不同幌子的传统手工艺、小食品,使人仿佛置身于旧时的闹市。眼前的一幕幕不由得使那些外乡的游客频频举起手中相机记录下这少见的场景。就在这样的街道上我看到了街边店铺边立着的一尊雕塑,那是红岩小说中描述的“华子良”—一个“疯老头”。黝黑的外表,破烂的衣裳,散乱的头发,硬朗而精瘦的躯体在逆光的映照下显得层次分明。更使我触动的是他那机警回眸的瞬间动势,仿佛在警惕身后是否有尾随的国民党特务……我不由得举起相机,准备拍下这幅雕像。而就在此时,走过去两个放学而归的小学生,她们俩边走边交谈,小姑娘鲜艳的衣服和黝黑的雕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人物、时代、黑白与彩色多种元素集中在一个画面里,我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成就了下面的作品。我为此取名“历史的眼光”(如图1所示)。更多地则是通过这种反差,表达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人物命运,把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黑白与彩色等多种信息集中在方寸之间。此时的画面真正表现了科学意义上的反差。

图1 历史的眼光

4 对“反差”的感悟

一幅看起来并非优秀的作品,却使我感悟颇深。

首先,生活的变化、环境的反差是艺术创作的强大动力。因为,生活环境的突变,人文、自然的巨大反差会强烈地冲击和震撼着摄影人的思想和灵魂,激发出作者的创作冲动,迫使他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没有摄影那样灵活、快捷。

其次,反差的强弱决定摄影创作的欲望程度。因为,并非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可以有这种灵感和巧合,这种“反差”越大越好。否则,即使有非常好的景物、时机、光线、器材也会“眼”中无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再次,反差是摄影创作的灵感,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是摄影创作的灵魂和源泉。作者平时就要注意多方面的修养,包括历史、文化、科学、人文……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捕捉和内化也是创作的重要方面。因为当今社会的变革、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无时无刻不包含着瞬息万变的信息。信息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和对客观世界以新的认识的消息、新闻、资料、图表、数据、密码等[1]。只有随时关注这些信息,并经作者的提取、大脑的加工才能转化为知识。在他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思想、思维、文化的积淀便定格在摄影创作的画面上。因为摄影在拍摄之前,即使他眼前没有画面,但他长期的生活积累、思考和观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影像,最终选材、重新组合将作者的主观意识再现在作品上,实际上是多种思考在瞬间的表现。

摄影家与影像对话时产生的人文感慨与照片本身具有的这种灵性,包括精神的描写、影调表现,以及不同于绘画的观察,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的自立艺术形式[2]。在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瞬间,摄影家只能在顷刻之间完成,不能拖延,不能停顿,不能修改,不能再作考虑。它所有的思考、想法等都要在按快门之前全部做好。在他打开快门的一刹那,所有细节全被记录,甚至比他用大脑记忆还要快。“摄影不同于其他艺术,它还表现在更讲究情节性与趣味性,特别是纪实摄影和报道摄影,常常会有令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或情节,并以此准确地表现作者所报道的事件的特点与本质。它比其他视觉形式更能启发智力,推动社会改革,宿于社会正义感的意义”[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的普及化,摄影创作已不再是摄影家的专有名词。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无论你手中的相机是否专业,只要你眼中有画面、脑中有思想,在“反差”强烈的环境中,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你都可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眼前美丽的、感动的、震撼的瞬间,这就是现代意义的摄影家。

[1]夏源.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与信息的趋同观[EB/OL].http://www.chinalibs.net/quanwen.asp?titleid=33589,2004-04-22

[2]卢焘.摄影的存在价值[EB/OL].http://karina741953.blog.hexun.com/trackback.aspx?articleid=4250389

猜你喜欢
摄影家摄影创作
摄影家杨荣
陈建(摄影家)
民政摄影家 初春晨渔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物摄影家
创作随笔
WZW—bewell摄影月赛
创作心得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