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问海南旅游:“十二五”如何实现“跨级跳”?

2011-01-22 01:25
今日海南 2011年6期
关键词:十二五海南旅游

八问海南旅游:“十二五”如何实现“跨级跳”?

1 加快发展突破口是什么?

陈耀(海南省旅发委巡视员):

十年前,海南省社科联在中改院举行一个论坛,迟福林院长与会提出最初的国际旅游岛。那是在我国加入WTO大背景下,为后发地区海南争取优惠政策的设想,其基本概念是“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有步骤地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自由化进程”。由于多种原因,这个要政策的设想搁浅了。

200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争取好几年,为什么到2009年底才获批准,而且得到很多优惠、特殊、创新的政策?开玩笑地说,是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帮助了海南。金融危机以前,我国主要推行投资主导型、出口拉动型战略,海南在其中的作用不大。金融危机促使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和发展消费型经济。海南在新的战略当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可在全省就发展消费主导型的特色经济为我国进行改革创新试验。今天,迟福林院长在我国重视消费的新背景下提出海南怎么发展,我们非常赞成迟院长提出的消费型主导的背景判断。海南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工业投资和出口总量都比较小,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相对发达。在全国迈向消费型经济的背景下,海南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十二五”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成功地实现突破,我认为有八个突破口:

1.旅游发展理念要突破。要树立发展旅游富民为先的理念,在打造“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的基础上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海南老百姓是度假天堂的主人,是天堂中的上帝,游客只是上帝的客人。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国际旅游岛才能建设好,海南旅游业才能真正做好,游客才会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和真正美好的体验。

2.在创造国际性服务标准上突破。“十二五”海南旅游发展,在追求国际化时要坚持国际化服务标准和地方化特色产品相结合,在对接国际惯例过程中努力创造海南地方性服务标准,并努力使之成为全国、甚至国际认同的具有国际性的服务标准,那样就真正“突破”了。

3.要在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突破。逐步推动旅游管理体制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指导、行业自治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4.产业发展要突破。促使旅游为龙头、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优化海南整体区域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全国以消费型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行试验和示范。

5.旅游业态要突破。“十二五”期间,低档次的观光产品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对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不能给海南创造更好效益。海南要以一批旅游新业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多业创新发展,创造新的消费时尚和消费方式,打造新的产业形态和生活方式。

6.旅游文化要突破。海南旅游在多方面文化上均有表现,但是有待形成高品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需要在“十二五”开发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高品位文化品牌,创造宜居好客的社会人文环境。海南文化如果没有国际影响力,旅游就难以吸引国际客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能在国际市场消费的人群,包括一大批中国消费者都是国际游客。旅游文化如果缺乏国际影响力,海南不仅难以吸引外国游客,也难以吸引国内高消费需求的客人。

7.旅游发展模式要突破。要摆脱规模崇拜,走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之路。旅游接待要从数量型转向数量适度增长前提上的效益型,要从无差别客源市场转向高中档和细分市场,通过优化客源结构获取更高综合效益。旅游开发要避免遍地开花大开发,努力实现集中力量高水平开发部分区域精品项目,通过高水平策划和科学规划扩大接待容量和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储备更多土地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

8.旅游人才培养要突破。真正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造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创新旅游人才开发机制,通过建立素质良好、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的旅游人才队伍,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我们打造的度假天堂,最先应该是老百姓的幸福家园。旅游目的地的上帝不是游客,而是当地百姓。我们打造度假天堂,老百姓就是天堂的主人,就是上帝。”

“国际旅游岛建设,我们准备了10年,可我们仍正在准备,我们还要继续准备、全方位的准备,我们是边准备边建设,不可能等准备好了再建设。

2 发展高端旅游的着重点有哪些?

任怀锋(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一部部长):

“十二五”是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海南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的“黄金期”。海南合理有序加快发展高端旅游,是顺应世界旅游发展潮流、适应当前中国旅游形态向休闲度假转变的需要,对推动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海南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海南应抓住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高端旅游,提升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规划先行,重点布局。根据打造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海南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整合高端旅游资源,按照海南“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制订海南高端旅游发展规划。布局上要突出重点,形成产业特色突出、比较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齐全的精品景区和高端度假区。

二是立足特色,产业支撑。应着眼于加快对现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升级改造,加强产品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世界知名高端旅游品牌。加强高端旅游品牌的推广,向更加市场化、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是扩大开放,区域合作。要继续加强与“泛北部湾”、港澳台及“泛珠三角”的合作,拓展其他合作区域,开展联合促销。推动“一程多站”旅游合作模式,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走廊,共塑旅游区域竞争力。

四是人才优先,全球配置。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加强高端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赴海外进行专业培训,在引进国外大型旅游企业和先进理念的同时注重吸引高端管理人才。

五是创新体制,大力扶持。从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入手,抓紧落实中央赋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特殊政策,率先在体制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创新、投融资创新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相应出台一系列的高端旅游产业发展扶持优惠政策,打造良好的高端旅游发展环境,制订促进高端旅游发展的可操作性政策。

3 如何将优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傅国华(海南大学副校长):

海南有三大优势,第一就是环境。但自然环境优势如何转化为商品优势?这就需要产业载体支撑,即以土地为主体载体,创建物化商品,销售整体生态环境。第二是区位优势。海南要以博鳌的品牌优势为跳板,把海南建成精英阶层的集会、休闲、度假的集散地,把外交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拉动相关经济增长。第三是战略核心区优势。海南是南海上的航母,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符合国家利益,也符合海南发展需要。

以三大优势为依托,策划新项目集成创新发展,要在五方面着手。一是集成发展,成片建设合作经济功能区。如在一个大的经济区中,设立琼澳经济区、琼港经济区、琼新加坡经济区、琼华侨经济区、琼欧盟经济区等,集合各国各地区优势促海南发展。二是发挥品牌优势,扩展博鳌亚洲论坛名牌,形成品牌片区。三是发挥后发优势,集中发展高新技术经济功能区。四是集成海南风情经济功能区,集中展示海南发展历史,展示海南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全貌。建设原生态的中华饮食文化区,营造食在海南概念。在海南中部建设原生态热带雨林主题公园,带动海南热带生态旅游。五是建设文化经济功能区。如建立大型的、类似迪斯尼、欢乐谷等这样的国际游乐中心等。

4 新农村建设应走怎样的道路?

莫壮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副行长):

海南省是典型的“三农”型经济特区,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也是正在全力推进的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推进。

从海南基本省情出发,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应以土地整理为抓手,以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集中安置农民和产业带动就业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小城镇或现代社区为主线,并将它纳入海南省城乡统筹总体规划,与小城镇、风情小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衔接。推行“产业带动型”建设模式,即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涉农或非农产业支撑,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股东身份)或就业方式(产业工人身份)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为此,须分3个步骤推进:第一步以小城镇为载体带动新农村建设,主要对象是城乡结合部村落和农民,通过城镇建设,让区内农民变居民,推进区内农民生活环境条件改善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步以产业开发为载体带动新农村建设,让区内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过程中成为股东或就业,解决持续增收问题。第三步以热带现代农业区域化、基地化和产业化为载体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区内土地整理和村落集并,让农民入社区当居民,进产业当股东,安居乐业。

5 旅游文化产业应如何发展?

傅治平(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教授):

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产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灵魂产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必须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两大战略。如何实施两大战略?做足“大”字文章很重要。

第一,观念“大”分析,即转变海南无文化、无市场、无作为的“三无”观念。海南有文化,如黎族文化、热带海洋文化等;海南也有市场,“十二五”时期的趋势是消费主导型经济,而文化消费是最重要的消费新产品,建设国际旅游岛将使海南成为文化消费最重要的聚集地。文化是没有界限的,文化的市场可以是全世界。通过制造更多可以壮大本岛市场的文化产品,把本岛、本国的市场向世界推进。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顺利进行,将有越来越多的重视文化消费的高端游客。

第二,大招商、大创意。文化产业同样要招商,但是要招一些大企业,即“大企业进入”。要根据海南文化特征设计好大项目来招商引资,特别是与其他文化产业不一样的、根据本地特色进行创意的大项目。

第三,大园区、大集群、大集团。任何产业都有集群效益,因此海南的文化产业必须也要建园区,集聚群体,化零为整,壮大实力。要加快整合海南的文化企业,把它做大。这样才能使文化项目真正上一个台阶,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

6 该如何加强海南旅游人才的培养?

毕华(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

到2020年国际旅游岛初步建成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海南作为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前锋”,更迫切需要大量旅游国际化人才。因此,海南教育的国际化很有必要性。

首先,在办学形式上,要走校企结合的路子。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合作体系,消除三者脱节的现象。旅游企业为旅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经济性支持,提供酒店、旅游景区等实习基地;旅游院校为旅游企业输送优秀的旅游人才,为旅游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在校企结合的基础上,要加强国际合作。旅游院校应当抓住机会,对外开放办学,逐步与国外同类院校建立友好关系,建立联合办学和合作交流的项目。

其次,办学目标和培养层次上要有所侧重。既要国际化,也要本土化,把最特色的东西展示给游客,才能达到办学专业化、特色化和鲜明化。

再次,教学应用上必须多元化,不断与国际旅游接轨。适时创立新专业,更新课程,设立合适的教学体系和纵横交错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另外,在工作上,注重实用性教育,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注意安排学生的实践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大有好处。最后,在师资力量上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壮大教师队伍。

7 创新发展的切入点有哪些?

杨哲昆(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院长):

旅游业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先行产业,全行业的创新是必要的起点。海南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具体切入点,要从运作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两方面来入手。模式创新主要指项目开发模式、市场运作模式、经营管理模式等。模式创新是引发创新格局的重要切入点,模式创新意味着理念和原则的更新。而产品创新主要指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具体产品的新式开发。因为产品创新是落实到有形的具体的产品上,最直接诉诸于旅游市场的消费,所以,它是创新格局形成的重要落脚点。

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创新要有新的高度要求,有新的难度要求。高度和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水准的权衡与超越,怎样用文化和发展的眼光去透视国际水准?怎样利用后发优势去快速赶上和超越国际水准?这是创新必须解决的高度和难度的问题;第二,在创新活动中,本土文化的深度把握和融透不仅是旅游业的尖端课题,而且也是海南岛特色化建设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三,作为生态省,生态理念的全面把握和渗透成为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第四,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使创新活动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纳。解决好这些问题,海南旅游业才能真正进入创新时代。

8 本土文化应如何加以保护?

王琳(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文化多样性也依赖于语言的多样化。但在现实中,语言并不总是被看作必须加以守护的文化财富。海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目前有汉、黎、苗、回、壮、瑶、侗等31个民族居住在海南岛,黎语、苗语、海南话以及普通话等十多种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区域中使用着,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多民族、多语言及其良好的区域文化形态,这是海南独有的本土文化特色,在国际旅游岛品牌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受种种原因影响,海南方言的社会地位和言语技能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中呈现逐步落后的趋势。在一些公共电视频道、广播电台,海南方言播放的时段越来越受压缩。而游客来海南,海南的方言也是他旅游体验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为一个致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经济特区,海南不宜忽视对本土语言的保护。建议:一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这种丰富的多元文化和多元语言保护的地位,及其在海南国际形象建设和宣传中的重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政府层面;二是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切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制定符合海南特色多种文化和多种语言政策。三是在对多种语言保护中,要注意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对海南本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宣传。如,多开设一些海南方言和反映海南少数民族生活的广电节目,充分发挥语言的文化传播作用。

猜你喜欢
十二五海南旅游
怀念海南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