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读
11月21日,由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成立的工作组,制定的《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公布。
速冻面米制品是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食品。为规范速冻面米制品生产经营,确保速冻面米制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卫生部在原《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标准》(GB19295-2003)实施基础上,组织制定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将于2011年12月21日起正式施行。
《速冻面米制品》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和相关国家的管理经验,科学分析了我国速冻面米制品的种类、特点及安全风险和消费特点等,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程序。本标准公开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向世贸组织成员通报,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听取了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专家的意见。
新标准修改了速冻面米制品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使其更加准确;参考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采样方案和限量规定,修改了微生物指标规定,采用了微生物分级采样方案,同时根据致病菌风险评估结果,调整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规定,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产品特性和与其他国家标准间的协调性,调整理化等指标规定。
11月17日,第三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晓曦在会上透露,正在全国试运行的新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即将正式启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在会上说,当前,食药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是相对滞后的技术评价能力与科学监管需求之间的矛盾。“十二五”期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要进一步完善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提高风险预警、应急处置能力。
杜晓曦介绍,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弥补了现有系统汇总统计功能不强、过分依赖人工检出药品安全信号的缺陷,可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风险预警。据介绍,“十二五”期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将重点加强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数据的分析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药品安全信号的数据挖掘。并将继续做好基本药物、疫苗、中药注射剂和高风险类药品的监测工作。
11月17日,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无锡表示,经过中国移植学界较长期的酝酿与讨论,已经启动由卫生部委托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主持的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和获取试点工作,并从2012年开始,将在全国全面推行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简称DCD),两年内没有实行DCD的医院,将吊销器官移植资质。
无锡市今年7月被列入全国人体器官移植捐献和获取试点城市,批准展开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工作。9月和11月,两位19岁、一位17岁的小伙子,分别因脑胶质瘤、脑干出血和特重型脑外伤医治无效去世,他们的父母决定无偿捐献出儿子的多个器官,用于救治需要器官移植的重症病人。目前,全国共完成DCD133例,捐献343个大器官。
黄洁夫说,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国家级的遗体器官捐献体系,公民死亡后“捐献无门”,在我国“脑死亡”尚未立法的客观条件下,器官捐献工作宜实行民众自主自愿选择死亡标准,管理层面仍以心死亡为统一标准为宜,即推广DCD,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DCD标准。
11月15日,科技部网站公布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规划》指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件称,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规划》指出,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为衡量和评价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国家已经启动健康战略并正在实施,医学科研投入经费比重日益加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经费约占美国非国防领域科研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达到312亿美元,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英国计划在10年内向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研发投入150亿英镑。无论是投入经费总量还是科技经费的比例,我国医学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医学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快医学科技发展。
11月15日,卫生部在上海召开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南片工作交流会。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会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启动近两年,时间不长,任务很重,收获也很大。随着北京、上海和一些试点城市工作的深入推进,改革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各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马晓伟充分肯定了南片地区国家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他说,首先,便民惠民措施与体制机制改革同步推进。预约挂号、优质护理服务、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等诸多惠民便民措施不仅使群众直接受益,而且形成了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倒逼机制。这些便民惠民改革在推进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例如优质护理服务提出了人员编制少、护理收费低等问题,县级医院改革提出了人事分配等问题。这些体制机制问题的浮现与展开,推动各方共同探索解决,促进了改革步伐。其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的大医院率先进行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找准并化解公立医院的主要问题,必须在三级医院这个层面提出来。
马晓伟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有九项任务,各个试点城市和地区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一些政策推进起来需要过程,不能超越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同时,在一些关键环节上要敢于突破。有些问题过去认为不能碰,但上海等地的实践经验证明,这些问题可以碰。例如,没有价格体系改革,支付方式改革是很难的,而上海对价格体系进行了改革,做得很好。
11月15日,卫生部在京召开全国卫生新闻宣传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是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工作和宣传工作的要求,总结卫生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经验,认清形势,明确形势和任务,积极推进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卫生部副部长尹力主持会议。
陈竺指出,卫生系统要准确把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抓住“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机遇,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把党和政府卫生政策制定的背景和依据讲透彻,把卫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办法、进展成效讲清楚,激发医疗卫生工作者积极投身医改,为人民健康服务,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卫生工作,推动各项卫生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通过新闻宣传工作回应社会热点、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架起卫生系统与社会沟通理解的桥梁。开展风险沟通,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利用好新兴媒体,做好卫生新闻宣传工作。
陈竺强调,卫生新闻宣传工作要紧扣时代主题,为卫生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新闻宣传要配合重大卫生政策措施出台,卫生行业重大新闻和重要活动,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发布信息,通报有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并且针对新兴媒体舆论热点,及时、透明、公开、准确地发布信息,通达社情民意,及时解疑释惑,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11月14日,卫生部2011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部署工作会在京召开。陈啸宏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积极配合国家审计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讲话。审计署行政事业司副司长常利,审计署卫生药品审计局副局长胡安明、副局级审计员全宝,监察部驻卫生部监察局副局长申红中出席会议。规划财务司司长李斌主持会议。
陈啸宏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针对医改工作的不断推进,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资金规模的不断加大,卫生部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注重专家咨询、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地方责任等措施,不断健全了预算管理体制,逐步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了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就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陈啸宏副部长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审计是推进建设法治国家、责任政府的重要手段,深刻理解国家审计对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做好2011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陈啸宏副部长对继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加快预算执行,加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