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阴道分泌物菌群分布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1-01-19 14:39:34邱巍峰肖建新李文霞
河北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女性阴道阴道内乳酸杆菌

邱巍峰 肖建新 李文霞

女性阴道分泌物菌群分布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邱巍峰 肖建新 李文霞

分泌物,阴道;菌群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妇科进行常规体检的1 025例女性,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5±6)岁,以25~45岁为主。入组条件为成年已婚女性;2周内无全身应用抗生素;72 h内阴道局部未行灌洗及使用药物;72 h内无性生活;未在月经期。

1.2 研究方法 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采集:采用规范的妇科检查方法和严格无菌的阴道分泌物采集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超高倍镜专用无菌棉签,在阴道穹窿内转动1周提取分泌物,随后将棉签立即放入无菌试管内[1],随即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检验科行超高倍镜检查。超高倍镜为上海产多媒体显微成像仪(型号DZ-510)。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分泌物超高倍镜检测结果 本研究中,阴道超高倍镜主要检测乳酸杆菌、真菌、支原体滴虫、加德纳杆菌。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是阴道内的优势菌群,占全部样本的96.88%;真菌占5.17%;支原体占4.10%;滴虫占2.83%;加德纳杆菌占5.17%。乳酸杆菌与其他菌群相比,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菌群(P<0.01);50~65年龄组乳酸杆菌、真菌和滴虫的检出率均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 <0.05)。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阴道菌群检测结果 例(%)

2.2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与菌群分布的关系 清洁度Ⅰ~Ⅱ度组乳酸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Ⅲ~Ⅳ度组,而真菌、支原体、滴虫和加德纳杆菌检出率均显著低于Ⅲ~Ⅳ度组(P<0.01);Ⅰ~Ⅱ度组乳酸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菌群,而Ⅲ~Ⅳ度组乳酸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其他各菌群(P<0.01)。见表2。

表2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与菌群分布的关系 例(%)

3 讨论

3.1 乳酸杆菌在维持阴道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生理情况下,乳酸杆菌从多个方面调节阴道内各个菌群的分布、共生,维持阴道内微生态平衡:首先,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增生变厚,糖原含量较高,乳酸杆菌分解细胞内的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内处于酸性环境(pH值≤4.5),抑制其他菌群的繁殖生长,这种作用称为阴道自净作用。其次,乳酸杆菌可以产生过氧化氢和各种抗微生物因子,直接有效地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长及繁殖[2]。

3.2 影响乳酸杆菌的因素 一般文献报道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检出率为50% ~80%[3],本研究的乳酸杆菌检出率为96.88%,考虑与来我院体检的女性人群以大专以上学历,工作为脑力劳动为主有关。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乳酸杆菌的分布:(1)人为破坏阴道内环境的平衡: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正确的进行外阴、阴道清洗及阴道内滥用药物,经常性进行阴道灌洗,性生活混乱,频繁性生活(每周>5次)等[4],都可以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升高阴道pH值,导致病原菌异常繁殖,引起阴道炎。刘菲[5]研究表明,长期从事坐位工作,穿着紧身内衣裤,盆浴,多个性伙伴,误认为阴道冲洗是好的卫生及健康习惯的人,容易出现阴道内菌群失调,导致阴道炎。(2)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雌激素可以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增生、分化,使得细胞内的糖原含量增多,乳酸杆菌分解糖原产生乳酸,维持阴道内酸性环境。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增生减少,变得菲薄,糖原含量减少,产生的乳酸随之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6]。(3)某些药物抑制阴道乳酸杆菌的生长:如长期口服或阴道内应用广谱抗生素制剂,以及一些阴道内避孕药物,如杀精剂等,都能抑制、杀灭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减少后,在起作用下产生的乳酸减少,阴道内pH值随之上升,同时乳酸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和各种抗微生物因子减少,使其对阴道内其他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阴道炎。(4)外源性病原菌侵入:病原菌可以在性生活时被大量带入阴道内,尤其是在不洁性生活、使用不清洁的阴道器具,阴道内放置异物等时,其数量超过阴道的自净作用所能消灭和限制时,即在阴道内大量繁殖,破坏了阴道内各菌群之间的微生态平衡,成为优势菌,从而引发炎症。

3.3 乳酸杆菌分布和年龄的关系 本研究中,50岁以下各组结果显示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上组较50岁以下组的乳酸杆菌检出率显着降低(P<0.05),结果与各文献结果相同,即表明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分布和年龄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增长,阴道内乳酸杆菌数量逐渐下降[7]。阴道内乳酸杆菌分布和年龄的负相关性,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明显下降,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阴道黏膜开始变得萎缩、菲薄,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含量显著减少,产生的乳酸明显减少,使得阴道内pH值升高,导致阴道内微生态平衡破坏,引起炎症,这就是老年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因。有文献报道,阴道局部补充雌激素,可以使乳酸杆菌数量增加,使得阴道内PH值降低,有助于阴道内微生态平衡的恢复与维持[8]。

1 谢灵遐.800例女性阴道菌群分布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81-84.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6.

3 钱利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1-53.

4 Allsworth JB,Peipert JF.Preval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2001-2004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ry data.Obstet Gynecol,2007,109:114-120.

5 刘菲.女性不同人群下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56-1259.

6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2-1358.

7 岳天孚.阴道内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及平衡失调的相关因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13-514.

8 Galhardo Ol,Soares IM Ir,Simoes RS,et al.Bstrogen ettects on the vaginal PH.flora and cytology in late postmenopause after a long period without hormone therapy.Clin Exp Obstet Gynecol,2006,33:85-89.

R 711

A

1002-7386(2011)15-2350-02

10.3969/j.issn.1002 -7386.2011.15.069

项目来源: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090603)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妇科(邱巍峰);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妇科(肖建新);河北省鹿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李文霞)

正常情况下,多种细菌及微生物存在于女性阴道内,其中优势菌群为乳酸杆菌,它和其他菌群之间形成微生态平衡,维持阴道清洁,但当各种原因引起阴道内生态平衡破坏时,如不适当的阴道灌洗、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随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减退时,某些致病菌繁殖增多,成为优势菌,导致阴道炎症的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研究我国女性阴道内菌群的分布,但是多集中于对某个致病菌的研究和治疗上,对系统正常菌群分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妇科进行体检的1025例女性进行了阴道分泌物超高倍镜检查,以研究发现女性阴道内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11-02-26)

猜你喜欢
女性阴道阴道内乳酸杆菌
喝酸奶或可治疗抑郁
科学大观园(2024年1期)2024-01-04 07:50:55
阴道内用药牢记四件事
育龄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衡的相关因素分析
哈尔滨医药(2021年3期)2021-09-03 01:37:20
乳酸杆菌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甘肃科技(2021年9期)2021-04-11 11:19:11
不同生殖内分泌状态下的阴道微生态改变特点分析
女性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中西医防治方法
广告大观(2020年1期)2020-06-03 10:17:33
探讨不同生理阶段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人人健康(2019年13期)2019-08-23 00:43:30
老年阴道炎患者慎用洗必泰
金秋(2019年12期)2019-01-13 15:29:32
老年阴道炎莫要滥用抗生素
家庭医学(2018年4期)2018-07-18 04:31:58
乳酸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致病菌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