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线与书籍设计

2011-01-16 09:07王丽佳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动线视线轨迹

王丽佳

动线与书籍设计

王丽佳

本文把书籍设计中的视觉轨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动线研究书籍与读者的空间关系和书籍翻开这一运动过程,使书籍由平面向立体延伸。文章从研究视觉轨迹问题对书籍设计的现实意义入手,指出视觉轨迹问题在书籍设计中能够促进观众阅读,有效地指引读者的注意焦点,为更好地设计书籍提供了理论指引。

书籍;书籍设计;动线;视觉轨迹

动线与书籍设计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动线在视觉心理中的内觉游动。如同建筑要通过视觉要素引导人们在其中的活动路线一样,在书架上找到一本吸引你的书,取下来,打开书本并翻阅它,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读者的视觉轨迹是如何运动的,读者的视觉心理是如何变化的,本研究注重读者视觉运动轨迹的变化,从普通读者的视觉角度出发,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动线”向度:读者的视觉心理的走向是多维度的,吸引读者走近,书的开合以及阅读顺序,实现信息准确传递,保证作品与观众之间思维和情感顺畅沟通的重要作用。

一、书籍设计中的动线分析

书籍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在这个立体空间中,读者的视线是流动的,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视觉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必然因素,这里所说的视觉是视线停留一瞬间的感知觉。动线是由这每一瞬间的感知觉组合而成的,它代表了每一瞬间读者阅读的心理轨迹,动线如同一只指挥棒指引读者视线的流动,强化了读者视觉心理轨迹的运动规律。所以动线是研究书籍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对动线进行把握的同时,笔者认为书籍设计一定要服从于书籍的内容,著名设计师冯德利希指出:“重要的是必须按照不同的书籍内容赋予其合适的外观,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对于内容的理解,才是书籍设计者努力的根本标志。”书籍中动线原则也应如此,使读者的视觉轨迹按照书籍自身所要表现的内容游走,不是漫无目的的流动。

动线是指人在建筑物内外流动的路线。动线是一个建筑学名词,优良的动线设计在博物馆等展示空间与景观设计中特别重要,如何让进入空间的人,在移动时感到舒服,不易迷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至于家居的动线设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长久居住在这个室内的人,会产生相当复杂的动线,例如主妇走到厨房的路线就可能有好几条,如何考量并留下足够的空间是需要设计的。在书籍设计中动线设计是同样实用的,可以把书视为与建筑物一样的三维立体。正如杉浦康平先生所说,“我把书视为与建筑物一样的三维立体。在建筑学上,将空间切割成平面图、立面图等几种图面。经过横切纵剖,提取局部进行分析、解体。空间是以无数图面的聚积来表现的。将其应用于书籍,书好比是集合这些图面的载体,即一本书容纳着广阔的空间”[1]。在这一广阔的空间中,是由无数的信息来营造的,其中无数的信息以空间为载体,相辅相成。

书籍中的动线和建筑中的动线不同。在建筑中,人在其间的内外流动是单向和固定的。而书籍设计本身因为涉及的空间范围小,其动线是机动的,甚至是互动的。简单地说,书籍中的动线存在双重关系:读者主动选择阅读,以及设计者引导读者阅读。我们在这里主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引导读者去阅读。

建筑物是一个立体、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书籍同样如此,书籍的翻阅可以看做一个立体物的建构过程,书籍的封面、封底、扉页、空白页等都可以是空间的、流动的。

二、动线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也称起承转结,是中国画构图的总体构成方式。作为文章结构术语“起”为开端,“承”指承接开始加以陈述,“转”指从侧面反面论证,“合”指合并前文结束文章;把它们应用在中国画中,“起”指最初的画面物象的摆放,也就是构成的开始, “承”指延续和过渡, “转”是延伸与变化,“合”是结束。在这里,设计者如同指挥家的手势一样,指挥动线运动。

在书籍设计中,“起”为接触书的一刻开始, “承”为翻动这一过程, “转”为视线前后移动,“合”为合起书。这种时间的动态过程充分表现在对书籍翻阅浏览的每一个瞬间。从对封面、环衬、扉页的欣赏,直到对篇、章、节的细读,时间随着空间而展开。设计者在此空间中制造的繁与简、祥与略、前与后等表现形式,诱导着读者的视线循序渐进,使阅读的空间过程成为动线的起承转合过程。

(一)起——书籍信息空间的构建

“起”即这一载体的进入部分,封面构建了这个空间的开启。

书籍封面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所忽视,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在一些书籍设计家的不懈努力下,开始不断提升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功能与文化品位,更重视读者的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人们也更加重视书籍封面与经济的效益关系。美国曾经有一次销售实验,为了搞清楚书籍封面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是成功的封面意味着书籍的销售量可以上升10%,相反,失败的封面设计则意味着销售下降10%,在成功的封面和失败的封面之间就有20%的落差。“漂亮的书籍封面设计具有明显的促销作用,封面上醒目的书名、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和色彩、令人振奋的装帧材料和装订工艺,都起着引起注意、唤起兴趣、促进购买的作用。”[2]因此,探索如何使书籍封面设计满足读者的要求,是设计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 承——过渡

1.环衬、扉页

在书籍的封面与书心之间,位于扉页的前面,有一张对折双连的两页纸,作为衬页,叫作环衬。在封面之后、扉页之前的叫“前环衬”,在书心之后、封底之前的叫“后环衬”。“与封面相比,环衬的美似乎是以含蓄取胜。当读者打开封面,所见的或是一张色纸,或是几个文字,或是淡淡的图像,使读者的视觉在经过了封面的激动之后,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虚灵空旷的视野,于是,在这无垠的视觉空间中,读者的思维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3]扉页在正文的前面,它的含义除了向读者介绍书名、作者名及出版社外,还是书的前奏和序曲,如同戏剧的序幕一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扉页与封面的设计风格要一致,但是比封面更加简洁,与正文的设计风格要统一,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读者的视线才不会脱离书籍之外,使动线统一在整体书之中。随着书籍设计的发展,环衬与扉页不仅仅是保护书籍的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设计者对于书籍整体设计的把握,使读者的视线更加合理地游走于书籍之中。

2.空白页、朦胧页

从视知觉角度分析,人的视觉过程是视觉生理与相应的心理经验联系起来互相作用的过程,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是一种积极的、有选择性的活动。读书需要的是愉悦、舒适的心态,而不是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视觉选择的重点,只是对那些具有强烈视觉感染力,或与周围色彩纷呈的环境中,有着十分明显区别的色彩和简单有趣的形状感兴趣,而那些富有创意且简洁鲜明的空白页,以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它们成为视觉设计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清代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读者面对书籍的内容可能会产生疲劳感,书籍设计中的这些空白页、朦胧页为读者提供了喘息的空间,放松视线减轻疲劳,获得视觉上的轻松,体现设计以少胜多的多价值性。

空白页、朦胧页也是设计师在书籍设计中,按照设计画面空间反思维的规律,经过周密构思所形成的艺术设计的想象空间,它具有创造作品意境、提供想象空间的作用。书籍设计追求更深刻地把握读者的内心世界,书籍设计中的空白页不仅可以使读者得到片刻的放松,而且让读者更有思考的余地,甚至增加一些神秘感,让读者想去翻下一页的欲望。有些书籍设计中不仅留一页空白,甚至是留几页空白,这完全不是无目的的浪费,而是使读者更好地进入书籍之中。现代书籍设计中空白页、朦胧页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使用的材质越来越好,加上工艺多样,使读者更深刻地体味设计师传递给读者的信息。例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敬人书籍设计2号》当中运用了很多空白页、朦胧页的手法,材质非常考究,做工也很严谨,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读者透过朦胧页所见到的是一种若隐若现的画面,使读者像欣赏艺术品一样去欣赏这本书,也使读者在观看图像文字之余有时间仔细品味这本书。[4](如图1、图2)

图2

图1

(三)转——内部引导串联

1.内页

读者的视线游走于书籍内页之间,有如在建筑物中行走,每一条路线都是通向不同目的地的指引,有效的内部串联是指引读者视线前进的重要途径,也是书籍设计中重要的环节。

书籍的内文结构设计,如一页环衬或一页扉页或一页正文,它们有着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它们都基于自己的平面而生存。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装订在一本书内,那么它们的表达方式上已不再是二维空间,而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实在,在读者阅读时,通过一页页的翻看,时间的延续,使其成为思维空间的一个实体,可是,不论它单独设计得多好,都应服从于一个整体,在翻动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感受书籍的每一页连贯不断,又相互依托的关系,在二维空间中感受三维空间的韵律。[5]

版式整体性表现:书籍设计是一件整体的工作,版式设计更应注重其整体性,读者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很好地感受书籍的整体韵味。笔者认为书籍不是静止的物体,它是一个运动着的整体,应重视读者的视觉整体性。所谓整体视知觉,完全是人的一种经验中的组织与构建活动,是与活动、运动密不可分的。人的视觉整体概念绝不是在静态和不动下产生的,而是人与物相对运动的视觉结果。这种整体的运动在书籍版面设计中能够促进读者阅读,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保证作品与读者之间思维和情感顺畅沟通的重要作用。

书籍翻开状态的每一部分是以一块整体呈现出来的,包括对开页的整体色调的统一、内容衔接、前后页版式的承接等。如图3,四个字占据了整体版式的四个角,跨版页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空间关系,读者视线是随着字的顺序行走于版面之中。文字与读者、图片与读者也形成一定有机的运动,读者视线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静止的,是出于一定空间的三维运动体。

图4

图3

如图4,整体版式色调的统一、内容的衔接,读者的视线流动方向随烟圈的方向游走。信息主体突出,读者关注点明确。由于烟圈的大小、方向的变化,读者的视线会随着这种变化而运动。读者的视线在无意识当中自然而然被牵引。这种过程虽然是设计的,但却毫不做作。

2.书籍设计中潜在的节奏

旋律与节奏在书籍内页中是并存的,动线如音乐中的旋律,明暗强弱相当于节奏。书籍在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时,要把握书籍中潜在的节奏、虚实强弱等变化。内页是一个体系完整的连续度,内页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书籍的好坏,所以内页设计相当于戏剧中的高潮部分,是需要设计师花大量时间研究的问题。下面,就内页的动线进行一系列分析,研究书籍设计中读者阅读内页时的视觉轨迹。

如图5,这是连续的四页版面,读者的视觉轨迹随着图片起伏,形成节奏变化的视线。在这些变化中,视线不是单一的,而是有起有落、有需有实的,读者的视线不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而是停停走走,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如图6,在四张连续的版面中,元素统一的设计,使读者的视线一直处于连续的状态中,其中对元素的不同变形是吸引读者的有效手段,整体版面的色彩连贯,动线设计流畅。

图5

图6

如图7,在六张连续页中,箭头指示方向是读者对图片明暗感觉性的强弱,由于图片的明暗选择不同,读者的视线随着明暗起伏,图中对图片的排列不是完全的明或完全的暗,而是明暗交叉排列,读者的视线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而是会随着视线的强弱起伏变化,形成流动的视觉空间。

图7

(四) 合——结束

书籍的封底是封面设计的延续,它延续了封面的色彩、图形等,对封面进行连续性的视觉信息传递,它和封面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设计。所以封底的动线设计也是封面的延续,读者的视觉轨迹是从封面过渡到封底的,它与封底是一体的。读者的视线落地封底的过程是一本书阅读过程的结束,也是动线最后停留的地方。

书籍的动线设计应该对视觉具有引导力,引导读者的视觉轨迹。读者的视线游走于书籍构成的空间中,通过在书籍设计中统领起承转合的动线,完成整体阅读过程。

三、动线贯穿于翻动之中

读者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充分表现在对图书翻阅浏览的每一个瞬间。在《敬人书籍设计2号》中,作者运用了连续的翻阅形式,读者的视线始终贯穿于翻阅之间,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如图8、图9,读者的视线首先停留在A处,通过翻开1、2之后视线进入下一页,书籍完全打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3、4两部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阅读,这为翻阅提供了更多种可能,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随后3、4的翻阅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图8

图9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书籍随着翻阅形式的不同,翻阅的顺序也有所不同,读者的视觉轨迹相应也是发生变化的。这个不间断的过程也是当今很多书籍设计师追求的一种视觉效果,读者从不同角度翻阅书籍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动线随之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的视觉轨迹。

在书籍的内文设计中,动线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者更强调整体统一的视觉轨迹。整体的往往比松散的更令读者印象深刻,所以,在书籍设计中,设计者不但要重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可造成松散、各自为政的状态,更要加强整体的组织结构和方向的视觉秩序,使整个版面以周密的组织和定位来获得严谨的版面秩序。[6]单页版式如此,双页、连页或展开页的版式设计也是如此。

随着书籍种类的越来越多,书籍的翻阅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图10,这本书的翻阅是从两个方向都可以进行的,打破了以往一本书只能从左或从右单一的翻阅形式,读者的视觉轨迹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游走,丰富了动线,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更关注整体书的翻阅设计,这对提高读者视觉轨迹的连贯性、丰富动线的多样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图10

[1]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 [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35-38.

[2]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89-192.

[3]贡布里希.秩序感[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120.

[4]菊生.造型艺术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56-363.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20-221.

[6]王汀.版面构成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2000:99-102.

M obile Trajectory and Book Design

WANG Li-Jia

Taking the visual tracking in books design as research subject,the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ooks and readers centering onmobile trajectory aswell as themovement of opening a book.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visual track for the book design,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visual track of book design can promote the audience’s reading,effectively guide readers’attent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better book design.

book;book design;mobile trajectory;the visual track

G232.3 J524.1

A

1672-2795(2011)01-0075-06

2010-09-19

王丽佳 (1981— ),女,黑龙江肇东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荣成264300)

猜你喜欢
动线视线轨迹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轨迹
轨迹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参观动线设计研究
你的动线在哪里?
轨迹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当代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