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耀,刘延平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鹏耀,刘延平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通过问卷调查利用191家企业的资料,以网络位置和吸收能力为中间变量,实证分析了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网络能力对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作用;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而吸收能力对网络位置的作用未能通过验证。
网络能力;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企业绩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深受网络化逻辑的影响,网络在社会新形态的构建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且改变了企业在生产过程、经验分享中的操作和结果。因此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网络成为企业在现阶段竞争中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成功管理与其他组织间各种关系的能力就是网络能力,网络能力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核心的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企业掌控资源的能力,还来源于企业在外部网络中所掌控的网络资源和协调网络发展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从网络化的视角出发,处理好与外部网络内主体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网络能力。网络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并非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变量产生的。本文将以网络位置和吸收能力为中间变量实证检验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本文把网络能力界定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关系组合能力四个维度。
良好的网络愿景能力一方面能够使企业获得对网络的控制权,另一方面企业能够主动发现嵌入在网络结构中有价值的机会和活动、对网络环境有较好的认识,从而企业有可能成为焦点企业,靠近网络的中心位置。同时企业凭借在网络中的核心位置可以获取网络内的关键资源,有利于后续对新知识的吸收。
网络构建能力从网络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进行定位,并能动地输出企业的管理模式,以推动网络变革,实现企业价值。网络构建能力决定了企业在网络中的实际地位,不仅影响企业直接的经营与创新活动,而且由于路径依赖限制,更会影响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的后续表现。网络构建能力包括网络开发、网络联结、网络学习和网络控制四个维度,其中网络学习对于吸收能力的影响是最关键的。网络学习是企业获取合作经营、吸收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经验教训的传播和企业内部对这些经验的回应。
关系管理能力涉及的是对二元关系的管理。网络中相互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的企业之间要想进行业务往来、资源互补或者获取信息就要通过与两者都同时具备直接联系的焦点企业,这时处于中间位置的企业就处于关键的位置。而二元关系的优化则有利于企业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代价获取这些资源;当发生冲突时,良好的关系协调可以保证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吸收新知识、利用新资源。
对二元合作关系管理的改善并不等于能够对整个网络中的各种关系进行有效管理。在网络背景下对核心企业多元合作关系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元合作关系的完善可以更进一步提高焦点企业的网络位置。当把视野放在整个网络时,一方面,企业可以从更宽阔的范围内去识别相关的新知识和资源;另一方面,对网络内关系的组织、整合和重构,有利于企业综合利用网络内部不同个体的资源,实现新知识的开发和利用。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a:网络愿景能力对网络能力有正向作用;
H1b:网络构建能力对网络能力有正向作用;
H1c:关系管理能力对网络能力有正向作用;
H1d:组合管理能力对网络能力有正向作用;
H2:网络能力对网络位置具有正向作用。
H3:网络能力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作用。
2.2.1 网络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社会网络分析中,通常用如中心度和结构洞来衡量网络中个体的位置。网络中心度反映了企业处在网络中心位置的程度,处于高中心度的企业说明其居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而低中心度企业则离网络核心位置较远,居于网络的边缘。中心度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取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资源,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源决定了其获取不同知识的能力,从而影响了企业对新市场机会的认知和反应能力。中心度强调自我的直接联系的特性,而结构洞关注的重点是与企业自身联系的企业间的关系模式。在企业网络中,如果存在由于某些组织间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产生的“洞”,那么处于无直接关系的两个组织之间的企业就成了“桥”,“桥”的作用就在于把这两个组织联系起来,在联结的过程中同时拥有了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从而提高了企业整合这些资源谋求利益的可能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2.2.2 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通过其四个维度即评价识别、获取资源、消化能力、开发利用外部资源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评价与识别是企业吸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利用先前相关知识进行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提高存储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收集、利用新知识,从而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和绩效的提高。资源获取的能力越强,获取的资源效率越强,企业就越能获取关键资源,企业将获取的资源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构建、组合和匹配,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最终解决企业的成长问题。获取的资源只有结合企业自身未来发展的战略,被企业充分理解吸收后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转化为竞争的优势。而企业要将新获取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需要使用已经被创造和内化的知识,最终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这也是吸收能力的价值所在。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5a:评价识别能力对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H5b:获取资源能力对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H5c:消化能力对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H5d:开发利用能力对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H6: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利用其中心位置可能获取了特定的新知识,但是如果对新知识没有充分的吸收能力,也无法提高其创新和绩效。如果企业有着较强的知识转移与吸收能力,那么这种中央位置对企业的创新产出和绩效都有正向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给出以下研究假设:
H7:吸收能力对网络位置具有正向作用。
首先,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问卷发放对象为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和威海市的制造业企业。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191份,有效回收比例50.3%。
其次,本文对企业绩效、网络能力的四个维度、网络位置以及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借鉴已有文献结合本文的研究目标设计了不同的题项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回收问卷企业样本的各控制变量特征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确认样本分布的合理性,并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变量网络能力、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企业绩效以及其各自构成的测度量表分别进行了效度检验和信度检验,形成了与调研目标拟合度较好的样本数据,为后文的分析结果提供了普遍性、真实性保障。
最后,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前文提出的网络能力影响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各项假设进行整体地检验与修正。表1为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及显著性分析结果。图1为AMOS7.0输出的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结构方程模型中关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共有4条路径是显著的,分别是“网络能力→网络位置”、“网络能力→吸收能力”、“网络位置→企业绩效”、“吸收能力→企业绩效”。
从表1可以看出,网络能力与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管理能力、组合管理能力的未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1、1.177、1.22、1.168,因此网络能力与以上四种能力均为正向相关关系,假设H1a、H1b、H1c、H1d在p<0.001显著水平下均通过验证。网络能力对网络位置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路径,其未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783,在p<0.001显著性水平下假设H2获得通过。网络能力对吸收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路径,其未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1.032,在p<0.001显著性水平下假设H3获得通过。网络位置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路径,其未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892,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假设H4获得通过。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路径,其未标准化的路径系数为0.734,在p<0.001显著性水平下假设H6获得通过。吸收能力与评价识别能力、获取资源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开发利用能力的未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1、1.192、1.099、1.048,因此吸收能力与以上四种能力均为正向相关关系,假设H5a、H5b、H5c、H5d在p<0.001显著水平下均通过验证。
本文在构建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时,曾经发现吸收能力到网络位置的路径系数相应的C.R.低于1.96的参考值,同时P值不显著,因此本文随后对C.R.最低的吸收能力到网络位置的路径从初始模型中进行删除。因此,在本结构模型中吸收能力对网络位置的正向作用未得到实际检验,假设H7未获得通过。在既定的样本分析下,本文认为吸收能力对网络位置的正向影响作用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在我国目前企业网络环境中,被调研企业面临的企业网络关系环境往往是处于低层次的合作阶段,且多数是处于显性资源的合作阶段,其对于吸收能力的要求相对于高层次的价值网运营模式来说相对较低。因此,吸收能力对于网络位置的影响作用相对不明显。
[1]Burt,Ronald 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Moller KK,Halinen A.Business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Managerial Challenge of Network Era[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28):413-427.
[3]Powell WW,Koput,K W,Smith-Doerr L.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1):116-145.
[4]Ritter,et al.Measuring network competence: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J].The Journal of Business&Industrial Marketing,2002,(2/3): 119-138.
[5]郝生宾,于渤.企业网络能力对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4):77-80.
[6]任胜钢.企业网络能力结构的测评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1):69-80.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Networking competence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WANG Peng-yao,LIU Yan-ping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Using data collected vis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191 enterprises and with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as the inter mediate variables,the paper studies empirically the effect of networking competence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finds that i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which,in turn,play a positive role in business performance,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network position is left unstudied.
networking competence;network position;absorptive capacity;business performance
F270.3
A
1005-152X(2011)02-0131-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1.02.042
2011-01-17
王鹏耀,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企业战略;刘延平,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