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秦,李永飞,张 艳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
苏 秦,李永飞,张 艳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以陕西省10大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C-D生产函数法、聚类分析法、DEA差额变数法、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利用DEAP VERSION 2.1、EVIEWS等软件,对陕西省制造业的物流特征、物流中间需求、物流效率、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及贡献、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互联动现状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制约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瓶颈因素,找到推动二者快速联动发展的突破口及未来发展方向。
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C-D生产函数;聚类分析法;DEA;关联分析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作为新型服务产业形态的物流业已成为陕西省致力发展的黄金产业[1]。2008年陕西物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8.3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21.4%。物流业对于深化陕西劳动分工、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提高陕西省制造业生产效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推动陕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物流业也是吸收就业的重要部门,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业就业人口的5%~8%由物流业吸收[3]。
陕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2008年陕西工业生产增加值(由于制造业增加值没有进行独立核算,一般在学术研究中以工业增加值的80%进行估算)占陕西省GDP的43.94%左右,对于陕西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陕西制造业创造的物流业务量占物流业总业务量的70%以上,制造业物流总值占陕西省物流总值的80%以上,是陕西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同时,作为西部重要省份的陕西省,位于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中心地带,在中国沿桥经济带建设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联南带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是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重点物流区域和物流节点之一,陕西省具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条件和优势。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提升陕西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陕西物流业发展、推动陕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2]。
近年来陕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两者联动却相对滞后,导致陕西省制造业规模较小,物流资源利用率偏低,运作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陕西物流业、制造业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上述原因,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受到了陕西地方政府、学者及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07年,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参照《全国“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陕西率先出台了《现代物流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更为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此后,2009年陕西省制定了《陕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作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因此,分析陕西省物流业、制造业联动现状,探究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滞后的根本原因,并通过有效的途径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当务之急。
国内学者也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张国云研究发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是10大产业振兴的迫切要求,建议依据制造业物流的特点,制订中国制造业现代物流专项规划,进而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及联动发展[4]。王纪勋在C-D生产函数方法中引入物流变量,实证检验了江苏物流业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5]。邵扬等应用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将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代表物流产业,分析中国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发现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仅次于工业,而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却较弱,对物流业的需求程度也较低,物流业发展要充分利用下游制造业等的拉动作用[6]。彭本红等通过共生理论,分析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共生关系,认为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合作联动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但现阶段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度更大,制造业实行物流资源外包,会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7]。
目前,关于制造业与物流等服务业联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联动现状及其对策的定性分析,缺乏对具体制造业物流特征等的深入分析及物流效率的定量联动研究[8-10]。本文以2009年国务院提出10大振兴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陕西省及中国历年统计年鉴及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应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对陕西省物流业、制造业增加值,主要投入要素、增长率及其生产率,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现状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D生产函数、DEA差额变数法、聚类分析法、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利用DEAP VERSION 2.1、EVIEWS等软件工具,对陕西制造业各重点行业对物流的中间需求、物流业对各重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及贡献、制造业的物流效率、物流特征及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互联动关系和联动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
近年来,陕西省物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大。陕西物流业增加值①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统计数据还不完善,因此本文借鉴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利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来代替物流业增加值。从1996年的93.1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352.57亿元。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也迅猛增长,特别是2008年陕西物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8.3亿元。同时,物流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物流费用成本也有所下降,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由2005年的21.7%下降到2008年的21.4%。
通过对全国各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物流业增加值聚类分析发现,物流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市,陕西省物流业规模高于宁夏、西藏等大多数西部省区(除四川、内蒙外),但与山东、广东等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各省区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及其聚类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陕西省相对于其他西部省区,虽然在物流产业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增长速度较慢,平均增长速度仅为9.85%,低于大多数西部省区,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主要将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作为物流产业的两个重要投入要素,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2003—2008年间中国东中西部31个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及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陕西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较快,2008年物流业固定资产达448.3亿元,2003—2008年期间,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23.34%,高于大多数的中部及西部地区,但与一些东部地区平均增长率28.21%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陕西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着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同样不容忽视。在就业人数方面。目前,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陕西省的物流产业职工人数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说明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物流行业劳动力投入开始注重人员素质及劳动力效率的提高。
将物流产业固定资本投资和就业人数作为两个主要的投入要素,将物流产业增加值作为主要产出指标,利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对2004—2008年陕西省物流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得出陕西物流产业的DEA相对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陕西省2003—2008年物流技术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全要素生产率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其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下降,从而使得技术效率降低所引起的。陕西目前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人才等方面均比较薄弱,因此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及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改善物流人才结构,引进高级物流人才及高级物流管理方法是陕西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陕西省物流业存在49.26%及59.02%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冗余。因此,改善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率,同时增加科技投资,提高物流产业技术水平是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1—2007年,陕西制造业中的9大重点产业大多呈现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其中能源产业不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远高于其他产业,对促进陕西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装备制造业、轻工、石化产业也表现不俗,稳居九大产业前列。而汽车、有色金属、钢铁等产业发展迅速,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50%,是陕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相对来说,陕西纺织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陕西各产业固定资产规模与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如产业增加值较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业、轻工、石化产业,其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陕西制造企业对投资的高依赖性。而汽车、有色金属产业虽然初期固定资产规模较小,但近年来投资强度较大,2001-2007年间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40.8%和20.29%。特别是汽车行业,2007年固定资产规模为2001年的6.4倍。而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规模,但增长速度较慢。近年来,陕西钢铁和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也相对较少,特别是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总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是近年来陕西纺织行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为了反映陕西省制造业发展状况,本文对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的发展速度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1—2007年间,无论是陕西还是全国,制造业各重点行业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平均增速大多高于10%,总体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而其中某些产业,如能源、石化、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达40%,这也与中国及陕西省工业发展中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
表1 2001-2007年制造业9大产业投入要素、增加值增长率表
相比全国,陕西能源、石化、钢铁、有色、汽车等行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该产业发展水平。装备制造业和轻工行业虽然属于陕西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增长速度较慢,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电子信息、纺织产业则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陕西对于资源依赖性比较强,在能源等产业上发展势头强劲,但其高科技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陕西来说,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增加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轻工、石化、汽车、有色等行业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陕西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其中汽车行业差距最为显著,陕西约为中国的3倍。而中国在装备制造业、钢铁、电子信息、纺织等产业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陕西,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业。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增长速度仅为中国的15%,陕西纺织业固定资产出现了负增长,而中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平均增长11.91%。在劳动力投入上,制造业整体增长速度缓慢,这也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同。第二产业劳动力比例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动力。陕西在能源、汽车、有色、钢铁等产业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近年来陕西上述四个产业的快速扩张有关,其余产业增长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单要素生产率分析
从陕西及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制造业9大重点产业中,陕西能源、汽车、有色、钢铁等四个行业资本收益率略高于全国,但在装备制造业、轻工、石化、电子信息及纺织等行业资本收益率上,陕西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陕西上述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多低于全国水平(能源除外),因此,总的来说,陕西大多数制造行业的资本收益率、劳动生产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2.陕西省制造业各重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以各产业固定资本投资和就业人数作为两个主要的投入要素,将各产业增加值作为主要产出指标,利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对2001—2007年陕西能源、装备制造业、轻工业、石化、汽车、有色金属、钢铁、纺织、电子信息业等9大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其生产率变化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2001—2007年间,上述9大产业的生产率总体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速度为23.9%,且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但2002—2003年间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小于1,说明2003年相对于2002年技术进步呈负增长状态。同时,虽然上述产业技术效率总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2001—2002年、2003—2004年、2004—2005年间技术效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其规模效率总体下降所致。因此,提高技术效率,特别是改善其规模效率,进而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未来陕西上述9大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向。
对陕西制造业上述9大重点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01—2007年间,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比较迅速,其中以有色和钢铁产业最为显著,平均增长速度达38.5%,而电子产业增长最慢,仅为9.1%。所有产业技术进步显著,但某些产业,如装备制造业、轻工及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相比于2001年有所降低。技术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技术进步更为迅速。同时,对各产业技术效率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进行分析,发现有色和电子信息两个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出现了负增长,纺织产业规模效率变低。因此,针对上述产业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中国对物流产业的统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关于重点工业企业的物流状况的统计数据尤其缺乏。这里主要通过投入产出表中产业间的中间投入产出情况对制造业重点产业的物流中间需求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
表2 制造业重点产业对物流的中间需求占物流总产出的比例表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只有第三产业对陕西物流的拉动作用较大,装备制造业、轻工、汽车、电子信息业对陕西物流的需求拉动与全国基本持平,其它产业对陕西物流业的需求拉动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陕西省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拉动还比较小,钢铁、石化、有色等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还有待改进。
陕西的物流中间投入比例大于中国平均水平,这说明陕西物流业具有更加明显的生产者服务业特征(见表3)。同时陕西的第三产业对物流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制造业,而中国第三产业只略高于制造业;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比例陕西省小于中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一方面,在近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是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符合服务业“自我增值”的国际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陕西目前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拉动还比较小,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还有待改进。
由表3可知,与中国平均水平相比,陕西省农业、轻工、有色、钢铁行业对物流的中间消耗较低,这说明该类行业对物流业的依赖度较低,这一定程度是由于行业较低的物流社会化水平所决定的。因此,为了促进陕西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在于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各产业物流需求的社会化也不容忽视。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陕西工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制造业对物流的中间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因此,陕西省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的同时,应该着力满足各大产业,特别是能源、装备等对物流业拉动效应较大的产业的物流需求,从而促进陕西省物流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制造业物流效率。
表3 物流业对制造业重点产业的中间投入占该行业所有中间投入的比例表
考虑到物流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中间投入要素之一,本文假设劳动力(L)、物质资本(K)及物流(W)是制造业主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则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对数转换模型为:lnYi=lnAi+αlnKi+βlnLi+γlnWi。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选取1998-2008年为研究年限,数据来源于1998-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Yi、Ki、Li分别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其中,Yi为各大中型工业企业i的增加值,Ki为各大中型工业企业i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Li为大中型工业企业i的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A为其他因素对制造业的影响,假设A为常数。α、β、γ为弹性系数,分别为资本、劳动力和物流对制造业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影响程度。此外,本文借鉴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利用货运周转量来表示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5]。为保证结果的可比性,消除价格波动水平对结果的影响,以1998年价格为基期,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及出厂产品价格指数对制造业各产业各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加值进行平减。应用EVIEWS统计软件对上述方程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出物流等各生产要素对陕西制造业9大振兴产业的贡献效应(见表4)。
表4 陕西物流业对制造业各产业的贡献系数估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陕西省物流业固定资产存量对装备制造业、轻工、汽车、电子和纺织等产业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虽然近年来陕西省有色、石化、钢铁行业固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固定资产对该产业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某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相对较慢但对产业增长拉动作用显著的产业,如电子及纺织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也是陕西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根据陕西统计年鉴中的各项统计数据,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陕西省物流业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2002-2007年陕西货物运输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表
由表5可知,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及进出口总额的关联度都超过0.6,达到显著相关性。其中,在影响货物运输量的各相关因素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货物运输量的关联度最大,高达0.982 5。这说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高,居民消费对物流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进出口总额与物流产业的关联度最低,这与陕西进出口总额还比较小,国际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因此发展国际物流,特别是发展保税物流园区是陕西物流需要努力的方向。而目前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产业的关联度也比较低,仅高于进出口。这主要是由于陕西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物流技术还比较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无法有效的满足制造业物流需求。另一方面,陕西目前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还不高,对物流的中间需求还比较少,对物流产业的拉动还不够强。
根据物流发展规划中中国物流节点城市的确定,同时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以及一些全国性的物流节点,包括厦门市、青岛市以及同处西部的兰州市,将陕西制造业各重点产业与物流业的关联程度与上述省、市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见表6)[11]。
表6 2002-2007年各地区货物运输量与其制造业九大重点产业增加值的灰色关联系数表
表6的每一列数据分别反映了各地区现代物流 业与制造业九大产业之间关联度大小的排序情况,其中每个数字的右上标代表了该产业在本地区关联度排序的名次。由此表可以看出,陕西省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汽车和装备制造业与物流行业关联效应比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子信息行业、汽车、装备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为其提供了软、硬件支持,同时,轻工、汽车、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地区相比,陕西能源和石化行业与物流产业关联效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陕西目前能源及石化产业仍然以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其薄弱的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技术水平使得该产业物流效率较低。而有色和钢铁行业对于大多数的地区来说,其与物流的联动效应都比较弱,这主要是由于相比于其他产业,虽然近年来陕西有色及钢铁行业快速扩张,发展较快,但总体来说规模较小,对物流的拉动作用有限。而钢铁、有色行业与物流产业较弱的产业关联也是导致其关联效应较低的原因之一。
陕西省制造业及物流业对陕西省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陕西省制造业规模较小,物流的社会化需求不足,物流企业专业化能力不够,缺乏必要的物流服务市场体系与政策环境,物流资源利用率偏低,运作成本相对较高,致使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在对陕西省物流业、制造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互联动关系和联动水平等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等作为陕西省物流业发展基础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关联效应比较大。而能源和石化行业由于以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为主,与物流业关联效应较低。有色和钢铁由于规模较小且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较弱,导致其与物流业联动效应也较低。另外,陕西省物流规模较小,尤其是陕西国际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进出口总额还比较小,进出口总额与物流产业的关联度也很低。现有物流供应水平将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物流缺口将不断加大,物流短缺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制约陕西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联动效果,最终会影响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
增加除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之外的物流各项投入,改善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同时增加科技投资,改善投入结构,提高物流能力、投入效率及物流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提高其与制造业的联动水平,是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扩大制造业规模,促进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进而推动物流业发展是未来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重中之重。提高物流供应能力及与制造业的联动水平是未来促进陕西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发展国际物流,特别是发展保税物流园区是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1] Jeffrey P C.The Broader Effects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Spatial Econometrics and Productivity Approach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10,46(3).
[2] 苏秦,张艳.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讨[J].软科学,2011,25(3).
[3] Wang Q Y.Progress of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7(1).
[4] 张国云.论十大产业振兴与制造业、物流业的联动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5).
[5] 王纪勋.物流产业发展对江苏经济推动作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邵扬,梁亮,张屹山.基于投入产出的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
[7] 彭本红,冯良清.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机理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
[8]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9]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3).
[10]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J].产业经济研究,2008(4).
[11]魏明侠,王琳,李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果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0).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Status and Linkage Analysis of Shaanxi Province
SU Qin,LI Yong-fei,ZHANG Yan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Letting the top ten industries of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main study object and applying CD production function,cluster analysis,DEA variables method,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use DEAP VERSION 2.1,EVIEWS software,the authors analyze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characteristics,logistics middle demands,logistics efficiency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analyze the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the contributions from logistics industry to manufacturing in depth.Then the authors analyze linkage status and linkage dynamic chang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manufacturing;logistics industry;interactive development;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cluster analysis;DEA;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责任编辑:马 慧)
F259.22
A
1007-3116(2011)12-0089-08
2011-07-20
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供应链质量控制与协调研究》(20090201110031);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WL0909300563)
苏 秦,女,河南民权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李永飞,男,河南临颍人,博士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质量管理;
张 艳,女,湖北襄樊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产业发展战略。
【统计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