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文教师现状调查研究①

2011-01-11 09:39林奕高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华文印尼学历

林奕高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10)

印尼华文教师现状调查研究①

林奕高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10)

印尼;华文教师;问卷调查;现状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其他材料,分析了当前印尼华文教师的情况和近几年出现的变化:年轻华文教师越来越多,但职业忠诚度不如其他年龄段教师;性别失衡及年龄断层情况仍旧严重;华文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收入水平均逐步提高;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进行教学占绝对比例。论文还就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引言

近几年,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迅速,而印尼无疑是其中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印尼华文教育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印尼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虽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统计数据,但普遍认为印尼的华人华侨超过 1000万②关于印尼华人数量,没有一个确切的官方统计数据,本文采用普遍认同的数据。(宗世海、李静,2004;温北炎,2008;陈杰,2009)。其次,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关。上个世纪末,受禁了 30多年的印尼华文教育才得以逐步恢复,随着印尼政府对待华文教育政策的逐步宽松,印尼华人积压的学习华文和创办华校的热情得以迸发。华文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其中以华文师资问题最为突出。李秀坤 (2003),马跃、温北炎 (2003),唐燕儿 (2004),蔡贤榜 (2006)都曾对印尼华文教师的情况做过调查研究,这些对我们了解当时印尼华文教师的情况提供了帮助,也是我们作比较研究的重要材料。此外,宗世海、李静 (2004),宗世海、王妍丹 (2006)等也就印尼华文师资问题做过专门的探讨,这些对我们更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印尼华文教育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跟踪调查。我们也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关情况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

本文材料主要以 283份印尼华文教师抽样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还包括 387份印尼华文教师的教学总结以及 2002年 9月~2010年 3月报读暨南大学华文教育专业③2005年前专业名称为 “对外汉语 (华文师资方向)”,为方便叙述,下文 “华文教育专业”包含两者。本文没有区分“华文教师”和“汉语教师”,主要因为在印尼这两者具有一致性。的 770位印尼函授学员的入学资料。此外,笔者这几年一直从事海外华文师资培训工作,先后多次到过印尼的雅加达、万隆、三宝垄、泗水、峇厘、棉兰、先达等城市参加印尼华文师资的培训工作,经常就有关问题向他们了解情况,这些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当前印尼华文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2.1.性别与年龄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283名华文教师全为印尼华人,其中,男、女教师数量分别为 52和231,所占比例分别为 17%和 83%。这一数据与马跃、温北炎 (2003),蔡贤榜 (2006)当时调查的情况相比,比例失衡更严重 (见表1),说明新加入的男性华文教师数量要远比女性的少。马跃、温北炎 (2003)曾对印尼华文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情况表示担忧,认为“这种性别不平衡的趋势从长远来说是不利于语言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尽管这种担忧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正如中国国内的中小学教师 (尤其是文科类教师)大部分是女性一样,由于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等原因,这种状况恐怕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较大的改变。

表1:不同时期印尼华文教师性别比例对比 (%)

年龄分布方面,283名华文教师中,30岁及以下的有 102人,占 36%;31~40岁的有 38人,占13%;41~50岁的有 13人,占 5%;51~60岁的有 55人,占 19%;而 61岁以上的有 75人,占27%,总体而言,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格局。这一结果表明,一方面 51岁以上的华文教师是主体,占了调查人数的 46%;另一方面,30岁及以下的华文教师所占比例也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加入到华文教育这一行业中,是可喜的现象。而 31~50岁的华文教师较少,断层现象明显,这主要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关。这一年龄段的人成长阶段正好处于印尼华文教育遭禁的时期,他们中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华文教育,担任华文教师存在一定困难;加上这部分人一般都有既定的工作,需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要他们中途改变工作比较困难。而年龄较大的华文教师在华文教育遭禁前已经接受过较正规的华文教育,年轻一代则在印尼华文教育解禁后也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学习华文的机会,两者成为华文教师队伍的主体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还统计了 2002~2010年就读于暨南大学华文教育专业 (函授)印尼学员入学时的年龄,发现入学平均年龄虽出现波动,但大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见图 1;此外,在年龄结构方面,尽管各学年入学的 51岁以上学员仍占较大比例,但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小;同时,51岁及以下学员所占比例在逐步增加,尤其是 30岁及以下的学员比例增长速度最快,见图 2。

图1:2002~2010年暨南大学华文教育专业 (函授)学员入学平均年龄

图2:2002~2010年暨南大学华文教育专业 (函授)学员入学年龄分布比例 (%)

2.2.学历分析

下面来看学历情况。在我们调查的 283名华文教师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 41%,大专学历的占 32%,大学在读或高中毕业的占 12%,初中毕业或其他的占 15%。与马、温 (2003)的调查相比,印尼华文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见表2。而在这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中,毕业于印尼高校的占了 43%,毕业于中国大陆高校的占 42%,毕业于中国台湾高校的占 9%,其他的占 6%。

表2:不同时期印尼华文教师学历水平对比 (%)

2003年时,印尼的华文教育刚复兴不久,华文教师的学历水平基本上还是解禁前的情况,整体水平较低。这几年,随着参加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国内高校远程函授学历教育学员的相继毕业,加上一些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印尼留学生回国后也加入华文教师的行列,印尼华文师资整体的学历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我们以“年龄”为自变量,以 “学历”为应变量,零假设为 “年龄因素对学历水平没有影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F=4.909,P=0.000<0.001,否定零假设,说明即使在千分之一的水平上,年龄因素对学历水平的影响还是明显的。表3是此次调查的各个年龄段印尼华文教师各学历水平所占的百分比。我们发现,高学历 (指大专及以上学历)在 50岁及以下的华文教师中所占的比例要比 51岁以上的高很多。

表3:不同年龄段印尼华文教师学历水平分布比例 (%)

进入 21世纪以来,中国与印尼的外交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印尼政府进一步实施宽松的华文教育政策,这些因素都大大激发了当地华人学习华文的热情;同时,印尼政府正逐步将华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也意味着将提高华文教师的入行门槛。不管是国民学校、国际学校,还是华文补习学校,甚至家教,高学历往往意味着高收入。因此,许多原先不太在乎学历的华文教师也积极投入到学历学习中去,尤其是这几年暨南大学等高校在印尼开展远程函授学历教育,为许多在职华文教师的学历学习提供了契机,单暨南大学已毕业的和目前仍在读的函授学员就逾千人。在与当地华文教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印尼教育部早有规定到国民学校任教的教师必须获得学士学位,拿到教师证,只是由于华文教师奇缺,这一政策无法对华文教师实施,所以目前还有很多华文教师是高中毕业的,但这些老师只被当作兼职教师,按上课节数付工资,没有什么福利保障。不过,政府对已达到学历要求、获得教师证 (Sertifikasi Guru)的全职华文教师提供每月 1200000印尼盾 (折合人民币约 920元)的经济补贴,并且可能会在 2013年严格执行教师学历化的规定。这一政策给许多还没拿到学士学位的华文教师带来很大的危机感。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印尼华文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仍将继续提高。

2.3.教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5年及以下教龄的华文教师占 49%,6~10年的占 25%,11~15年的占 8%,16~20年的占 6%,21年以上的占 12%。从调查结果看,10年及以下教龄的华文教师占了74%,11年以上的只占 26%,表明大部分华文教师是在印尼华文解禁后才投身华文教育工作的。具有 11年以上教龄的华文教师大部分年龄在 60岁以上,他们大都是印尼华文遭禁前一些华校的教师或受过正规华校教育的人士。

3.工作量、收入情况及职业忠诚度分析

3.1.工作量

调查发现,周课时在 10节及以下的华文教师占了 30%,11~15节的占 23%,16~20节的占16%,21~25节的占 18%,26节及以上的占了 13%。进一步了解发现,周课时在 10节以下的大都是兼职的华文教师,他们要么年龄较大,要么自己经营其他生意或从事其他工作,有些还是无偿进行华文教学的。而有些课时量大的华文教师,每周的教学量达到 50节,甚至更多,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上课。

除了在学校教授华文,许多教师为了增加收入,会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华文家教,有的干脆只做家教。调查结果显示,66%的印尼华文教师从事家教。而在这些从事家教的华文教师中,69%的人周课时在 10节及以下,12%的人在 11~15节之间,13%的人在 16~20节之间,6%的人在 21节以上。相对而言,家教的门槛没那么高,教学时间相对比较自由,约束较少,而收入并不比在学校教书低,因此成为许多华文教师创收、养家糊口的主要途径。有些华文教师表示,如果不做家教,只在国民学校①印尼的国民学校包括国立国民学校和私立国民学校两类,均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国立国民学校是国营的,那里的正式教师属公务员;私立国民学校主要由教会或华人个体创办,除了一些历史形成的私立国民学校以外,印尼目前新兴的三语学校也属这一类。教书的话恐怕连吃饭的钱都不够。另外,由于华文教师几乎不可能成为国立国民学校的正式教师,不能享受公务员的待遇,也就是说没有退休养老等保障,因此不得不多做几份家教,靠自己多挣些钱来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李嘉郁 (2008:102)认为,大量华文教师从事家教的现象不符合职业化的要求,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这一观点本身是对的。但就目前海外华文教育的情况来看,不仅仅是印尼,其他国家华文教师做家教的情况也很普遍,这是客观事实。换个角度来看,家教现象的盛行也是汉语热的一种体现。尽管许多国家宣称已把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汉语课程在很多国家的国民学校里只是一门选修课,课时量很少,对升学就业还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对华文教师的真正需求也就不是很强烈。家教为华文教师的生存提供了另外一种保障,所以,我们不仅不能忽视这一现象、这一群体,反而应该重视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如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编写针对华文家教的教材等,只有这样,华文教师这一职业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3.2.收入情况分析

尽管我们的调查表设计了填写收入一项,可是填写的华文教师并不多,主要是由于目前印尼华文教师的待遇相比其他科目教师普遍偏高,许多老师怕公开后会引起友族教师的不满;另一方面也因为从事家教原因,每个月的收入不是很固定。为了了解更详细客观的情况,我们分别向雅加达、万隆、棉兰和泗水等城市的多位一线华文教师打听这方面的情况。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华文教师报酬会因个人教学能力、学历、地区、任教学校等因素存在差异,但整体待遇水平较宗世海、李静(2004)当时调查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提高。大概情况是:

1)国民学校。绝大部分国立大中小学校 (特别是中小学)并未开设中文课,偏远地区、小乡镇的中小学情况更糟,主要原因是国立学校班级学生多,教学工作量大,对华文教师要求较高,然而待遇却不高。在印尼,华人几乎不可能成为国立学校的正式教师,而代课教师课酬非常低,大概一节课只有 12500~17500印尼盾 (折合人民币约 9~13元)①印尼学校计算教师薪水有几种方式:一种是以“每个月所上的课时数”ד课时费”来算月薪;另一种是以周薪算月薪,即:“一周所上的课时数”ד课时费”=月薪,这种算法的 “课时费”较上一种高;还有一种是固定月薪,只要按要求完成相应教学量,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固定月薪。为便于比较,我们将后两种方式稍作处理,以 “月薪 /月课时 =课时费”,以便与第一种方式统一。国民学校、国际学校一节课的时间为 40~45分钟。,因此几乎没有华文教师愿意到那里教书。有些地方华社为普及汉语教学会给去国立学校教书的华文教师提供补贴。私立学校的课酬大概为 25000~45000印尼盾 (折合人民币约 18~35元),虽然也不是很高,但比起国立学校还是好很多。

2)华文补习学校、家教。华文补习学校、家教每次课 (90分钟,折合两课时)的课酬大概为90000~120000印尼盾 (折合人民币约 70~90元),平均每课时的报酬为 45000~60000印尼盾 (折合人民币约 35~45元)。

3)国际学校。印尼的国际学校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语,对老师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华文教师会“三语”(即英语、印尼语和汉语),课酬相应也较高,上一节课的报酬大概是 65000印尼盾 (折合人民币约 50元)。

以上主要是雅加达、万隆、棉兰和泗水等大城市的情况,小乡镇和偏远地区华文教师的待遇远达不到上述水平。

再来看看印尼华文教师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一职业的收入水平的。在回答“您觉得华文教师的收入在印尼属于什么水平”时,1%的被调查者选择 “很高”,11%的人选择 “较高”,50%的人选择“中等”,28%的人选择 “偏低”,10%的人选择 “很低”。仅有的几名认为收入 “很高”的华文教师是因为自己开了华文补习学校,并且经营已上了轨道,因此,收入相当可观。但是,大部分华文教师仍觉得自己的收入属于中等偏低。对于目前的收入水平,在被调查者中,7%的华文教师表示“满意”,表示 “还可以”的占 73%,表示 “不满意”的占 20%。

我们以“年龄”为自变量,分别以 “觉得华文教师的收入在印尼的水平”和 “对目前收入水平的满意度”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分别为:F=4.517,P=0.002<0.05和 F=0.547,P=0.740>0.05,说明不同年龄的华文教师在看待华文教师目前的收入水平上存在差异,而对目前收入的满意度则看法较一致。表4是不同年龄华文教师对 “觉得华文教师的收入在印尼属于哪种水平”各回答选项所占的比例。

表4:不同年龄段印尼华文教师对收入水平看法比例分布 (%)

从表4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不同年龄段的印尼华文教师都觉得收入不太高;30岁及以下的华文教师选择“中等”比 31岁以上的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要高,而选择 “偏低”或 “很低”的则相对要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0岁及以下的华文教师一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收入水平的期望值没那么高的缘故。

从调查结果和华文教师反映的情况来看,印尼华文教师的待遇较几年前确有较大提高,但在处于经济优势的印尼华人社会里,教师仍属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的群体。

3.3.职业忠诚度分析

当被问及“您对所从事的华文教育工作的态度”时,61%的被调查者表示 “愿意一直做下去”,22%的人表示 “干着看”,4%的人表示 “想调换”,13%的人表示 “说不清”。

我们以“年龄”为自变量,以“对所从事的华文教育工作的态度”为应变量,零假设为“年龄因素对所从事的华文教育工作的态度没有影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F=3.039,P=0.011<0.05,否定零假设,说明在百分之五的水平上,年龄因素对华文教师职业忠诚度的影响是明显的。表5是不同年龄段的华文教师对“所从事的华文教育工作的态度”回答所占的比例。从表中我们看到,选择“愿意一直做下去”的比例与年龄段成正比,超过一半的年轻华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十分忠诚,尽管明确表示“想调换”的比例并不大,但有近一半的年轻教师选择了“干着看”或 “说不清”。

表5:不同年龄段对所从事华文教育态度的比例 (%)

从以上统计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家教由于报酬较高,时间比较自由,且对华文教师的要求没那么高,因此,对许多华文教师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相反,国民学校,尤其是国立学校,由于待遇较低,很难请到华文教师。因此,真正要在印尼普及汉语教学,需要从提高国立学校华文师资待遇这方面入手。同时,我们也发现,针对收入水平和职业忠诚度的回答,两者的结果似乎存在着矛盾,大部分人一方面认为收入不高,另一方面却表示愿意一直做下去,这种复杂的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值得分析的。对于年纪较大的华文教师,30多年华文遭禁的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把华文教育当成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有些人从事华文教育纯粹是义务性质的,有的甚至停了自己原先经营的生意转而投入到华文教育事业中来,既出钱又出力。在印尼,从事华文教育干劲最大、热情最高的总是一班“老人家”,他们对华文教育的热忱和投入常常让我们感动不已。随着这些人年龄的增长,老去的不仅是一代人,还有这代人对华文教育事业、对祖籍国那份深厚的情感,这也是很多人担忧印尼华文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华文教师更多的只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既然是工作就会把收入水平和发展前景摆在首位,尽管目前收入不算很高,但其发展前景还是得到许多华文教师的认同,因此就先“干着看”。此外,在印尼,政府对华人就业仍然设置了许多障碍,如华人几乎不可能成为公务员,大多数华人不得不选择经商。对一些年轻华人来说,经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条件的,而华文教师不失为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所以,真正表示“想调换”的人并不多。我们没理由要求年轻华文教师具备老华文教师一样的奉献精神,毕竟他们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但也不能忽视对年轻华文教师的职业情感培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他们意识到华文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还是一种民族认同的工具 (郭熙,2010),从而增强他们的凝聚力,提高他们的职业忠诚度。

4.教学情况分析

4.1.教学难点

在回答“觉得汉语哪个方面最难教”时,38%的华文教师认为是 “语法”①尽管我们设计此题的要求是让被调查者作出单选,但还是有部分人作了多选,我们对此的处理是分别统计各选项占总选项数量 (而不是人数)的比例,主要是考虑到多选的选项仍是被选者认为的“最难教”的项目,而且多选的组合较多,总共有 39人作了多选,出现 9种组合,其中占多选总数比例超过 10%的有 4种,分别是 “语音”和“语法”组合占 23%;“语法”和 “词汇”组合占 21%;“语音”、“汉字”、“词汇”和 “语法”组合占 18%;“汉字”和“语法”组合占 15%。,27%认为是 “语音”,14%认为是 “汉字”,18%觉得是 “词汇”,另外,3%认为是 “其他”。了解教学上的困难有利于对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调查结果来看,汉语各要素都有人选,尤其以选择语法和语音的人最为集中。汉语和印尼语的语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汉语语法在形式上缺乏明显的标记和较统一的规律,这方面的对比研究目前又比较缺乏,所以导致教学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4.2.教学语言及媒介

在教学语言上,被问及“在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普通话还是汉语方言”时,78%的人主要使用普通话,1%的人用方言,21%的人两者都用。除了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以外,80%的人还使用了印尼语,18%的人同时还使用了印尼语和英语,2%的人不再使用其他语言进行教学。海外华人一般保持着讲汉语方言的传统,东南亚流行的方言主要有闽南话 (包括潮州话)、客家话、粤语等。印尼一些地区华人即使在 30多年的华文封闭期间,也一直保持着说方言的习惯,有些地区汉语方言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印尼语,就连当地友族也会说,如苏北棉兰的闽南话、西加坤甸的潮州话等,可见汉语方言在印尼流行的程度。但是在华文教学语言使用上,大体采用的还是普通话,单纯使用方言进行教学只限于个别华文教师。

对于 “在教学中使用的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的回答,84%的人选择 “简体字”,1%的人选择“繁体字”,另外,还有 15%的人选择“两种都用”。而在 “在教学中使用的是汉语拼音还是注音符号”问题上,选择“汉语拼音”的占 89%,使用 “注音符号”的占 2%,另外,有 9%的人两者都用。使用繁体字和注音符号的华文教师一般是只接受过台湾方面培训的教师,也有些使用繁体字的华文教师不一定是这个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小时候所学的是繁体字,现在没有转换过来而已,而且这部分现在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绝大部分印尼华文教师使用的是简体字和汉语拼音。

4.3.多媒体使用情况

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经常使用”的占 18%,“很少使用”的占 46%,“不使用”的占36%。“很少使用”和 “不使用”人数的比例合计达八成。关于 “很少使用或不使用”的原因,26%的人是因为 “不会用”,53%的人因为 “学校没条件”,10%的人觉得 “效果不好”,11%的人因为“其他原因”。多媒体的使用对教学尤其是语言教学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印尼华文教师对这一工具的使用率显然偏低,缺乏硬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教师没有掌握多媒体技术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华文教师多媒体制作和使用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日后培训的重要内容。

5.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印尼华文教师的现状和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新变化:

1)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华文教师行列中来,但断层情况和性别失衡现象仍旧严重。

2)华文教师的学历水平在逐步提高,年轻教师普遍拥有较高学历 (大专及以上学历)。

3)华文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在多数教师看来仍属中等偏低。

4)年轻华文教师 (30岁及以下)对职业的忠诚度相对其他年龄段的华文教师要低。

5)中国大陆这几年在印尼华文师资培养、培训方面所做的努力成果逐步显现,体现在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以及绝大多数教师能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进行教学等。

华文教师在华文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目前,包括印 (尼)中政府、印尼华社以及许多其他关心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团体组织和热心人士,都在努力使印尼的华文师资朝着规范化、年轻化、学历化的目标发展。针对当前印尼华文师资的状况,我们认为,要做好华文师资的培养这项工作,应从华文师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同时努力。内部方面,要采取措施,提升华文教师职业的价值内涵,增强华文教师内部凝聚力,提高他们对职业的归属感,稳定当前的华文师资队伍。外部方面,必须拓展华文师资学历教育模式,走出当前较单一的函授、自考模式,逐步结合网络远程教育、中印 (尼)高校联合培养等形式。此外,还应加大培养非华族印尼华文师资的力度,鼓励有志于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的友族年轻人加入到华文教师队伍中来。总之,印尼华文教师的培养工作任重道远。

本文尚存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调查只限于印尼的大中城市,许多小城市及郊区囿于条件没有涉及,那些地方华文教师的情况可能跟大中城市存在一些差别,如果能加上这部分的数据,相信统计结果会更加准确。

其次,印尼目前的华文教师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目前无法作出回答。我们曾问过多位印尼华文教育资深工作者,他们均表示不太清楚;雅加达“华文教师联谊会”和“印尼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联合秘书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没有这些资料。这个收集资料的工作,听说做了几年还没有进展,原因一是实施这项全国性调查工作的难度很大,二是目前对华文教师的界定尚没有统一标准,如是否达到学历要求、拿到教师证的才算华文教师,又如只有在国民学校任教的才算作华文教师,还是在华文补习班任教的也算华文教师等等,这也增加了调查统计的难度。由于目前手头缺乏资料,他们也就不好对此作出估计。但是,无论如何,统计印尼华文教师数量和相关信息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由于某些问题比较敏感,如课酬、月薪等,调查时,许多华文教师采取回避态度,我们只能通过间接方式获得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精确度。

陈 杰 2009 《印尼华人华侨新会籍达百万》,《广州日报》,5月 22日 A5版。

蔡贤榜 2006 《印尼华文师资队伍现状及其培训市场》,《世界汉语教学》第 3期。

郭 熙 2010 《论海外华文教学的性质和地位》,见安然、崔淑慧 (主编)《文化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嘉郁 2008 《海外华文教师培训问题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 2期。

李秀坤 2003 《印尼坤甸等六市华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 2期。

马 跃 温北炎 2003 《印尼华文教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从社会问卷调查看印尼华文教育的状况》,《东南亚纵横》第 9期。

唐燕儿 2004 《印尼华文教师的现状与对策》,《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 2期。

温北炎 2008 《印尼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东南亚研究》第 4期。

宗世海 李 静 2004 《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 3期。

宗世海 王妍丹 2006 《当前印尼华文师资瓶颈问题解决对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 2期。

A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Teachers of Chinese in Indonesia

Lin Yigao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10,China)

Indonesia;overseas Chinese teachers;questionnaire survey;status quo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materials,this paper reflects the status and the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of teachers of Chinese in Indonesia. It found tha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young teachers of Chinese working in Indonesia while their degree of professional loyalty is less than other age groups.The overall levelsof education degree and income of teachersof Chinese in Indonesia are gradually improving.Most of them use S 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Pinyin in teaching.It asl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relevant problems appeared.

H195;G745

A

1674-8174(2011)02-0001-08

2011-01-20

林奕高,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系教师,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汉语方言。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之子课题“华文教育在中国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10J2D0049)

①调查时间为 2010年 3~7月,调查范围包括雅加达、丹格朗、万隆、三宝垄、梭罗、泗水、坤甸、三口洋、棉兰、先达等印尼主要城市及周边地区。本调查得到暨南大学印尼函授教学点相关负责人和印尼多名华文教师的协助,张伟斌、罗爱瑾、谢月云、吴祖桥、陈慧珍等印尼华文教育工作者多次给以提供资料及解疑释惑,宗世海教授对本文写作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错漏之处,概由作者负责。

【责任编辑 宗世海】

猜你喜欢
华文印尼学历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印尼出手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印尼的承诺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