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雪云,陈小蓉,张晓春
(1.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学体育部,广东 深圳 518060)
1755年,在英国苏格兰诞生世界上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皇家高尔夫俱乐部”,即现在的“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从1860年举办首届英国公开赛起,现代高尔夫运动历经15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现代体育运动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今天,全世界已有32000家球场分布在119个国家,并且有0.59亿高尔夫人口。高尔夫在1900年和1904年奥运会上曾是正式比赛项目,并将于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奥运会再次亮相。
自1894年美国高尔夫协会成立以来,高尔夫运动在美国十分盛行,并形成一个庞大的体育产业。据美国NGF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美国参与高尔夫的人数达到379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数量的13%;高尔夫产业的产值高达600亿美元[1],用于高尔夫方面的开支为各项体育运动中开支比率增长最快的球类项目;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尔夫用品输出国,年产值达到697.4百万美元。
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使得高尔夫运动在非洲和亚洲逐渐发展起来。至20世纪末,亚太地区一跃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世界高尔夫运动逐渐移向亚洲。现在,日本是亚洲高尔夫产业化最高的国家之一,堪称高尔夫王国。另外,韩国、新加坡、台湾省、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也是亚洲高尔夫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与地区。
表12004 年全球高尔夫球员、球场数及变化百分比情况
全球各大洲球场数、1999-2004年5年间变化数、目前在建及计划拟建数见表1。由表中可知,截至2004年,全球经常性参与此运动的高尔夫球员达到5894.511万人。
尽管中国在古代有过类似高尔夫运动的“捶丸”游戏,但现代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高尔夫运动相比,则显得相对缓慢和滞后。1896年,中国上海高尔夫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这项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运动进入了中国。但其正式发展应该是从1984年广东中山建立第一个高尔夫俱乐部开始。27年间,中国高尔夫俱乐部已经发展到近450家(不包括在建和拟建)。目前国内的高尔夫运动爱好者有40万人左右,而参与运动人数大约在50-100万左右。
图1是我国高尔夫俱乐部发展曲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高尔夫俱乐部的阶段特点:1995年以前,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缓慢,总体规模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当时经济水平不高和市场需求不大造成的。1995年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这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总体实力增强的结果。虽然政府在推出限制高尔夫产业的政策和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要禁止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而是要找出一条适合高尔夫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道路。
图1 我国高尔夫俱乐部发展曲线图
根据2009年 《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的资料显示,我国大陆现有高尔夫会43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的球场 (62.3%)集中在珠江三角洲(123家,占28.5%)、长江三角洲(76家,占17.9%)和京、津、唐地区(69家,占15.9%)这三区域内,而其他地方则相对较少,且所在地相对分散。为了分析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社会特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具体做法是在以上三区域中,分地区随机抽取若干球会,每家球会抽取一定数量的参与者(具体数量见表2),共发放问卷1200份,采用留置、拦截、邮寄、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填答,回收1051份,回收率为87.58%。经过整理,剔除不完全的无效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为983份,有效率为93.53%。
表2 调查问卷样本分布情况
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39.47岁,男性平均年龄为41.06岁,女性平均年龄为32.80岁。从图2中可看出,40.46%的参与者集中在36-45岁,27.95%的参与者为26-35岁,19.81%的参与者在46-55岁。中青年是高尔夫运动的主力军。
图2 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与其他体育活动参与者年龄对比曲线图
从对比曲线图看,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正好与其他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年龄走向特征形成反差。可见,参与高尔夫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26-55岁年龄段参与其他运动项目的不足。
2002年澳大利亚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表3),其中参与高尔夫运动最多的年龄段在55-64岁,其次是45-54岁和25-34岁年龄段。相比之下,我国参与高尔夫的人群更接近中青年龄。由于高尔夫球员之间没有身体接触,几乎没有造成运动创伤的外界因素,这项运动属于轻量运动,对体力、弹跳力等随着年龄增加而衰退的体能要求不高,因而适合中青年以上人群参加。
表32002 年澳大利亚参与高尔夫运动人数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百分比(前三位)
在983个随机抽样的样本中,女性的比例(19.8%)明显少于男性(80.2%),出现性别差异严重失衡的现象,与澳大利亚(2002年)、加拿大(1999年)参与高尔夫运动性别情况基本相似,具体见表4。
表中的比例显示了男性参与高尔夫运动的程度远远超过女性。影响这一比例失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男性和女性对于高尔夫运动甚至大范围的体育运动的关注程度不同,其次是女性在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和可用于参与高尔夫运动的可支配时间与男性不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女性的角色身份、角色期望与自我意识不及男性。
本次调查显示,在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中,未婚者占22.2%,已婚者占75.1%,其他(分居、离异或丧偶)占2.7%,说明参与高尔夫的人群以家庭稳定的人士居多。
与其他体育活动参与人口相似,我国高学历(研究生、大学本专科)群体参加高尔夫运动占87.6%。中等学历(高中中专、初中)占11.5%,高文化程度人群明显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如图3,随着学历降低,参加高尔夫运动的人数下降比例逐渐加大,下降趋势超过其他体育活动参与人口。
图3 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与其他体育活动参与者文化程度比较图
从职业结构上来看,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中有职业者占了绝大多数,为90.0%,无职业者或其他仅占10.0%。不同职业人群受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影响,对选择参与不同的体育活动表现出差异性,由表5可知,在高尔夫参与者中近一半以上(55.8%)是个体经营者或商业服务业从业者,这也很好的说明了高尔夫运动是商务人士钟爱的文化休闲活动,是他们进行商业活动交流的良好平台。
表4 我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男、女性参与高尔夫运动比例对照表
表5 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职业特征百分比情况
1999年加拿大对15700个家庭的15728位个体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具体为白领职业者占参与者的49%,蓝领占15%,其他占36%[4]。从职业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高尔夫还是一种较高的消费,而在西方高尔夫运动较为发达的国家,高尔夫已经成为一般白领阶层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项目之一。
凡称之为“模式”者,一定是有其稳定和显著的特征。行为学认为:“行为模式是主体行为的程式、规范和质的规定性,其形成和发展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的制约。它不仅综合地反映人们特定生活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反映特定领域的本质联系、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性。它既是人们丰富的社会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又是人们在特定生活方面的愿望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其内容包括与特定行为有关的规范、法规以及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4]高尔夫运动参与行为模式就是指人们在高尔夫参与行为过程中的程式、规范和质的规定性。它表明在不同文化环境和体育参与环境中,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行为的本质联系、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性。因此,构建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行为模式一方面要从这些特殊性中寻找理论切入点或维度,另一方面要以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作为主线。
高尔夫参与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参与不参与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是参与者需要、动机这些内隐行为和参与行为、参与后评价的综合统一。
系统动态学这一理论是以系统结构、自动控制和信息传递等知识为基础,根据运动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理,将系统构成为结构、功能的因果关系模式和模型,并利用反馈、调节、控制等原理设计出反映系统行为的反馈回路,最终进行动态模拟仿真。其特点是以特殊的方法来构造系统的动态模型。这种动态模型的中心思想是信息反馈理论,描述的核心是信息反馈机构。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尔夫参与者行为是一个受内外多种因素制约,在外层和内层维度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态开放系统。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合理参与行为的立体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合理参与行为理论模式构想
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首先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发生高尔夫参与行为,然后在外层和内层维度的规范下,循环往复地使每一阶段都能够顺利进行和逐步上升。在这样一种模式的指导下,各种信息不断地向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反馈,他们经过信息处理后,又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开始进行下一次的参与行为,在不断反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逐渐养成良好的参与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实现个体与社会的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根据参与型体育消费行为模式,参与者的决策制定过程受3个成分影响:(1)外部或社会文化因素,包含社会的各个方面因素;(2)内部或心理过程,如行为动机;(3)作用于参与者制定决策过程的情境因素,指在特定时间或地点,影响参与者制定决策过程的暂时性因素[5]。区别于其他体育参与行为,高尔夫运动参与行为的显著特征表现为高尔夫文化底蕴、社会体育氛围、群体特征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因此,把它们确立为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合理参与行为模式的外层定位维度。在外层维度的规范制约下,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经济消费过程、高尔夫参与心理体验过程、高尔夫参与的社会互动过程以及最后所指向的价值目标都有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因此,这里将其确立为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行为模式的内层维度。
1.外层维度
首先,高尔夫文化底蕴。人类学家华德提出,“处在一定空间领域内部的人对他们自己的文化所建构的范式称为‘直接范式’,直接范式构成了地方或群体文化特色的差异。”[6]高尔夫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锻炼和身心健康,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所谓高尔夫文化,是指以高尔夫运动为核心的反映高尔夫运动的基本方法、行为特征,以及以高尔夫运动为载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社会实践的总和[7]。注重礼仪、体现公平、讲求诚信、平等沟通、修身养性是高尔夫文化底蕴在高尔夫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高尔夫运动的灵魂,与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存在着许多共性。高尔夫运动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优化生态环境、传承社会文明和促进社会文化3个方面,对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参与行为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一方面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所具有的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在社会文化的氛围中完成,本身就是文化熏陶的“产品”。另一方面,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参与行为是在中国社会文化和大众体育文化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这是高尔夫参与行为区别于一般体育消费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意识范式’——‘内在观察范式’即处在该空间场域之外的人对该空间领域文化所构建的范式”的作用下,高尔夫文化底蕴就成为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行为发生的文化诱因。
其次,社会体育氛围(空间)维度。这里所说的社会体育氛围(空间)主要是指培养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高尔夫参与行为所营造的各种氛围,即与社会互动的氛围。当代美国社会学理论家J.特纳认为,“微观社会学分析和宏观社会学分析的结果都可以压缩为一个问题,即个体互动的性质与社会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8]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行为的社会互动氛围主要体现在:它既包括作为现代体育总体组成部分的高尔夫运动接受和容纳社会体育参与观念、参与模式、参与习惯与方式等,又包括高尔夫运动对这些观念、趋势进行“内涵”提升并向社会辐射的氛围。其最终目的是在更高层次上规范人们的参与行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体育参与环境的优化。这种氛围是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产生参与行为需要和动机的一个主要刺激源。健康、文明的高尔夫文化以运动的形式陶冶人,从优化生态环境上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社会功德。随着高尔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一项运动的时尚性与健康性,高尔夫运动可以作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种模式,很好地融入社会文化中,对社会文明进步和良好社会风气形成都有促进作用。
最后,群体维度。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9]在各种社会关系互动过程中,拥有类似价值观念、性格和习惯的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为了一定目的结合而成的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群结合体就是群体。群体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类价值意识也就是群体共同意识,是指社会群体成员共有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实质上是知识、情感、意志、观念等各个方面的总和[10](P101-106)。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无论是态度、理想还是价值观,个人都会受群体中他人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同类价值意识的群体对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一种从众行为。高尔夫运动参与者身边朋友或家人参与高尔夫运动,都对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加入这一运动产生影响。因此,群体类化也成为构建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行为模式的一个外层维度。
2.内层维度
第一,经济支持维度。高尔夫参与行为事实上最终以货币为支付手段实现,经济支持是高尔夫参与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经济收入水平决定着一个潜在的高尔夫运动参与者能否实现参与高尔夫运动的消费及其参与程度。从本研究的调查可知,我国现实的高尔夫参与人群的收入水平较高。有15.3%的参与者年收入在200万以上,占样本比例最大,其次才是年全部平均收入在10万以下,占13.1%。到目前为止,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仍以高收入者占绝大多数,除了其健身价值和价格的因素外,这些群体面临的挑战比常人更多、更大、他们需要更多的身体调节,更大的精神安慰和支持,而从高尔夫运动中他们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找到了生活的真实感觉,高尔夫的这种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完满结合成为其参与的主要原因。
从价格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打高尔夫的价格属于中高档消费,但是随着高尔夫俱乐部结构的优化,即通过限制高端市场的发展比例,增加中、低端市场需求的开发,推进练习场的加速发展等措施,相信今后打高尔夫的价格会越来越走向大众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年收入在10万以下的人群参与到这一运动中来。
第二,高尔夫参与心理体验维度。所谓体验,是指主体在实践中通过对对象的一定把握以反观、思索对象的心理—行为活动过程。体验既是对象主体化的过程,亦是主体对象化的过程,其根本的、最终的功能在于使主体弄清对象的价值。高尔夫运动参与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体育运动的特征。参与者通常是为了体验参与高尔夫运动的快感和流畅感,而以高尔夫运动为媒介,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消费。因此参与者在参与高尔夫运动时首先要把握参与对象,否则,其心理体验就失去客观的链条。这表明心理体验是一种客观活动过程。同时,参与者还需要对参与对象进行深入的反观和思索,以便把握其本质,获得心理满足,否则只是停留在认而未识的状态。这表明心理体验还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过程。人们的心理体验有时候是盲目的,或是不清晰的。这就要求对参与者心理体验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能够对心理体验的两个方面进行理性思考,从而促使这两种活动过程不断进行重合、叠加,以诱发他们对参与高尔夫运动的需求。因此,心理体验可以成为构建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行为模式的内层维度之一。
第三,价值目标维度。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所指向的价值目标体现为具体价值目标和终极价值目标。具体的价值目标是从群体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引申出来的,体现着社会群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一致性,体现着群体成员现实的目的、要求、思想和意志。终极价值目标则超越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体现的是社会群体成员的理想和未来的价值[10](P201-204)。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合理参与行为模式的构建就是要实现参与者生理、心理健康,提高其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培育其公平、公正、竞争等价值意识的形成,以及体育参与行为习惯、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并为他们实现终极目标创造条件。这些具体的价值目标是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实现终极目标的基础和基本条件,只有切实而努力地完成这些具体的目标,才能对终极价值目标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形成自觉的个体价值意识和行动,从而才有可能实现终极价值目标。否则,终极价值目标就会变成永远不可求得的未知数。
总之,高尔夫参与行为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说,它处于一个宏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大背景内,发展总趋势是在连续性、递进性中呈现螺旋式的动态发展。外层维度下构建的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参与行为模式不是消极的存在的,而是能够积极、显著地影响其内层维度的变化。构建高尔夫运动参与行为模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行为的内在联系、规律、发展趋势的把握,为高尔夫运动参与者自身的持续发展和高尔夫企业制定相关营销策略创造条件。
[1]Golf Research Group.32000 Course Worldwide[EB/OL].http: //www.golf-research-group.com/start.htm l.2011-03-05.
[2]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Participation in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ies,Australia,2002[EB/OL].http://www.abs. gov.au/AUSSTATS/abs@nsf/Lookup/4177.2011-04-19. 0Main+Features1 2002?Open Document.
[3]The Royal Canadian Golf Association.Research of Golf Sport Development.[EB/OL].http://www.rcga.org/Membership/ research-1999-Summary.asp.2007-03-19.
[4]苏晨,李艳翎,郝玉娇等.时尚体育的成因及文化心理机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
[5]马修尚克.体育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7.
[6]李世庆等.旅游文化现象的理性思考——人类视野中的旅游现象[J].探索与争鸣,1997,(1).
[7]吴亚初.高尔夫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5.
[8]转引自谷明.我国旅游者消费模式与行为特征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10]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