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波动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卡发展策略分析

2011-01-10 13:01毛道维
关键词:银行卡

董 媛,毛道维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65)

随着市场的深化和业务的发展,银行卡作为非现金支付的一种重要结算方式,得到了广泛而普遍的应用。银行卡业务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明显。一方面,作为消费工具和小额信贷工具,它深刻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提升居民的当期消费意愿,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将会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其他国家银行卡业务的冲击,对银行卡业务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危机的主要起源在于对高风险客户的过度授信,随着国内金融机构向零售转型步伐的加快,信用卡具有的高渗透性、高应用性、可创新等特点,成为商业银行发展大众市场的主打产品,各行发行的信用卡占比不断提高;二是发卡银行对于信用卡客户的竞争中,采用的审批政策和风险偏好具有差异性和倾向性,在经济环境好、个人收入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风险动态管理的标准会适当放宽,将一些高风险的客户也纳入透支授信的行列,一旦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动荡引发的部分客户稳定收入丧失,将导致银行的违约率上升,经营风险加大;三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产能过剩、耗能高的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出现问题,在银行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银行卡套现成为一种短期的小额融资渠道,由于套现存在非公开性、短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发卡行增加透支资金成本,减少发卡行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妨害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金融危机后更需要加大对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业务的监管力度,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使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更加趋于稳健。

一、银行卡市场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更加有利

银行卡是一种既有存款业务,又有贷款业务;既有融资功能,又有支付结算功能;既是资产,又是负债的综合性金融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不仅具有传统的业务功能,而且能够与新兴的许多产品,如理财、保险、三方存管、个人贷款等其他银行业务进行有机的结合,日益显示出高渗透性和产业化发展趋势。正是基于这些特点,银行卡的应用拓展到许多的行业,带动了制卡厂家、受理商户、收单机构、机具厂商等相关业务的发展,银行卡已经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也因此受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实施了“金卡工程”,鼓励银行间联网通用,各地纷纷制定了各类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国务院确定的区域发展重点之一的滨海新区为例,天津市政府2004年出台一柜一机政策:政府出面协调电信公司,降低刷卡终端机具(Point of Sales,即POS)交易通讯费用;2005年大力推行公务用卡,进行了代理银行资格招标;2006年推广公用事业用卡,推行跨行业务;2007年清理行业专用卡;2008年为迎奥运进行受理环境的全面整治和建设;2009年在全国“应对危机,拉动内需”的政策指导下,市政府的主导思想是“进一步整合银行卡功能,与网络支付相匹配的功能要深入开发;在做好存量受理商户维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发展中小商户力度;进一步提高结算和清算的成功率,使银行卡成为最基本的支付结算手段。”(引自2009年1月6日天津市银行卡应用发展联席会上崔津渡副市长的讲话);2010年加大金融IC卡等新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进行了受理环境的全面升级改造……由于刷卡消费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随着工资入卡、公务用卡等措施的推行,必将进一步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银行卡消费在各城市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会进一步提升。

2.受理环境持续改善

银行卡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一边是发卡市场,一边是受理市场。受理市场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发卡市场的发展,卡片的发行量和交易量反过来对受理市场的建设也有着相应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银行发行的卡片要能够在网点柜面和自助机具上存取现金和交纳各种费用,也要能够在商户进行消费结算。另外,随着受理市场的逐步规范,各家银行可以按照规范标准布放收单机具,受理商户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用卡的成功率会进一步提高,持卡消费更加便利,受理环境会更加优化。

3.客户消费意识日益增强

随着各项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行,消费者的用卡意识已经普遍提高,卡片成为普通市民的必备用品之一,大小商户收银台能够受理银行卡已经成为基本条件。另外,随着农民工卡应用的推广,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农村卡片受理环境的建设日益改善,支农款项通过银行卡代发的形式送到农民手中,支农贷款通过卡片的形式进行发放,自助机具布放在村镇大队、农村社区……银行卡的使用逐渐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由“城市新贵的宠爱”变成“农民的基本保障”,从而实现银行卡使用客户的全覆盖。

4.行业应用发展需求迫切

在支付结算领域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引导下,在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下,银行卡在各行业的应用得到飞速发展。以往网点和自助机具等一般渠道的代收代付,交纳通讯费用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绑定POS交费,移动POS交费等新的功能。使银行卡的支付领域从传统的商业领域延伸到电信、交通、房地产、电力、燃气等众多的行业。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公务结算”政策的推行和普及,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现金报销结算的内部财务管理,通过银行卡实现公务支出的电子结算方式,减少了现金库存,提高了财务管理质量,为银行卡业务在行业的应用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

二、银行卡业务市场绩效分析

随着银行发卡、收单、以及转接机构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在银行卡市场上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下,银行卡双边市场的市场绩效日益显著。

1.发卡和收单业务结合引发商业银行的公私联动效应

双边市场中一边的发卡市场主体是银行与持卡人,通过银行卡的帐户进行各种交易,在商业银行通常属于“零售或私人业务”条线;另一边收单市场主体分别是银行与商户,主要通过商户在收单银行开立的对公业务账户进行日常业务的往来结算,在商业银行属于“对公业务”条线。由此产生了“对公业务”与“零售业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天然合作关系,在商业银行内部的经营中通常叫做“公私业务联动”,此效应在发卡和收单一体化的商业银行中表现尤为明显。

(1)发卡和收单业务可以通过与转接机构的合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国外的商业银行中,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业务在经过投入期,大约7~8年的时间就进入稳定的盈利期,信用卡资产收益率(ROA)水平与其他消费信贷产品相比是最高的,平均达到4.01的水平(见图1)。与此相比,其他的产品的ROA则差很多[1]。由此可见,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是盈利能力很强的产品。

(2)在对公部门营销客户时,对公客户的需求往往不仅仅是对公业务部分,还会有个人的部分,包括银行卡的存款和结算,为了能够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需要负责银行卡业务的私人业务部门和对公业务部门一起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2.社会公共支付领域的应用对其他行业发展的推动效应

随着银行卡转接机构的平台建设和功能的不断成熟,发卡量的迅速增加,受理市场的不断扩展,银行卡的交易已经跨出本行的交易,实现了银行之间,跨区域、跨国家的使用。这种功能的延伸和正外部性作用的辐射效应,引发了经济发展中覆盖面广的许多行业增强了与银行卡应用结合的兴趣,特别是涉及资金收付的国民经济综合性行业,如医疗、保险、铁路、航空、公用事业等领域。行业客户需要的不仅是支付的安全、便捷,更需要覆盖业务链条各环节的综合而系统的方案,银行卡组织可以将这些行业需求进行整合,综合协调成员机构的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以中国银联为例,借助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通过公共支付平台与行业合作客户系统和第三方平台进行连接,整合传统终端机具系统、互联网支付网关、手机、电话终端、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及银行柜面和自助存取机具等多种银行卡受理渠道,打造行业合作的业务大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行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三流合一”的电子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行业的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推动行业的发展。某城市统计的使用银行卡的行业合作项目交易情况见表1。

图1 2010年美国某商业银行信贷产品ROA比较

表1 某城市银行卡行业合作项目交易情况

3.银行卡跨行转账和消费对经济的整体拉动效应

银行卡双边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创新,通过政府政策,倡导行业使用银行卡结算,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相关行业的银行卡使用越来越普及,延伸到商业、旅游、餐饮、娱乐、日用百货、超市、航空、加油、医疗、教育、房地产、汽车、社保、通讯等诸多行业领域,这些行业中很多是一国经济的支柱和重要行业,因此银行卡产业通过对消费的促进,从而对于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2],自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后,国内银行卡双边市场正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跨行交易增幅迅速增长,仅从某城市的跨行交易金额增幅就能反映出刷卡消费对区域经济拉动效应的变化趋势。某城市2002—2010年银行卡跨行交易情况见表2。

表2 某城市2002—2010年银行卡跨行交易统计表

关于银行卡改变消费行为的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萨勒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心理账户的概念[3],认为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行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集中表现为非替代性心理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交易费用效应。银行卡支付有别于现金的消费心理效应的关键在于,使用银行卡支付产生的心理账户损失感受远远小于现金支付产生的实际账户损失的心理感受。因此,对于银行卡支付的消费者决策更加快速,消费行为更加活跃,消费倾向最终得到提升。

4.支付结算体系变革与业务管理模式的升级

越来越多的行业选择与银行卡合作,或者选择银行卡来替代传统的现金结算,从而部分或全部改变以往的现金收付的模式,经系统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效应。

(1)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具有高渗透性和可用效应。银行卡交易可以是单笔操作,也可以是多笔一次性批量操作;可以存款,也可以取款;可以是定期存款,也可以是活期存款;可以是个人开立,也可以是单位开立;可以是负债业务,也可以是资产业务,如通过卡片办理循环贷款等。

银行卡的外部性决定了其功能的高渗透性特点,使得它在商业银行的交叉销售中扮演了突出的角色,成为产品交叉销售的主要介质。银行卡的高渗透性表现在,不仅是支付结算产品,还可以是理财产品、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因此在商业银行的交叉销售策略中,银行卡以设计灵活、渗透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通过卡片办理保险、代发工资补贴、代收各种费用;与基金业务合作有基金卡;与个贷业务合作有循环贷卡;与房贷业务合作有还款的房贷卡……也就是说它可以随着各行业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做”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各种支付结算以及财务管理需要,银行卡的高渗透性产生的高可塑性和高适应性,产生出了“可用效应”,让银行卡能够广泛被各行业所接受。

(2)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具有便利性,可以大幅度节省财务成本。商户受理银行卡通过POS机具进行刷卡收费,操作非常简单易学,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刷卡→输入金额→输入密码→交易成功打印单据→签字。每个步骤都有文字提示,只要经过简单培训,收银员就能上岗操作。相比现金收取需要具备验假币、点钞,挑残等复杂的操作来讲,银行卡明显具有便利性优势,可以使单位节省大量的财务人员培训费用、假币验钞机购置和升级费用、库存现金保险柜的购置和分级管理等费用,大大节省财务管理的成本支出。

(3)传输迅速,具有及时性和财务管理电子化效应。由于转接机构与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之间通过电子计算机前置系统连接,交易路由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信息传递非常迅速,通过银行卡进行的交易到账时间比现金交易时间大大缩短,通过网上银行或者转账POS还可以将银行搬到办公室,带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财务管理电子化效应改变了传统的多环节财务管理模式。

(4)无现金货币,具有相对安全性和现金替代效应。银行卡的电子转账功能可以实现无现金的跨行跨地区跨国家的电子交易,通过借记或贷记的电子信息方式将资金进行不同机构间的清算和清分,使客户借助于卡片和刷卡机具就可以将资金收到指定的单位账户中,收款人员不经手现金,这样就可以避免假币带来的损失。按照人民银行2010年末的统计数字显示[4],2010年,全国金融机构从流通中收缴人民币假钞同比下降了46%,尽管如此,假钞的收缴数量仍非常巨大,总计收缴的张数是430.9万张,金额3.38亿元。由此可见,银行卡的非现金结算功能,产生了现金替代效应,具有相对安全性。

与现金交易相比,银行卡除在安全性和资金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外,还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银行卡的支付成本包括销售终端、转接系统维护等。Brits and Winder通过模型测算统计出借记卡的支付成本占交易额的1.1%,而贷记卡和现金的比例分别是3.1%和3.2%。佛罗里达大学的Humphrey和David等人对银行卡节约交易成本进行了研究,认为银行卡支付的成本只有现金纸币支付成本的1/3~1/2,如果一个国家从纸基支付全面转向卡基支付,节约的总成本至少相当于GDP的1%。Palmer和Richard等人通过对北美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银行卡支付节约了采购成本缩短了采购周期,传统上,企业每笔采购的成本是91美元,使用银行卡支付后,每笔成本只有21美元,节约了77%;平均采购周期从11.2天降为2.9天。李好辰通过对1999—2008年的人民银行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出“银行卡消费额每增加10个百分点,现金流通量减少0.394个百分点”。

根据Payments Council在2010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2个月以来,英国的借记卡消费首次超过了现金交易,借记卡消费达到了2 720亿英镑,而现金交易额为2 690亿英镑,Payments Council预测[5],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到2018年,英国的现金交易金额将下降20%,但总支出按时值计算将增长15%。该机构表示,科技与消费文化的变动正推动这一趋势,银行卡和非接触技术替代了现金,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中作用比较明显。以中国某城市为例,大致可以看出用卡替代现金交易的指标—银行卡渗透率在近8年期间的总体变化情况(见表3)。

表3 2002—2010年现金渗透率统计表

现金替代效应比较明显的行业,通常为收付的频次多,雇佣大量收款人员,收款量清点运送钞票量大的零售、百货、餐饮娱乐等行业,这些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由于银行卡双边市场的产生得到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产生了行业演变效应。随着双边市场产品和功能的不断创新,如从传统POS交易延伸到互联网交易,从ATM转帐到手机支付,以及IC卡的发行,现金替代率效应将不断增大(见图2)。

图2 银行卡行业应用的市场效应解析图

三、发展策略的调整与建议

面对经济波动带来的市场变化,考虑银行卡双边市场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持卡人的用卡和商户受理卡片的习惯特征,建议我国银行卡业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善。

1.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金融危机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凸显公司治理风险”。因为公司治理问题就是源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6]。由次贷转包,将风险成本转嫁再转嫁,外部性的复杂性结果导致数家金融机构倒闭,也有专家预测,从住房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下一波很有可能就是信用卡。从这个角度看,不仅仅是金融风险问题,治理风险更需要防范。

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董事会与管理层、董事会各委员会之间的权利界限不明确,职责不清晰。有的银行的战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制定银行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监督和检查年度经营计划、投资方案的执行情况等,但战略发展委员会却行使了股东大会的权力,执行薪酬奖励标准,将薪酬制度与经营战略关系混为一谈。

第二,从银行的股权结构来看,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对四大国有银行来说,财政部享受收益却没有人事权,金融工委有人事权却无收益,而人民银行也左右着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所以中金公司的许小年总经理认为,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是支离破碎的,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难点所在,即所有权与经营目标的问题。其他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中,存在股东不愿监督公司的运营的“搭便车”现象,导致股东大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第三,银行的监事会处于缺位状态,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对董事会的全面监督责任,对于董事会出现越权行为也没有进行有效的遏制。

第四,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观点“良好的公司治理给予董事会及管理层适当的激励,使他们始终不懈的追寻符合公司及股东的目标,从而有效利用资源”。但是,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并没有切实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五,商业银行的经营不透明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繁多,仅银行卡业务就涉及数十个产品线,由此导致的治理结构比一般的公司困难程度加大。除一般公司存在的问题外,还存在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之间,以及监管者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见,需要从公司治理角度,不断完善发卡和收单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制定明确清晰的战略目标,合理的治理目标,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对外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透明性和及时性。

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措施会给银行带来正面的外部效应[7],包括提升品牌,树立公众信心等方面。改进和完善治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树立全系统的治理意识,逐渐形成特色的治理文化,结合银行特色和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司治理建设工作;二是进一步建立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保障并加强股东的权利和作用,明确董事会功能和定位以及与经营管理层的关系;三是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改变“形似神不似”的问题,形成董事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日常运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各项监督、激励以及约束规则,形成以公司治理为核心的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和审计监督体系,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披露的及时性与真实性。由于双边市场外部性的复杂性表现,带来银行卡市场的发卡和收单机构在信息不对称方面要比一般的公司显得复杂,主要有4个方面的不对称性:银行卡存款人与银行之间,股东与银行之间,银行卡透支人与管理者之间,监管者与银行之间。由此导致的治理结构比一般的公司困难程度加大。除一般公司解决的问题外,还要解决银行卡存款人、透支人、监管者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化解双边市场风险,实现持续均衡发展。

2.探索全流程的银行卡中心,借记卡与贷记卡统筹规划

我国传统的银行卡业务在商业银行中是以银行卡业务部门的角色定位的,部门制有鲜明的特点:以事务为中心,科层型组织,部门林立,资源分散。国内传统的发卡机构总→分→支3级模式下,银行卡交易的完成需要3级衔接,往往会存在信息不畅或不完全的现象,发卡机构推出的银行卡产品层出不穷,但这些产品仅仅体现在会计科目上、财务报表上,只是一个统计概念,不是面向客户的产品概念。这需要对流程进行再设计和再思考,打破结构的壁垒,将“部门制”调整为“流程制”[8]以客户为中心,前中后台共同服务于客户,其外在表现必然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事业部或经营中心,即全流程的银行卡中心,进行系统的运营和管理。

全流程银行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产品的系统整合,将借记卡吸收的资金用于信用卡的透支额度的发放。借记卡实际上是储蓄账户的一种载体创新与功能延伸,既有传统储蓄账户吸收存款的功能,又延伸了支付结算的时间和空间,使储蓄业务变得更加便民和高效。因此,通过借记卡能够巩固吸收资金职能的传统优势,同时又能够将传统职能不断强化,有效而合理的借助外部性作用机制,增加和稳定各类资金来源的客户,一方面,减低通过资金交易市场筹措资金的成本;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全流程中心的盈利能力。

3.加强业务监管,有效管控银行卡风险

银行卡双边市场与其他的市场结构一样会存在供给时滞的问题,如果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稳定的实现基本条件是供给曲线斜率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蛛网理论。如果需求函数为Xt=a-bPt,供给函数为Yt=c+dPt-1,其中,a,b,c,d>0。市场达到均衡需要什么条件,通过以下推导过程实现。

假设价格不会一开始就达到均衡,有个调整过程。设定价格是正负相间运动的,Pt-1>Pt,同时 Pt-1>Pt-2,如果要保持市场稳定,价格变化的幅度应越来越小,而不应越来越大,否则就是发散的过程,而非收敛的,即

按照供给=需求的原理,有

由式(1)可以得到

由式(3)解出

将式(3)代入式(6)得到

由此推出d<b。

由此可见,市场均衡稳定的条件为d<b。如果加入政府的产业政策目标,在发现市场偏离时通过政策目标进行调节,假设政府的政策行为用Gt表示在T期的支出,表达式为Gt=a(¯P-Pt-1)。在增加了政府政策干预后的供求变化为市场需求函数,即

供给函数为

均衡原则为

将式(10)代入式(12)得到

整理后得到

由此可见,政府干预性的产业政策并非都是无效的,只要满足b>(a+d)的条件即可实现市场的均衡。按照规制经济理论,规制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低效率问题,因此需要对产业进行指导和监管,以解决双边市场的这种外部性问题。规制经济理论认为,可以运用某些特定的规制工具,如成本补偿机制和定价政策,实现最优规制。然而,面对双边市场中存在的种种外部性矛盾,人们往往从“实用的合理性”的哲学宗旨出发认为,即使实施完全的政策,也无法实现“最优”,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次优”。在对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政策进行跟踪分析,感觉距离“次优”尚有较长的过程,当然,在不断的政策修订和演进过程中会不断纠正偏离,逐步“渐进”。

考虑到新经济形势下银行卡风险的普遍性、隐蔽性和相关性,以及银行卡涉及的领域宽,行业覆盖广等产业特点[9],银行卡业务需要强化政府及行业监管,建立整个社会协同管理体系,规范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银联与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业务规范、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促进银行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发卡收单方与工商管理部门对不法中介的打击、清查等方面的合作,维护受理市场的秩序和稳定;进一步加强产业参与方与公安机关在打击银行卡犯罪方面的合作,对违法分子的行为依法严惩,有效遏止风险苗头,打击犯罪行为。此外,随着银行卡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外卡进入中国,银联人民币卡走向世界,银行卡案件呈现出国际化的迹象,因此,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国际合作,建立国家间的银行卡风险管理共享机制,才能真正有效打击犯罪,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注释:

①银行卡渗透率(RBS):计算公式=(跨行卡商业类交易+本行卡商业类交易)/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其中,商业类交易是按照人民银行批复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分类中一类、三类、五类和二类中剔除房地产交易后的数据。是商业领域中使用刷卡交易的比率指标,从而反映银行卡替代现金交易的情况。

[1] Julian W.Optimal card payment system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3(47):587-612.

[2] Jean C R,Jean T.Cooperation among competitors:The economics of payment card association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33(4):1-22.

[3] 刘廷焕,许罗德.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69.

[4] 苑 冰.央行尚无计划发行第六套人民币[N].每日新报,2010-01-19(财经新闻版).

[5] Caillaud B,Jullicn B.Chicken and egg:Competition among intermediation services provider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8,24(2):309-328.

[6] Reisinger M.Two-Sided Markets with Negative Externalities[D].Munich:University of Munich,2004.

[7] Nicolq G D,Laeven L,Ueda K.Corporate governance quality:Trends and real effect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8(4):38-39.

[8] 虞月君,李 文,黄兴海.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战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9] 孙毅坤,欧阳琛,黄晓艳.银行卡产业监管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银行卡
复杂背景下银行卡号识别方法研究
银行卡被同学擅自透支,欠款谁偿还?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
银行卡掉了怎么办
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采集银行卡在境外单笔1000元以上消费信息
男子点击短信链接 银行卡被盗刷11万
关于审稿专家及作者提供银行卡号的启事
浅谈银行卡用户验收测试
感动的3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