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编文 贾培生/绘画 沙子云/缩编
1.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家。全家七口人住在村边一间简陋的小屋里,靠租种两亩半田过活。
2. 因缴不起学费,他10岁才进私塾读书。贫苦生活使他后来认识到:中国农民不该总是这样苦!本村有个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的老战士冯爽观,时常给孩子们讲述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孙中山和小伙伴们个个听得眉飞色舞。
3. 孙中山的哥哥孙眉,1871年到檀香山谋生。他自己垦荒、经营畜牲业,七八年后发展成为一个华侨资本家。1878年5月,孙中山随母亲从香港乘轮船,抵达檀香山。
4. 他先在哥哥开的商店里当店员,很快就学会了记账和当地方言。哥哥见他聪明好学,决定送他去读书。孙中山在意奥兰尼男子中学初中毕业后,又进了奥阿厚高中。在这些教会学校里读书,老师都用英语讲课,孙中山经过顽强地学习,很快掌握了英语,并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5. 课余,他攻读了华盛顿、林肯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由于对欧美民族、民主革命领袖们的推崇敬仰,而产生了效仿他们的念头。当时,夏威夷人民正英勇反抗美国吞并夏威夷。他从这个弱小国家人民的觉悟,联想到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实,从而萌发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思想。
6. 1883年7月,孙中山从檀香山归国。海外五年,丰富了他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回乡后,他除做农活外,还向村民宣传社会改革的必要。由于当时群众没有反迷信的觉悟,所以对孙中山破坏神像的行为不满,尤其是那些豪绅地主,纷纷向他父亲孙达成问罪。孙中山被迫离开家乡避往香港。
7. 这时,由于法国的侵略,爆发了1883年至1885年6月的中法战争。清军及刘永福的黑旗军大败法军,全国掀起了反法斗争热潮。海外华侨也纷纷捐款支援国内抗法斗争。
8. 但是,清政府却在打胜仗的情况下卑怯求和,于1885年6月9日派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在天津签订了投降卖国的《中法新约》。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和卖国,使孙中山感到非常痛愤,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了他改革现状的决心。
9. 1886年夏,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后,经喜嘉理介绍,进入了美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医。他认为“医亦救人之术”,想通过战胜疾病,保障国民健康,使国家强盛起来。
10. 1887年1月,他又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这期间他除刻苦钻研医学外,还广泛研读西方各类书籍,尤其爱读《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期望从中找到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钥匙。
11. 学医同时,他不断关切政治问题。他尊称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为“反清第一英雄”,自许为“洪秀全第二”。他和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三位好友寻找救国真理,抨击清朝的黑暗政治,提出“勿敬朝廷”的口号,人称 “四大寇”。
12. 1892年秋,在他26岁时,孙中山以优秀的成绩结束了学生生活,随即在澳门开始行医。不久后,他离开澳门,在广州开设了东西药局。他的医术高明,尤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对生活困难的病人他不仅免收诊金,还赠送药品。不久他便成为一位有“国手”之称的知名良医了。
13. 鉴于当时外国侵略势力有增无减,满清统治的黑暗日甚一日,他不满足于仅做一个良医。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于是,他积极结识了一些爱国青年和会党分子,互相议论时政,寻找救国道路,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
14. 那时,孙中山虽有一些革命思想,但仍与当时某些先进人物一样,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他曾于1894年闭门写了一封八千多字的信——《上李鸿章书》,幻想得到这位清政府里掌握军、政、外交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支持。哪知,李鸿章没接见他,也不理会他的意见。
15. 上书的失败,和同年7月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他进一步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是解救中国危机的唯一出路。于是,他怀着远大革命抱负,于同年10月,从上海乘轮船经日本,重返少年读书的檀香山,去联络华侨,宣传革命。
16. 经过在华侨中的努力奔走,他终于动员了二十多位爱国青年,创立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11月24日举行成立会议,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它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段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7. 1895年1月他回到香港,约集陆皓东等人,建立起兴中会总机关。他又到广州成立了兴中会组织,陆续加入者很快达数百人之多。
18.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割地的《马关条约》,全国人民无不痛心疾首。孙中山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用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但清政府得到了密报,杀害了陆皓东等人,并逮捕了四十余名革命党人。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还没正式发动就失败了。
19. 广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疯狂捉拿革命党人。孙中山镇定地遣散了前来参加起义的队伍后,于11月12日抵日本。在日本他结识了侨商陈清和冯镜如等,联络了二十多人,于11月中旬在横滨成立了兴中会分会,冯镜如任分会长。孙中山剪掉了发辫,以表示革命的决心。
20. 此后,他又去檀香山、美国、英国进行革命活动。清政府把他看作叛逆要犯,通过驻各国使馆设法逮捕他。1896年10月11日上午,他刚从伦敦一家旅店走出,即有三名使馆人员将他缠住。忽然,孙中山被左右两人挟持,强行绑架到波兰德广场的清政府驻英公使馆。
21. 大门砰的一声关闭,插上了铁锁。就这样,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用七千英磅的高价,向格来轮船公司租了一艘两千吨的轮船,造了一只木箱,阴谋把孙中山装在箱内,秘密运回国内杀害。孙中山生命危在旦夕!
22. 孙中山被幽禁在使馆三楼一间小屋里。他老师康德黎和孟生四处奔走,积极设法营救。康德黎找到报社,《地球报》首先发表了这则消息,各报接连刊载。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清使馆不得不于23日释放被囚禁了12天的孙中山。从此,他的名字传遍全世界,受到被压迫民族和主持正义人士的崇敬。
23. 孙中山脱险后,夜以继日地到大英博物院等图书室去看书,晚上十分疲倦了,就伏在桌上休息一会儿。他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他读书的目的也是为探求救国真理。定居英国期间,是他革命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
24. 1897年8月他从伦敦再次来到日本横滨。他结识了宫崎寅藏等三十多位赞助中国革命的日本朋友。1898年秋冬,他与因戊戌变法而亡命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就联合反清问题进行多次会谈。由于康、梁顽固地坚持保皇立场,联合终未实现。
25. 1900年中国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时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伟大意义还没认识。后来他逐渐认识到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有敢死之气”,迫使列强“皆知瓜分中国为必不能行之事”。于是,他决意把握时机,决定在广东再次策划武装起义。
26. 孙中山不避艰险地奔走于日本、香港等地,具体布置起义的重大事宜。在1900年10月8日夜,由郑士良指挥的惠州三洲田山塞起义爆发了。不几天,起义军就击毙、俘虏清军数百人。队伍经过之处,人民燃放爆竹迎送,青年们纷纷参军,很快起义军便发展到两万多人。
27. 但由于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以致最后粮械失继,在清军优势兵力围攻下,郑士良只得解散队伍,率少数精锐退往香港。起义再次失败,但却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同情。人民的觉醒大大鼓舞了孙中山,增强了他的革命信心。
28.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联合黄兴和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他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革命宗旨,并公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29. 此后,孙中山又多次领导了武装起义,都未成功。但他不气馁,为继续给起义筹措资金,他于1911年6月到达旧金山。8月,在同盟会推动下,湖北的文学社和共进社于武昌联合筹划武装起义。但不慎在准备过程中炸药爆炸,随后清政府又在武汉三镇大肆搜捕和镇压革命人。
30. 清政府的镇压,更激起新军中一批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下级官兵的强烈反抗。在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他们于10月10日晚举行了起义。部队11日占领武昌,12日占领汉阳,宣告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成立。13日部队攻占汉口,武汉三镇连成一片。革命首先在武汉取得了胜利。
31. 10月11日,孙中山从美国报纸上获悉“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动。他本想立即回国指挥革命战争,但又想:共和国将要碰到外交和财政等困难,于是,就前往英、法两国办理外交和贷款。但对方都以他们未曾建立“正式政府”为由,拒绝承认中华民国,也不肯贷款。
32. 武汉革命的胜利,促使全国革命形势飞速发展,到11月即有14个省宣布独立。在这历史转变的重要关头,孙中山在接到国内一再敦促他速回的电报后,12月25日他终于结束了16年的海外生活,回到上海。由于他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他的归来受到热烈欢迎。
33. 为筹组中央临时政府,独立的17省代表于12月29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孙中山在17张有效选票中,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发布了“就职宣言”,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4.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仪在全国革命怒涛中,被迫下了退位诏书,宣告退位。统治中国268年的清帝国,终于被推翻。1911年10月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是我国旧历辛亥年,所以这次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又叫“辛亥革命”。
35. 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为建立民主主义共和国,立即颁布了许多带有革故鼎新、移风易俗、发扬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法律和政令。在革新吏治方面,他也以身作则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他廉洁奉公,不讲排场,在一座小平房里办公,住一座简陋小楼。
36. 辛亥革命后,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镇压反革命,不敢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也就不能最广泛地发动人民和依靠人民继续革命。因此,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压力下,向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袁世凯妥协了。
37. 在妥协潮流不可逆转的形势下,孙中山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以自代。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解职。次日,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至此,南京临时政府不幸夭折,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38. 孙中山被解职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失败,还想以在野的身份从事实业建设,使国家富强起来。所以,他立即率胡汉民等周游各省,进行有关民生主义的宣传活动。他建议要造长江大桥或凿通隧道,使武汉三镇连成一片。他还认为建筑铁路是“发展中国财源第一要策”。
39. 袁世凯为麻痹革命党人,再三邀请孙中山北上会商国事。8月24日孙中山抵北京,袁对他隆重接待,曲意奉承,使孙中山对他大有好感。孙中山表示支持袁当十年总统,并声明自己辞去正式大总统候选人,专心致力于建筑铁路的事业。这正中袁的下怀,立即任命孙为全国铁路督办。
40. 孙中山到北京的第二天,作为同盟会负责人之一的宋教仁,便将同盟会与官僚政客组成的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等四个小政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于8月25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对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是不满意的,但为顾全大局还是出席了大会。会上他被推选为理事长。
41. 改组后的国民党,将同盟会纲领中的革命部分放弃殆尽。孙中山会后委托宋教任为代理理事长,自己专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事业去了。但年轻有为的宋教仁坚持中华民国的法制,遭到了袁世凯的忌恨。1913年3月21日袁授特务在上海杀害了宋教仁。
42. 接着,袁世凯于4月26日,不惜出卖国家权益,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协定。他要用这批借款扩充反动军队,准备对国民党用兵,镇压革命。这样,袁世凯这个大阴谋家、大卖国贼的狰狞面目彻底暴露。
43. 当时孙中山正在日本考察访问,闻讯后,他立即赶回上海,对袁所作所为非常愤怒。他一面揭露袁世凯借款企图发动内战的阴谋,一面提出在南方组织讨袁军,立即兴师北伐。但国民党上层人物黄兴、胡汉民等人对武力讨袁却迟疑不决,认为“时机未至”。44. 这使袁的气焰更嚣张。袁下令免去胡汉民、李烈钧等人都督职,并派兵南下进攻革命党人。南方各省国民党人这才不得不仓促应战。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宣布独立,举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了。在孙中山的敦促下,江苏、安徽、上海等七省市也先后宣布独立。
45. 但他们远不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的敌手,“二次革命”惨败,孙中山和一些革命党人流亡日本。为集结革命力量,策划“三次革命”,孙中山决定重新建党。1914年8月他在东京主持成立中华革命党,又组织中华革命军,继续讨袁,但仍无济于事。
46. 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孙中山得到宋庆龄的巨大支持与鼓舞。孙中山早在上海时就与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结识,吸收宋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14年夏,宋庆龄由美国大学毕业来日本探望父母,接替父亲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热爱祖国和献身革命事业的共同理想,使他们彼此相爱。1915年10月25日,他们在日本著名律师家办理了婚姻《誓约书》。
47. 袁世凯1913年以暴力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又于1915年5月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取得日本侵略者的支持。当年12月12日,他宣布恢复君主帝制,自称“皇帝”。愤怒的全国军民掀起了反袁浪潮。孙中山在东京领导中华革命党人,声讨袁世凯复辟帝制。
48. 中华革命党在国内各地组织讨袁。而新军阀唐继尧于1915年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取得了讨袁领导权。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唐的护国军和各地反袁军经过艰苦战斗,击败了北洋军。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于1916年6月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与他的“洪宪帝国”一起滚入历史垃圾堆。
49.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又各自在中国扶植新走狗。美国支持的黎元洪继任总统,日本走狗段祺瑞充当国务总理,掌握北京政府的实权。段祺瑞承袭了袁世凯的全部反动政策,大量出卖国家主权,蛮横地毁弃《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妄图建立独裁统治,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0. 孙中山把《临时约法》和“国会”视为“民国”的重要标志。他发起护法运动,于1917年8月25日至9月1日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会上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从此,形成中国南北两政府对立的局面。
51. 唐、陆等军阀只是为防护各自的地盘,才打起“护法”旗帜。在美、英帝国主义操纵下,他们为向北京政府妥协,于1918年4月10日,在国会17次会议上,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取消大元帅一长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孙中山被迫于5月4日辞去大元帅职,他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52. 孙中山辞职后回到上海,心情极为苦闷。他为革命奋斗几十年,其结果却如他自己所说:“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他目睹国家情况越来越坏,军阀混战不已,人民挨冻受饿。外滩公园口那块“中国人、狗和自行车不准入内”的帝国主义侮辱中国人的牌子,更使他忧心如焚。
53. 他深感自己“没有一点实力”之苦,因而只想专心著书,希望以此来“启发国民”、“唤醒社会”。到1919年两年的时间里,他在住所深居简出,发愤著书,以“痛心疾首”的心情,把“奔走国事30余年”的经验,和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远景规划,从理论上作了总结,完成了《建国方略》这部重要著作。
54. 孙中山在绝境中听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这使他十分兴奋!他满腔热忱地向社会主义俄国去寻找推进中国革命的力量。1918年夏,他给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的贺电中表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列宁复电中说:“我们的胜利就是你们的胜利。”这对当时的孙中山无疑是很大的鼓舞。
55. 在十月革命鼓舞下,1919年5月4日,我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孙中山热烈支持这一运动,他在接见学生代表时恳切地说:“我所领导的革命,倘早有你们这样的同志参加,定能得到成功。”他从这场运动中,看到了广大群众的力量,使他重新奋起。
56. 当年10月,他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加上“中国”二字,以示有别于1912年的国民党),一方面坚持“护法”,一方面重新开始革命事业。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参众两院联合会上,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于5月5日就任,他第二次在广东建立政权。
57. 孙中山用了三个月时间平定了广西,统一了两广。接着,他将四万北伐军组成七个军团,分路出师北伐。但留守广东的陈炯明却对他的北伐令阳奉阴违,当1922年6月,孙中山从前线回广州时,陈炯明竟然公开叛变,武装包围并炮轰总政府,以20万元悬赏捉拿孙中山。
58. 孙中山深夜突出叛军包围,转登永丰军舰去指挥平叛。随后,陈炯明又多次密谋杀害孙中山,并且在帝国主义指使下逼孙中山下野。孙中山立场坚定,严词拒绝,不向叛军妥协。他表示:“宁为玉碎,不愿瓦全”,坚持斗争到底,讨平叛乱。
59. 但因陈炯明有帝国主义的帮助,军事上占优势,孙中山反击叛军近两个月,闻知北伐回师失利,孤军无援,再留在广东于事无补,便决定离粤赴沪。第二次护法运动又遭失败。两次护法的失败,使孙中山觉悟到要改造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力量,走新的道路。
60. 这时,国际的和中国的工人阶级分别向孙中山伸出了友谊之手。列宁派来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研究了中国的政局之后,向孙中山提出两条建议:“……一要有好的政党,要联合各界人民,特别是工农大众;二要有革命的武装核心,要办军官学校”。这些话正说到孙中山的心坎里。
61.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后,一直支持孙中山的正义斗争。根据马林的建议,中共中央1922年8月和1923年6月,先后决定“部分”和“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加强同国民党的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孙中山以总理身份任大会主席。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人出席大会。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军阀的新三民主义纲领,确定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62. 国民党“一大”之后,孙中山指定在广州黄埔岛上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派蒋介石任校长,自兼军校总理,并派廖仲恺为军校国民党代表。中国共产党员周恩来、叶剑英等先后在军校负责政治工作和担任其他重要职务,以革命精神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
63.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到京商讨和主持解决局势问题。为迅速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也为“拿革命主义去宣传”,孙中山接受了冯玉祥的邀请,于11月13日和宋庆龄等乘永丰舰离粤北上。
64. 孙中山在北上途中,北京已成立了以段祺瑞为首的临时执政府,冯玉祥受到排斥。段祺瑞还公然于12月6日发表《致外国使团书》,表示尊重历年和帝国主义所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此获得帝国主义的欢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段祺瑞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65. 孙中山12月间到天津,因多年艰苦的革命工作,积劳成疾,患了肝癌。但他仍在病榻上接见了段祺瑞假意前来迎接他的代表。他厉声斥责他们说:“我要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为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为什么还来欢迎我?”
66. 除夕这天,孙中山带病到北京,随即又重申了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挽救中国的意愿。3月10日他病势垂危,但当获悉广州东征军在黄埔军校学生和东江农民军配合下,打垮了陈炯明叛军,攻克潮安、汕头时,他十分欣慰,电告胡汉民,要军队遵纪爱民,“不可扰乱百姓”。
67. 孙中山肝癌已到晚期,北上后又怒斥段祺瑞,使病情恶化,于1925年3月12日9时25分,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住处溘然长逝,终年59岁。一代巨人孙中山临终前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后人,继续前进,希望他的革命主张能坚持下去,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