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2011年11月2-3日,国际中小学体育教法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观摩了分别由中国、美国、新西兰等国体育教师所上的体育课,受益匪浅,感触良多。现就此次观摩活动,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体育观摩课的基本情况
此次观摩活动分两个单元进行。第一单元活动在北京市中关村四小进行,由1名中国教师和2名美国教师进行授课,对象为北京市中关村四小的学生;第二单元活动在首都体育学院进行,由1名中国教师、2名美国教师及1名新西兰教师进行授课。具体情况见表1:
二、体育观摩课的特点
为了便于比较,以下对中国和国外体育教师的授课特点分开讨论。
整体而言,中国两位体育教师的授课表现得中规中矩,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学组织比较严密。无论是张国松老师的“踏板操”,还是张建老师的“背越式跳高”,整堂课从教学分组到队伍调动、从教学内容的交替到各部分的转换都显得井然有序。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的时间浪费,缺点是教师统得过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二,重视教法步骤设计。如张建老师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针对助跑、起跳、腾空等环节设计了相关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动作。其中不乏一些独到的教法,如利用弯道练习背越式跳高的助跑等。
第三,课的三部分结构比较明显。整堂课的结构安排基本上沿袭了我国传统的三部分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第四,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开始关注提高学生心肺耐力的练习。心肺耐力差是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现状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通过体育课有效改善学生的心肺耐力,是摆在我国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令人欣慰的是,张国松老师的“踏板操”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从随机抽测的结果来看,该堂课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30次/分左右,有较好的改善学生心肺耐力的作用与效果。
第五,不太重视体育课认知目标的达成。如张建老师的课,关于背越式跳高的相关知识介绍不足,学生练得较多,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练,其作用是什么等,学生不得而知。
第六,教师的指导作用过强,不太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两堂课,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和互动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
相比之下,国外4位体育教师所上的体育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重视发挥体育课的多种教育功能。4位国外体育老师的课,都非常重视发挥体育课的多种价值,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如Debra Knapp老师的2节舞蹈课,特别强调大脑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的联系,通过各种身体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既发展学生身体,又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展示中(尤其是小学的体育课),她设计了一些符号/图案的卡片,每个符号/图案都代表着某个身体动作,如上下肢的拉伸、躯干的摆动,身体的平衡、旋转、抖动,左后前后移动、8字形跑动等。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举起一张卡片,学生即按照符号/图案所代表的动作含义做出相应的单个动作;随后,教师同时举起若干张卡片,学生按照符号/图案所代表的不同动作含义做出相应的组合动作。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始终联系在一起。又比如Ben Dyson老师的拓展活动课,围绕着提高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等等。
第二,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所选内容与学生未来生活的联系。如Debra Knapp老师所选的舞蹈、Ben Dyson老师所选的拓展活动、Peter Hastie老师所选的飞盘等。这些内容,学生一旦掌握,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说,学生现在的体育学习,是为未来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课堂管理与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体育课堂管理有其不同于文化课的特殊性。如何把握体育课堂管理的尺度,不致于使体育课堂管理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而4位国外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如Joanna Faerber老师,她教的是小学2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上课时场面有些混乱,于是她告诉学生:“同学们,当我讲话的时候,请将你们的双手放在膝盖上。”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使得课堂变得井然有序。
第四,重视器材的开发与利用。4位国外老师的课,所用的体育器材看似普通,但却花了一定功夫。这些老师普遍具有较强的开发利用器材(包括教具)的能力。如Ben Dyson老师利用标志桩、橡皮筋、篮球等器材设计成开展拓展活动的场地,有效利用了一种器材的多种功能。又如Debra Knapp老师自制的学习舞蹈的符号/图案的卡片以及她所编选的伴奏音乐对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Joanna Faerber老师,她在课堂上用纱巾、塑料板、小卡通玩具完成了教学,由于这些器材的颜色、材料、重量等都非常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交往与沟通。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基础。综观4位国外老师的课,其无论是课前、课后,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特别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交流方式上,除了语言外,这些老师还用眼神、手势、身体动作等方式和学生交流,课堂上“教”、“学”交替进行,既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导”的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六,教学组织较松散。整体来看,4位国外老师的课从始至终都没有集合、整队、队伍调动等我国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学组织较为松散。
三、几点启示
1.重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不断开发锻炼价值高的身体活动内容
一直以来,我们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来教给学生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也缺乏理论指导。为什么选?如何选?该内容是否适合我们的教学对象?其教育价值有哪些?其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脱离经验层面。当前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偏重教授集体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以及田径、体操等项目,转向那些更具体育锻炼价值的终身体育活动,而这次国际教法学研讨会国外4位老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验证了这一点。我们应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加强研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开发锻炼价值高、适合学习的内容,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加关注学生的“学”
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新课程改革,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但与国外体育教师相比,还远远不够。关注学生的学习,不仅表现在课前的精心备课,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真指导以及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交往。体育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体育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个乐队的指挥,要想演奏出美妙和谐的音乐,就必须要调动每个演奏者的积极性,发挥每个演奏者的作用。
3.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多种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以前我们对体育课的生物价值比较重视,体育课更多地是考虑如何增强学生体质问题。增强学生体质固然非常重要,但这绝对不是体育课的唯一价值取向。为什么体育能够成为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是因为其对学生的多个方面都能产生积极影响。除了开发体育课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外,我们还应充分挖掘体育课对学生智力、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体育教学中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学生体育认知差,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次国际中小学体育教法学研讨会的体育观摩课,中外体育教师在此方面表现出了较大差异。发展学生的体育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比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更加重要。体育认知是发展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和习惯的重要条件,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只有知道了相关原理、方法,才有可能不断创造新知,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和习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加授课的4位国外老师,其中3人都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专家和学者。高校教师能把中小学体育课上得如此高水平,确实不易。反观我国高校的众多的体育教育专家和学者却很少亲自到中小学授课,教学水平往往体现在口头和文字上。作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除了惭愧,更觉得身上的责任重大。把中国的学校体育搞上去,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