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 张俊 蒋洋洋 朱素文 朱姝芹 崔焱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护理学硕士生专业课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索
许勤 张俊 蒋洋洋 朱素文 朱姝芹 崔焱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Seminar教学法 护理学 研究生教育
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自1992年开始,经历了近20年发展历程,已成为培养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和临床高级人才的主要渠道。许多护理院校通过借鉴国内外课程理论体系及框架,开设了一些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然而,在既往的专业课程教学中,
大多采用讲座或自学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制约了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的课程内容与专业相关程度不够,难以体现护理专业特色。Seminar意即讨论会、研讨班,是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1]。国内已有应用Seminar教学法在本科护理学生专业授课中的报道[2]。我院于2011年3~5月,首次尝试开设《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并探索性地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以期为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护理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1.1 对象 2009级、2010级护理硕士研究生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23~36岁,平均(26.63±3.83)岁。其中,应届毕业生入学者11人,有工作经历者8人;研一学生10人,研二学生9人;专业学位5人,科学学位14人。
1.2 实施方法 围绕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按照课程开发程序,首先进行情景分析,进一步明确学院研究生教育理念、学生需求和定位、师资资源和条件;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实施方案,确定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大纲和资料讲义的编写;经过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等环节,最终应用和实践。
1.2.1 教学目标 本专业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首次课程则由一二年级共同参与。通过学生讲课、集体讨论和教师指导紧密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核心能力。完成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和分析临床护理相关主题的主要进展和动态;(2)应用循证实践的方法,获取和评判相关主题的最佳证据;(3)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和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提供最佳护理实践。
1.2.2 教学内容和安排 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本专业课程特点进行Seminar主题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以各专科共性的护理专题并侧重临床实践案例为原则,确定的主要专题内容包括:护理理论、高级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危重症护理、皮肤护理、患者安全目标与安全管理、静脉治疗、疼痛护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终关怀和姑息照顾。每一主题3学时,总计30学时;每周一次课(3学时),学生有至少一周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研习。
1.2.3 教学过程 Seminar过程的组织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效果[3]。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确保Seminar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了QQ群,便于课余交流和资料共享;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指导老师作为促进者、组织者角色;学生分组,每2~3人为一组,完成一个主题内容的主讲报告;外请临床护理专家参与部分主题研讨。每一主题内容的研讨中,Seminar教学模式的结构设计为:(1)预先作业:报告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研习主题内容、分工准备多媒体幻灯,交由老师指导和修改,其余学生根据提供的参考书目和资料自学主题相关内容;(2)课堂开场(2~3min):指导老师结合主题内容及其临床特点介绍和引出研讨主题、主讲同学或主讲嘉宾,不作学理评价,以免影响学生的判断;(3)主题报告宣讲(40~50min):报告小组成员分别以幻灯、PPT形式进行主题报告,一般包括该主题的概念及理论发展、临床应用及进展、案例分析或病例分析三部分内容;(4)简要点评(2min):指导老师和同学点评报告人的讲解、幻灯制作、引用文献等;(5)分组研讨与交流(60~70min):指导老师提出3~4个研讨问题,同学分4个小组(每组5人)先进行组内交流研讨,各小组再将汇总意见在课堂集中发言,与其余同学交流。指导老师在此期间参与小组发言、组织课堂集中讨论、剖析研讨问题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表达;(6)总结、点评:下一次内容布置和安排(3~5min);(7)网上交流:将相关幻灯和资料上传QQ群共享。
1.2.4 课程考核和成绩测评 考核方式为案例研究(case study)。重新分组,每组3~4人,各组自选本课程中任一主题,以案例或病例查房形式进行演示,要求围绕临床病例确立问题,应用循证思维和方法,寻找理论依据应用于临床情境以解决问题。从案例选择、问题思考、理论依据、理论应用、概念图和汇报过程六方面进行评分,指导老师和同学参与测评(本组演示时本组同学不评分)。课程的成绩评定:主题报告30% ,课堂研讨及参与20%,案例研究50%,总分为其课程成绩。
1.2.5 课程评价 自行设计研讨课程的评价反馈表,学生的反馈意见按Linkert 5分评分法表达,以1~5分分别表示“强烈反对”、“反对”、“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对研讨学习的自我评价以5分表示“优秀”,4分表示“良好”,3分表示“中等”,2分表示“及格”,1分表示“差”;另设开放性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每次课堂研讨结束,学生填写课程反馈表,指导老师汇总意见后阶段性反馈给学生,并结合开放性问题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进和改进。
2.1 课程成绩 课程考核中学生完成6个案例研究,分别以角色扮演、焦点访谈、循证查房等形式汇报演示,总的案例评分为(87.01±4.54)分。结合主题报告及课堂研讨的评价,课程总成绩评分为(89.81±2.58)分。
2.2 课程评价 学生对研讨课程的总体评价反馈是积极的,各条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为(3.89±0.12)分,介于中等和良好之间(表1)。
表1 学生对课程的反馈评价(n=19)(±s)
表1 学生对课程的反馈评价(n=19)(±s)
评分1.研讨内容有助于我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条目4.49±0.26 2.课堂活动能使我与其他成员分享想法 4.47±0.34 3.研讨内容和资料很丰富 4.46±0.31 4.我清晰地理解了从本次研讨主题学习到的内容 4.53±0.24 5.指导老师清晰而合理地组织了本次研讨学习 4.78±0.14 6.对于此次学习,我的总体自我评价是3.89±0.12
3.1 专业课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应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能力,有沟通表达的技巧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由对象资料分析,学生由于年龄、生源不一,入学时专业水平不齐,很有必要进行系统划一的专业学习,提高其专业认识和能力,为后继研究课题的确立打好专业基础。为此,《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循证护理为主线,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以学生的能力为本(competence-based),结合临床关注的共性问题和热点,进行内容整合,分若干专题介绍临床护理进展。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目录进行预先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课堂报告、主题讨论和综述总结,让学生既了解学科前沿、熟悉最新实证、掌握临床动态,也拓展视野,培养分析、思考、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护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案例研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是积极的,各条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课程成绩显示较好的集中度,取得较为一致的优良水平(89.81±2.58)分,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3.2 Seminar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中占据主流和核心地位的依然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依然主导着今天的大学课堂,包括研究生教学[1]。如何不断地探索和创造生动、活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Seminar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学术交流互动为特征,以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动力的课堂交流模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相比:(1)Seminar教学具有突出的互动性,其交流方式呈现双向甚至多向的走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入了一个平等的互动空间,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研讨中常常为一个论点、一种临床现象而热烈交流,充分运用到脑筋激荡、头脑风暴,促成了发散性思维的现实转换。在学术争鸣中,师生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愉悦,更密切了师生关系;(2)平等的交流讨论,可以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尤其是研一初学者的专业认识,在价值判断陈述、批评和共享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对心灵的再塑造过程,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解析中体会到护理专业的作用,发展专业的内涵建设成为共识,“为学”与“为人”在Seminar过程中得到和谐、自然的统一;(3)Seminar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互助、互学的合作平台,相互激励、竞争的学习空间,人人参与,势必形成一种情境压力,促使每组成员积极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思考中。本次研讨中,研一、研二学生共同参与,分组时新老搭配,研二学生的专业认识和方法对研一学生起到一定的传帮带作用;(4)Seminar教学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和组织者,研讨中不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关注捕捉到学生的观点言论,而且要有全面而深入的护理专业知识,要能灵活地掌控研讨局面、适时推进,对于指导老师也是一种挑战,主持完一次研讨,老师常有“被掏空”的感觉,然而学生的争论和思考也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提出反诘,激发了教师的自我创造潜能。
3.3 不足和改进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尽管师生都认识到了Seminar教学的优点,但在实践中,仍有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现象。在课程评价表的开放性问题中,常见到学生要求“多请专家做讲座”,“请老师多给我们讲解案例”之类,反映了部分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再者,课堂上的研讨有老师的推进,也运用了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如研讨中的辩论(肠内营养vs肠外营养),运用小纸条(课前每人写下自己的观点或疑惑,待研讨结束前回馈)等,保证了教学效果。而在课余的资料研读中,尽管有QQ群交流平台,但对于学生自我学习的监督不够,发现有学生未按要求完成或流于形式等现象,同时反映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上(3.89±0.12)分,介于中等和良好之间。如何跟进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思考设立严格规范的课堂交流制度、推进计划,并借助一些管理策略,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4],以确保Seminar的规范进行和学习目标的达成。从推广角度,指导老师的培养也是Seminar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从提升学术素养、人格魅力及控场技能方面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索。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和探索性地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得以提升,也开拓了专业知识的认知角度和视野,尤其是培养和掌握了循证思维,密切联系了护理专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本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实践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1]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8):43-46.
[2]柯永红.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33-435.
[3]杨超,邢新,薛春雨,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硕士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68-69.
[4]Beaton M.Putting the senior seminar online.Nurse Educ.2007,32(6):265-268.
Teaching seminar Nursing Graduate education
R471
A
1002-6975(2011)23-2137-03
江苏省2009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JX22013100);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10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X222201016)
许勤(1968-),女,江苏宜兴,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外科护理
崔焱
201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