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宁 宗永忠
(1.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2.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高职高专护理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考和实践
潘红宁1宗永忠2
(1.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2.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的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岗位要求,必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职高专护理课程体系。方法 以课程综合为手段重构专科护理课程体系的框架,以整体观构建专科护理课程体系的纬线,以人体观构建专科护理课程体系的经线,形成新的立体的课程体系。结果新体系目标明确,脉络清晰,既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又突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结论新的护理教育全面体现了护理的理念和特色,效果显著。
课程体系 综合化 整体观 人体观
为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服务模式等转变的要求,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已逐步形成了以高等护理专科教育为主干,中等护理教育和高等护理本科教育同时发展的,由基础教育、基础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所组成的体系[1]。专科护理人才因培养周期短、实践能力强和使用成本低,已成为护理就业市场的宠儿和生力军。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值得护理教育者研究和深思,笔者对此作了相应探讨,报告如下。
目前,我国高职课程设置大多延用中职的Ⅰ型结构,又称准备结构(三段模式),全部的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实践课三个阶段。设置思路是文化基础课学习为后面的专业理论学习做准备,而专业理论学习又是为后面的实习做准备,因此把它称为“准备型”。这种课程结构整合度极低,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时,由于缺乏实践的支持,难以认识理论的实用价值;而当进入临床专业课学习时,又由于理论掌握不牢固,不能有效地运用。因此,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成为这一模式的重要弊端,再加上学制缩短,“三段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交叉重叠,“准备”的特点已难以体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提出护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应以卫生服务市场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体现“以人为本”、“全面素质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为课程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
2 以课程综合为手段,重构专科护理课程体系的框架 (图1)
图1 高职高专护理课程体系模式图
现代护理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传统的三段模式和学科课程论显然已经落伍。综合课程论则是一种改进。课程综合化就是将原来按学科划分的不同课程重新按照某种设定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机融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从而把节约出来的课时用于实践性教学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高职课程综合化应紧紧围绕大专层次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操作技术,能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人文素养良好,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我们将其分析归纳为素质性目标、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进而得到相应的知识模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曾进行类似的尝试[2]。为有效达成目标,我们借鉴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和国外高职教学的经验,突破“三段式”结构为“三条式”:一条为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模块,包括高等普通基础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一条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包括专业理论和为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的相关理论课程;一条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包括技术技能和护理临床课程。这三条模块循序渐进,纵向并行,形成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第一阶段,即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它的特点是“宽”。作为护理三年制大专,这一阶段只有两年时间,护生必须学习作为职业方向通用部分的所有课程,时间较紧,不能轻易改变。第二阶段,即综合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训,安排在最后一学年。除了通过实习训练护理岗位综合能力,还可根据不同就业意向,灵活调整实习内容的时间分配来强化专业方向,它的特点是“活”。这样的课程框架基础与临床同行,素质和能力并重,特别是护生可以从第一学期就接触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加深了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和感情,有利于确立专业理念,进入专业角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综合课程论如果单独应用,难以发挥其指导作用,特别是难以体现现代护理的理念和特色,如果将其与现代护理观结合起来,形成立体框架,课程设置就会豁然开朗,曲径通幽。
现代护理观认为:护理的对象是人,而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统一整体;是开放的,不断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是从出生、成长到疾病、衰老、死亡的统一整体。由此产生了现代护理的新概念——整体护理,即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对服务对象全方位、全过程进行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为使患者可以得到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全面的服务,护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获得动态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将第一条模块教学内容整合为职业素质课程、身体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和工具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涵盖政治理论、护理伦理、护理法规等内容;身体素质课程包括体育和形体训练;人文素质课程囊括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社会学、护理心理学、美学、礼仪和多元文化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工具课程包括计算机、英语、人际交流与沟通、护理信息学等。完善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是现代护理教育追求的理想效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全面素质,才能正确的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护理服务对象的合作。第二条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体现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正常人体学—预防保健、病因病理学—护理治疗和药物学、康复学,通过学习,护生能够正确认识从健康到疾病和康复的全过程。第三条技术技能课程按人的生命周期理论整合为护理学技术(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健康评估、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和老年护理。三条式模块内容的充实完全抛开依附医学模式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的整体理念。
人们对生命、人体、健康、疾病、诊疗、预防等问题的认识构成了医学的自然观;对人体系统的认识就是人体观。人体观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认为人体是由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组成的有机体,是关于人体认识的基本观点。人体观是形成健康观、疾病观、诊疗观、预防观的基础,也影响对生命本质的探讨与认识。我们按人体观构建专科护理课程体系的经线,将模块内部的课程:正常人体学、病因病理学、药物学、成人护理、老年护理等,以系统为主线组织内容,使得课程内部结构一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逻辑,有利于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突出了学生主体。
新课程体系目标明确,脉络清晰,既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又突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全面体现了护理的理念。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但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1]梅人郎.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启示[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0,21(3):17-19.
[2]郑雪梅,蒋文慧.21世纪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454-456.
Curriculum Integration Overall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R471
A
1002-6975(2011)18-1653-03
潘红宁(1969-),女,江苏,硕士,副教授,从事护理教学工作
201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