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胡戈·沃尔夫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诗篇》

2011-01-02 01:17乔相钧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沃尔夫曲式

乔相钧

(枣庄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德奥艺术歌曲(Lied)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德国文学的发展进入浪漫主义阶段后的产物。继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之后胡戈·沃尔夫(Hugo wolf,1860-1903)对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有着突出且重要的贡献。他的250多首歌曲代表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又一高峰。天鹅之歌《米开朗基罗诗篇》(Gedichte von Michelangelo)作于1897年春天,诗作选自意大利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ti,1475~1564)的诗作,这三首诗取自华尔特·罗伯特—托尔诺夫(W alter Robert-Tornow)的德文翻译,是沃尔夫晚年作品中最高造诣的代表。沃达夫本来计划谱写六首米开朗基罗的诗,但由于病情发作,同年秋天被送进精神病院。晚年的沃尔夫在身患重病的困扰中写下了总结一生的辞世之作,在生命行将结束之际用这严肃的三首歌曲向人们展示了自己超凡脱俗的心境,终止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这阕天鹅之歌,无论从创作思想上,还是创作技术上都堪称一流的佳作。第一首《我常思量》中老艺术家回首逝去的岁月,思量自己的生命之歌,希望世人理解艺术家一生的孤独与荣耀。

这首作品采用通谱歌的形式完成,具有后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曲式结构很有特色,对分析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比如这首作品的曲调没有明显的乐句划分,类似瓦格纳的“无终旋律”;在材料上没有传统的重复与再现;在和声语汇上强调半音化的进行与色彩和弦的使用,没有清晰的终止式。但如果经过细致的分析研究还是可以窥见其中曲式结构的独特设计,并且还可以发现这正是作品特点的重要来源。

如果单独考虑声乐部分的结构,把转调后的4小节看作是A乐段的补充,可以得出下面的结构图式:

材料 引子 A 补充 尾声结构2 4+8 4 4调性g G G

如果按照调性的变化,把声乐部分和器乐部分结合在一起考虑曲式结构的问题,《我常思量》可以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结构图式如下:

乔相钧 浅析胡戈·沃尔夫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诗篇》

这种分析主要的依据是调性明显的变化以及音乐内容的对比。沃尔夫的这首作品的钢琴部分相对十分独立,甚至可以脱离声乐部分单独成为有表现力的作品。因此这种划分似乎更符合作品的原义。

A乐段歌词的内容是回忆,而B乐段歌词的内容是愿望或者说是理想,这样的划分也能更好的体现二者内容的对比。

从结构内部的处理上来看,这首作品同样具有后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如后乐句扩充的使用,使其在规模上比前乐句长大了整整一倍。

第二首《万事有始有终》第一句用下行十度音阶说白式的语气感叹道“万事有始也必有终,世间万物转瞬皆空。”那超凡的心境跃然纸上。

《万事有始有终》的曲式结构为不再现的两段体,A、B乐段出现后有A乐段片段的再现起到了呼应开头、收拢调性的作用。

A乐段片段的再现只有4小节,份量上构成不了一个再现段,但如果综合考虑器乐的部分,这首作品也有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意味,实际上应该看作是介于歌谣二段体与三段体之间的雏形三段体结构。

米开朗基罗的最后一首诗是爱情歌曲《灵魂能否感到》,在这套作品中规模最大,曲式结构也最为灵活,自由,带有后浪漫派曲式结构的特征,可以看作是带有再现的单四部曲式。

诗人再次回首青年时代的爱情,倾诉内心的困惑和渴望。沃尔夫的歌曲在诗词的选择及与音乐的融合方面超过了他的前辈作曲家。

在创作技术上沃尔夫继续发展他那朗诵式的声乐旋律,半音化的和声进行。旋律走向以下行为主,同音反复经常出现,音程以小二度为主,大跳极少运用。音域上第一首《我常思量》是十度(c1—e2),第二首《万事有始有终》音域是十二度(f―#c2),第三首《灵魂能否感到》音域是十一度(a―d2)。在速度的指示上,舒伯特是德文和意大利文并用,有时也标出节拍器的速度,舒曼不是每首歌都德、意并用,有时只用意大利文,有时也用节拍器速度标示,但是沃尔夫则是除了德文指示外,没有其他进一步的要求。在米开朗基罗三首歌曲中速度没有太大的起伏,主要标记有

Langsam(慢)、getragen(平缓)、bewegt(流动)、gemessen(适度)、ruhig(平静)等等。在整首歌曲中并非同一速度从头到尾,而是在进行中随诗词语气的不同做适当变化,这样的标记有 belebt(活泼、热情)、drangend(向前推进)等。这样的要求给演唱者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是沃尔夫歌曲生动但也难唱的原因之一。

沃尔夫是两个世纪转折点上的历史人物,除他本身创作的历史价值外,从他身上我们即可看到德奥音乐的传统特征,又可看到新世纪音乐发展的萌芽。从这个意义上看,研究沃尔夫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德奥音乐发展的历史认识,也对我们进一步研究20世纪西方音乐的主要流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1]【德】安的列阿斯·多尔歇著.胡戈·沃尔夫传[M].德国汉堡罗沃尔特·塔申布赫出版公司,1985.

[2]白君汉.论沃尔夫的艺术歌曲(上、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2,3).

猜你喜欢
米开朗基罗沃尔夫曲式
我的妈妈是狼王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成长感言/ 来自一支红玫瑰的自信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连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