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成,寇育宁
(黄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黄陵 727300)
2009年2~6月,黄陵县中学发生28例不明原因疾病。临床以头晕、乏力、腿软、四肢麻木为主要表现,重症者出现惊厥、抽搐、呼吸困难。黄陵县位于陕西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较高,东南略低,呈倾斜状。黄陵中学座落于黄陵县西北,全校共有3个年级42个班。在校学生2052人,其中在校食宿1576人。
2009年黄陵县中学发生一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使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1.1 时间分布 2009年2月出现首发病例,随后病例逐渐增多,截至6月累计发病28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见图1。
图1 2009年黄陵县中学流行性癔病病例按月分布
2.1.2 年级、班级分布 发病以高二年级为主,高二年级24人,其中高二(14)班最多10人,占35.71%,高一年级4人,见图2。
图2 2009年黄陵县中学流行性癔病病例按年级及班级分布
2.1.3 年龄性别分布 患病学生年龄在17~19岁,全部为女性。所有病例基本上在校食宿,其中女生宿舍3楼25例、2楼2例、教职工宿舍1例(高二(14)班)。同一宿舍最多发病6例。
2.1.4 临床特征 分别对28名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自述发病时间以早晨起床、晚自习前后发病为多,发病频次不等,严重者可达到一日一次。发病前患者自感气短,手脚不能移动。临床表现是间歇性及反复性发生头晕、乏力、腿软、四肢麻木,少数可出现惊厥、抽搐、呼吸困难及昏迷。
2.1.5 实验室检查 对病例做了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25例正常,3例有贫血现象。电解质:7例表现为低钾。心电图:发现3例有心律不齐。
2009年2月,沈利从邻县中学转入该校高一(8)班,以前曾多次感头晕、乏力、腿软、呼吸困难,随即去医院治疗。实验室检查显示低钾,并给予支持治疗和补钾,其效果甚微。在转入该校后,仍间断性发作。
沈利发病时,同班且同一宿舍的路玲曾多次搀扶。路玲在搀扶沈利发病最严重一次后,也开始自感腿软、四肢麻木。后来和沈利同班且同一宿舍的学生中先后有4人发病,截至2009年6月全校累计发病28例。
根据年级及班级分布、病例宿舍分布以及病例之间线索追踪,推知宿舍因素为主要因素,并以此作病例对照分析,接触宿舍因素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2.67,P<0.01),见表 1。
表1 2009年黄陵县中学流行性癔病病例对照分析
流行性癔病是指发生在生活十分密切的集体人群中,表现出没有病理基础的躯体症状或伴有精神障碍,儿童及青春期多见。流行性癔病的爆发最常发生于学校、工厂等封闭的集体人群中,症状的发生与人群的身体或心理压力有关。目睹一个人发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也跟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效应,并出现相同症状。
该校系新建,距县城约1.5 km,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全校在校食宿学生1576人,占全校学生的76.8%。本起事件28名病例全部在校食宿,发病时间分布在2009-02-06,且病例均为女性。可以排除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等疾病。同时结合以下几方面因素:①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她们目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事物比较敏感,目睹同寝室、同教室其他同学发病,精神过度紧张。加之病例易反复发作,从而产生由心理感应到心理效应的现象。②生活环境封闭(每两周过一次礼拜),学习方面的压力大,精神负担重,加之睡眠不足,早晨5∶30起床,晚上10∶30以后休息。③学校食堂饭菜单一,膳食结构不够合理,无法满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需要,造成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综合性体质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定本起事件属于一起流行性癔病。并采取相关针对性措施:①所有病例居家休息并进行对症治疗;②学校开展健康及心理卫生知识宣教工作;③举办开放性的活动,减轻学习压力;④调整学校食堂饮食结构,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⑤密切观察该病流行动态。对所有病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前瞻性观察,发病频次逐渐减少并消失,最后1例于5个月后康复返校,且该校再无续发病例。
结合对本起事件的全程追踪、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对流行性癔病的流行病学处置,应遵循下述原则,用流行病学方法,从临床表现及环境因素的调查入手,着重心理因素,查找主要因素。处置措施应放在减轻心理压力、辅助精神疏导,以及改善周边环境为主。本病的发生及流行即可得到迅速控制,进而取得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1]梁万年.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传染病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3.
[2]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