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数据的处理是高考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作者列举了重庆市近两年的两道高考题,说明可以借助辅助线法破解难题。
关键词:高考;实验;数据过程;辅助线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2(S)-0057-3
实验数据处理一直都是高考实验能力考查的重、难点所在,只有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才能应对不同的实验条件,处理好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验能力,适应在新课程下高考要求。笔者通过对比分析2009年和2010年重庆市近两年的高考实验题,发现命题者在这两题中的数据处理上设置了障碍,“刁难”考生,如果没有抓住解题的突破口,势必会落入命题人精心设置的“陷阱”。笔者根据试题,借助辅助线巧妙突破了难点。
1 模型再现
1.1 电源的路端电压与总电流的U-I曲线
图1为实验原理图,由闭合欧姆电路得:E=U+Ir;即:U=E-Ir
作出U-I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知截距分别为电源电动势E、断路电流Im,斜率k=-r。
1.2 电阻的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U-I曲线
图3为实验原理图,由闭合欧姆电路得:U=IR1。定值电阻R1的U-I曲线如图4所示,若R1为小灯泡,则U-I曲线如图5所示,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斜率在变大。
重庆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都围绕着电源、电阻、灯泡的U-I曲线大做文章。我们只要理解上面的两个模型,明白曲线的含义,在数据处理时借助辅助线,就能有效地突破此难点。
2 实际应用
例题1 (2009年重庆卷22)
(2)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某同学用图6所示电路探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中R0为已知定值电阻,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
①请根据图6,用笔画线代替导b6f8d6787b2770659b0d4422cf3d534e55eca53ff0c967977e9734396450f311线将图7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②若电压表V2的读数为U0,则I=______mA;
③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8,由此可知电池内阻______(填“是”或“不是”)常数,短路电流为______mA,电动势为______V。
④实验二:减小实验一中光的强度,重复实验,测得U-I曲线b,见图8。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若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V。则实验二中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m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见图9;②U0R0;
③不是,0.295(0.293~0.297),2.67(2.64~2.70);
④0.065(0.060~0.070)。
解析:
①见图9;
②根据欧姆定律可知I=U0R0;
③路端电压U=E-Ir,若r为常数、则U-I图为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由曲线a可知电池内阻不是常数;当U=0时的电流为短路电流、约为295μA=0.295mA;当电流I=0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E,约为2.67V;
④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U1=1.5V时电路中电流为I1=0.21mA,连接a中点(0.21mA、1.5V)和坐标原点,此直线为此时对应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外电路电阻(定值电阻)的U-I图,和图线b的交点为实验二中的路端电压和电路电流,如图1